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战争与和平:9-11十周年反思

职业,家庭,信仰,人生,文化,世界,尽在人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宗教战争与和平,可以从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谈起。依据美国的传统,多数大学在正式毕业典礼前几天,有一个宗教仪式(
baccalaureate),讲一篇带宗教色彩的道。这所大学设有神学院,自然由神学院长主讲。令人意外地,他讲的是“出伊甸园”的故事。

出伊甸园的故事算是美国的通俗文化,非教徒也耳熟能详。大意是神造了亚当和夏娃,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由他们管理一切。他们可以吃任何树上的果子,唯独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世纪217)。不幸地,他们受了蛇的引诱,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乃至被神赶出伊甸园,从此必须终身劳苦,才得糊口。

这段经文一般用来説明人性的软弱,不顺服,经不起试探,自大,和罪性,终于自食恶果,遭受惩罚。这么严肃又伤感情的话题,怎么拿到毕业典礼来讲?

他说,大学生毕业,好像经歷到“出伊甸园”,有一种丧失了童真的失落。大学生就像在伊甸园里天之骄子,备受照顾和保护。他和在场的毕业生一起回忆过去的四年,的确有无尽的依恋。可是伊甸园终究只是个摇篮。学子们得到了知识,学会了分别善恶,就该走出伊甸园,面对这不完美的世界,在辛苦奋斗中有所贡献。出伊甸园往往不是自愿,而是被逐出门,谁不贪图安逸舒适的生活?毕业就是这样一个人生的关口,虽然不得不离别温柔乡,却不必看成人生的失落。毕业生要对过去的安逸心存感激,对未来的挑战充满希望,心甘情愿地为社会贡献。大家都觉得,那是一篇深触人心的讲道。

同样一段经文,有迥然不同的解释和应用。有些人把圣经看成神的律法,出伊甸园是人类犯罪该受刑罚的典故。有些人把圣经看成人生的启示,出伊甸园是渡过人生关口的勉励。哪一种讲法是对的?

我要说,这两种讲法都对。宗教谈的是“如何经营这一生”的人生智慧。这么大的学问必须从具体可行的规范开始,从实践中慢慢体会到抽象的原则,进而平衡不同的原则,掌握成熟的人生。因此宗教的经文需要有很多层面,可以有多重解释,使不同处境的人体会到不同的意义,得到不同的帮助。事实上,同一个人也往往随著年纪增长,而对同样的经文有不同的体会。

宗教里的“正邪之战”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字面上,这些争战的经文好像是信徒和非信徒之间外在的冲突,可是它们深处的含义,往往可以解释成一个人内心对善恶选择的挣扎:要克制自我私心的战争。就像是伊甸园,可以是圣经故事里的地名,也可以用来比喻一个像大学校园一样安逸的地方。世界各大宗教的经文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何使这些古老经文活泼地运用到现今社会,是宗教的一大话题。固守于字面上的解释,放大宗教之间的差别,往往造成宗教之间的战争;解释成内心对善恶选择的挣扎,强调各宗教的共同性,有助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平。

近几十年来,伊斯兰教的保守势力抬头,基本教义派(fundamentalists)坚持只有严守字面上的解释才是正确的。其他任何经文解释,都是离经叛道。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派近来也实力大增,一样严守自己经文字面上的解释。异教信徒之间敌意愈来愈强,9-11事件更造成难以忘怀的深仇大恨。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关系是世界和平的大课题。但愿9-11事件不是人类出伊甸园的必然结果,而是靠人类解释出伊甸园故事的智慧来避免历史重演。



为烈士注册 发表评论于
学神,学神的谦卑,而非神学,把神当做是展示自己的权威的武器。
这就是宗教真正面临的挑战。
为烈士注册 发表评论于
文章写得很好,感谢易大哥一路用文章,把自己的心得,以及自己对神的理解,都无偿奉献给了大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