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司提反
在今日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中,虽然受到不同文化、政治及宗教的价值取向所冲击,但还是保留了孝道为其持有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标号。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会随便地、公开地全盘否定持守「孝道」在华人社会的重要性,并作为一个被华人社会接纳的华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虽然在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猛烈抨击以「孝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例如五四时期的「四川才子」吴虞主张「非孝」而为人所侧目;此外,被当代青年学生视为「思想导师」的胡适,也曾在其文章中鼓吹「父母于子无恩」论点(参杨国枢所着《中国人的蜕变》);然而华人社会却从未被这些「新知识分子」的论据所说服,改变「孝道」作为社会与家庭关系的核心地位。
在理论层面上,儒家思想可能没有广泛地在华人社会中被讨论和研究,但其思想的生活化现象,却深深地植根在华人的生活形态中。
「孝道」在儒家思想中占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儒家对人伦的关系,基本上是以「孝道」为基础。儒家视个人生命并非独立而可分割的个体,基本上个人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而个人的生命又会在子女的生命中延续,有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个人所拥有的生命是由父母所赐与,此之「一脉相承」也。所以为人子女持守「孝道」供奉祖先,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之事,正所谓父母恩,比天高。正因为父母「生我、育我、抚我、鞠我」,当父母在晚年不能完全独立生活时,子女在「孝道」的原则下,就有承担照顾父母、供养终老的责任,这是不可推诿的。
但只要留心一下新闻的报导,邻舍中发生的事情,或是自己亲友的情况,就会发现很多长者不能得到华人社会声称持守「孝道」而应得的尊重,更有不少得不到孝子贤孙的供养,成为孤独老人。
明报在1999年12月21日刊登一项有关老人的调查,当中受访的五百多名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平均每十人便有超过一人曾被无理大声喝骂。近年,虐待老人的情况已备受关注,2000年3月1日,?生福利局局长杨永强医生在立法会书面答覆李华明议员提问有关「虐老问题」,首次以政府的立场回覆「虐待长者」的定义为:「获长者信赖的人所加诸长者身上而令其受到伤害的任何行动或行为,这些行动或行为包括:1)身体虐待;2)精神虐待;3)剥夺长者财富;4)性虐待;5)疏于照顾。」虽然,有记录的「虐老」个案不多,但在高举「孝道」为社会标记的华人社会?,虐老问题根本就不应存在。
就像以色列人的长者,根本不应有诗篇七十一篇中老诗人的遭遇。在「年老的时候」、「力气衰弱的时候」要向耶和华求救,因为有「恶人」、「不义和残暴之人」向他施压,使他走头无路,到「年老发白」的时候害怕被人「离弃」。以色列人在神的律法下,必须孝顺父母,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诫命。长者在社群中应受到尊重,生活无忧,更不会生命无故受威胁。惟有当社群中的其他成员「口心不一致」,有口号而没有行动,正所谓「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有心无力」,以致「孝道」沦为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标记。
据明报在1999年12月27日的报导,香港老人的自杀率全球最高。按1999年的统计,平均每十万人中便有六十六位长者自杀,同时有研究显示香港六成的长者有抑郁症状。当「百多位年迈长者……在寒风中,哭诉政府福利政策百孔千疮」(见明报1999年12月27日号),就知道香港这个华人社会在行动上未能尽力持守孝道;虽然未必至于虐老,但敬老就可谈不上了。
孝道当然不是指「光宗耀祖,以显父母」的外在虚荣,也不是「父要子死,子不能不死」的不理性行为;孝道应是一种由心而发对父母的态度与行为,就是要善待父母,要他们身心都获得最大的益处。
耶稣赐给跟随他的门徒的大诫命就是「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然后是爱人如己,这正就是孝顺父母的原动力和标准。因为「神爱我们」,所以我们就能彼此相爱。当子女要善待父母时,就应「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使双亲生命得到满足,是因为要确定神借父母,将他的爱投入我们生命中,使我们在双亲养育中明白和感受到爱的真意。因此我们的回应不止是对父母养育的回报,更是对赐生命的主的感恩。
虽然「天下无不是父母」似是一个过分而未能与现实相符的说法,但善待父母的动力,不单从父母的行动而来,也是对神爱我们这事实的一个回应。
要善待双亲不应只是满足其生命的基本需要,而应使他们按着神的心意而生活,所以他们生命应得到不同层次的照顾。首先是生活得到照顾。衣食应无缺而得安全感,当然医疗保障不可缺。其次,他们的生命要充实,就是质与量的成长。应该为他们安排有创意的休閒活动,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借不同机会得到自我成长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双亲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有贡献,对家庭、亲人、社会都是一个可以承担责任的人。
人生中难免有不可逃避的伤痛和错失,子女就应成为他们的支持,聆听他们的愤怒、不平和恐惧;当然,如果父母还未信主,子女就有无可推诿的责任,使他们早日归主,超越地上生命,得着永恒生命的盼望。
总之,孝道绝不是空谈,而是生活中从心而发的行动,不单是华人而有的一个担子,而是所有人因神爱世人的恩典而有的自然回应。
(作者获美国贝勒大学老年学研究文凭,现为香港浸信会神学院基督教老年学资源中心负责人,着有《老当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