战前澳大利亚之华人数量统计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战前澳大利亚之华人数量统计

在前面的那篇《太平洋战争结束前之澳洲华人人口》一文中,提到之在澳华人人口之数量总计为7656人,这是指在战争结束之前,所登记的具有中国国籍之中国侨民,并不包括那些因战争而从周围岛屿撤退或疏散到澳大利亚避难的中国人。而实际上,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1947年,澳大利亚移民局曾根据外侨登记署的报告,对战前的居澳中国人的人数,作了一个简要的统计。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联邦是1901年成立。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是分割成互不相统的几个英国殖民地。这几个殖民地在联邦政府成立后,就成为了现在的澳大利亚的各个州,即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现在的北领地此前于1825-1863年间是属于新南威尔士的一部分;此后则于1864-1911年成为南澳大利亚的领土;在联邦政府成立10年之后,这块土地才成为联邦政府直辖之领土。因此,当19世纪初大批英国罪犯和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时,中国人的身影就开始出现在这块大洋洲的土地上。只是当时各块殖民地各自为政,统计不完全,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具体人数有多少,则很难精确计算。下面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前的一组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人数统计。

1849年,澳大利亚有大约270名中国人,这些人大多是负债的契约劳工和由在中国或东南亚地区经商或传教的英国人带来的仆役。1852年,澳洲淘金热开始兴起,这一年就有2700名中国人从厦门乘船奔赴澳大利亚这个大岛。但这只是开端,几年后,维多利亚的中国人就人满为患。1857年,维多利亚的中国人有25424人。但这里的淘金热来得快,去得也快,加上中国人扶老携幼蜂拥而至,遂成一大问题,维多利亚人开始对华人进入设置诸多限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新南威尔士一看邻居这么做了,也急忙效仿,如法炮制,华人人口数量急剧减少。1871年,新南威尔士的华人人口降至7220人。

但东方不亮西方亮。1870年代,昆士兰和北领地又有金矿发现。于是,在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饱受限制的中国淘金客遂纷纷离开这里北上,同时,从中国源源不断地前来想圆淘金梦的唐人,也从海路登岸昆士兰,一下子这里就聚集了上万名中国淘金客。昆士兰虽然幅员广大,但中国人太来势汹汹,英国移民及其后裔受不了,排华声浪骤起,亦效仿其它殖民地多方限制华人入境。到1881年时,虽然昆士兰的华人人口有11229人,但整个澳大利亚因各殖民地间之协调联合限制,其华人人口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加上20世纪之交澳大利亚就开始实施的“白澳政策”,在澳之华人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下面的表格,是1881年至1933年在澳华人人数统计:

1881-1933年在澳华人人数

年份

纯血统中国人

混血中国人

1881

38533

没有统计

1891

35821

没有统计

1901

29267

3090

1911

22753

3019

1921

17157

3669

1933

10846

3503

上述数据是指在澳之所有中国人,而非仅仅承认自己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前者是就血统而言,后者是就国籍而论。实际上,澳大利亚1921年的人口统计表明,承认自己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人数是13799人。这与上述纯血统中国人及混血中国人总数20826(17157+3669)相比,尚有7029人,不是中国国籍。换言之,这些人显然是已经归化澳大利亚国籍了。而到1933年的人口统计,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侨民是7792人,这与上述纯血统中国人及混血中国人总数14349(10846+3503)相比,则应有6557人是澳大利亚公民。

而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前,澳大利亚的中国侨民人数,如前所述,是7656人,与1933年的7792人相比,还是要少100多人,仍呈下降之势。在这些人当中,有5000人左右是19世纪末就进入澳大利亚的;1000人是商人、店员和学生等身份。

太平洋战争期间,大约有3000名中国人因避难等原因被特许进入澳大利亚。其来源构成大致如下
一、
 106名仆役;
二、
 2000名海员,他们中的1500人战后已遣返回中国;
三、
 737名从澳大利亚周围的海岛(澳大利亚的委任统治地、托管地及其它英国的殖民地)撤退疏散前来避难的中国侨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