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子女传承中华文化之我见

枫泽润目绘春秋, 林韵拂耳诉欢愁。 舒眉展颜瞻星月, 语尽回眸返部洲。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裔子女犹如栽入异土的树苗,生长在不同文化的混合和矛盾中。传承中华文化就是他们精神得以生存的根。书画和乐章的灵魂是在写出前的构思过程中就赋予给作品。人的精神和灵魂,是在孩子幼小的时期给予他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中国父母要自身从日常生活中突出中华文化自我创新,一诺千斤,爱己爱人的精神,给予孩子充满正气的人生指导和氛围。

不是只有西方文明才是注重创新。没有创新, 那里会有中华千年灿烂文化?有人称沿袭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英国在十九世纪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很多第一代移民父母是“新时代科举制度”的举人,进士(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回想在国内读书时,我们习惯了A, B,C, D, True/ False,好不容易最后有个问答题还力求做到象从课本上抄来的一样。如今在乐于评判孩子做习题的对错同时, 我们有没有给孩子Open ended 问题去思考,去延伸?在低年纪孩子 的回答不符合父母的“标准答案”时, 请你深呼吸, 把即将到达舌尖的“错了”咽回去。因为这个“错了”的思路属于孩子,不属于我们父母, 要“让思路飞”。 四大发明暂且不提,唐诗宋词,饮食文化,茶文化那个不是不断创新完善发展而来?那个可以用A, B,C, D, True/ False去诠释?。中国父母成功地将科举经验运用到自身的GRE, GMAT 中,并成功地推广到下一代的SAT应试,的确效果显著。 但是父母是否能摒弃科举中的糟粕去鼓励孩子的自由思维和想像力呢?

如今信用已成为商家最大的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守信用已成为个人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之一。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父母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一致来培养子女的信用意识。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父母许个巨大或微小的诺言, 事后不了了之。你签了房贷,你敢言而无信不还钱吗?你在欺负孩子, 因为他们弱小,不会收了你的房拿去贱卖。但是他们会去对同学, 朋友进行模仿秀。孩子由此付出的代价是在为不守信的父母付学费。不要狡辩说自家人没事,扪心自问, 你高兴你的大伯子, 小叔子,大小姨舅姑子们, 借你的巨款不还吗?对于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无可厚非。 其实一些事的最终解决方案是正面教育(Positive Discipline)-- 做对了表扬,做错惩罚(当然这也要言而有信)。 久而久之, 减少用物质引导孩子的几率。而且, 象妈妈不带孩子去购物这种小事,不必作出杀猪这般的重大承诺。

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尊重人,这是被所有文化认同的基本品质之一。孩子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自尊是孩子的第二生命。苏霍姆林斯基把自尊看作是人最敏感的角落,父母要像爱护花朵一样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家庭里充斥粗野暴躁,夸张傲慢,甚至侮辱殴打母亲;这已经极大伤害孩子。更有甚者,殴打孩子,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这时, 请不要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搬出来为自己开脱。如果你生活在“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社会里,你就尽情地家暴吧!提醒一下,中国十二属相里没有莲花, 孩子做不到出淤泥而不染。

让生长在海外的华裔子女研读《诗经》《离骚》《天问》《九歌》从而达到在思想上、气质上、正气上的教育,显然是理想化。 然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模范传承中华文化,以身做则,言传身教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御树林枫 发表评论于
回复唵啊吽的评论:
拜读了吽兄的好文章,好经验。我一直没有找到可心的中文教材。与其背马立平,还不如直接试试用三字经识字。
唵啊吽 发表评论于
我有一点心得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4&postID=9245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国外中文学得特棒,我问他妙诀,他说,她女儿爱看《还珠格格》连续剧,反反复复看,里边台词都会背了,还不过瘾,又看小说。中文好得和国内差不多。
zqy68 发表评论于
回复御树林枫的评论:
明白了。无法让他们“知书”,但可以让他们“达理”,领会精神。

就是有时觉得挺遗憾,中文这么美的语言和文字,他们无法领会其中的意境。
御树林枫 发表评论于
回复zqy68的评论:
姐姐真是客气了,姐姐的文章才真是好学问!

说实在的,对孩子““科普”式的深入浅出”挺难的:要对国学经典和教育有相当研究才能做到,而且还要考虑东西方文化差异。。。我觉得我现在对这些方面都还欠缺,真的还不敢写。

我觉得孩子学中文和体会国学精髓没有太多联系。国内的孩子中文好,也很难去“研读”和理解。让孩子体会国学经典还要靠父母身教,再加以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父母要理解这些精髓,平时有意无意地用“行动”才传输给孩子,而不是真的让孩子去学之乎者也。

我的“告诉孩子外表不等于内在”一文是个真事,其实我不清楚孩子懂没懂。但是,我要是直接讲“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我肯定孩子一定不懂。

现在能做的是种下一棵种子,等孩子二三十岁自己对人生有思考时,就有可能开花。这是我目前的想法。

谢谢姐姐的建议,等我有了更深的体会,会去尝试的,但首先要再充实自己。
zqy68 发表评论于
妹妹好学问!

你的孩子一定学中文吧 ?让孩子研读国学经典,有些什么具体的操作办法吗? 你知道这里的孩子中文水平的局限,他们自己无法理解和体会,需要“科普”式的深入浅出。

建议妹妹有时间再为我们写篇“HOW TO”的文章,或推荐相关的信息。 谢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