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新巢辞旧树,兼程风雨有惊鸿。
谁持帆影云天下,追逐澎湃入画中。
上大学后的睿如鱼得水,不但知道用功,课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他仿佛一下子找到了可以施展才华的所在。从我们的谈话中,我深深感到睿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和快乐,而且对什么都感到满意。我想这时他的脸上一定和阳光下的向日葵一样灿烂无比。这也正是我们想看到的,我始终都认为做人没有比充实和快乐更值得追捧的了。
儿子没有辜负他自己的理想,而且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的希望值。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经济老师就让睿做了他的助教,虽然每小时只付给他八元钱,但睿还是欣然接受了,他说这是他未来可以成功进入商学院的第一步。后来通过竞选睿顺利当上了学生议员,在此期间睿参与了许多活动的决策。他又义务在学校附近的酒吧里当了起了义务侍应生,负责鸡尾酒的配置,他说做义工可以让他早些了解社会。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外出郊游,不是几个人,而是全年级的同学。而对于他如此热衷于课外活动,起初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我认为他这样做有些本末倒置,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其它不过是锦上添花的把戏。因此每次在电话中我都会嘱咐他几句,他总是自信满满地对我说,我会安排好一切的。但我多少有还是有些担心,怕课外活动太多会让他分心,最后得不偿失。不过我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他所做的一切都在为两年后能顺利进入商学院做铺垫。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两年后他真的去了全美排名前三的商学院,当然这是后话。
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各科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身体也比从前健壮了许多,更让我们开心的是他对我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排斥少了,亲近的言行却明显增多了。暑假我安排他和他妈一起回国参加由国侨办组织的夏令营,睿妈回来时就对我说:"你儿子把我当成小孩一样的照顾了一路。" 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和我私下里的唠叨:"人家都说儿子是母亲的前世小情人,我看还真是如此呢!"
我想天下做父母都一样,仿佛永远都欠孩子们的,并以能够为他们服务和奉献而快乐着,幸福着。当他们慢慢的懂事,慢慢的成熟起来,当他们从叛逆到主动和我们亲近的转变时,总能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对上天感激啼零。
儿子这次在国内玩的非常开心,因此我一点都不遗憾在这个暑假他没有出去打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机会和他又亲近了许多时间,他的爷爷奶奶姥姥又和他亲近了许多时间。他将来工作的机会多得是,是一辈子,而和我们在一起的机会却越来越少,这是客观规律,更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次参加夏令营,作为营长的他,做得非常出色,这是侨办的人事后和我说的。在我问到在他参加这次夏令营的体会时,他只是简单的告诉我,在营里他是个男生,又年龄偏大,所以他总是先照顾别人。比如有好玩的,好吃的,他总是先仅着别人先玩,而他看着别人开心时,他自己也会开心。通过这件小事,我感觉到他己经在自觉和实践着我们小时候,每天学习的助人为乐精神了。
孩子真的成熟多了,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公德。说到这不禁让我想起一段往事来,有一次我带儿子去吃自助餐。龙虾总是一上来就被人抢空,但他总是彬彬有礼,规规矩矩的站排等在那里,每次当装龙虾的盆子空了时,他手中的盘子也是空着的。而他的脸上竟然没有一点失望和怨恨的表情,相反到是平静的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在我告诉他这样不行时,他也只是笑而不语,这是一种境界,我永远达不到的境界。他的个子比我大,如果他也像我一样不谦不让,他怎么能始终都端着一个空盘子呢? 当我把龙虾分给他一些时,我的心里很复杂,是应该告诫他,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呢? 还是应该表扬他的谦谦君子风范呢? 一个是客观存在,一个是做人的价值观。在两者之间的选择上我会毫不犹豫的赞成前者,但我却从心里觉得孩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重要。因为当我看着自己盘子里的丰富时,看到别人失望的表情时,看到儿子的一脸平淡时,我的心却似被掏空了一样。我自己知道我得到了,也失去了!
人们在得失面前,总会被一种下意识所左右,在所谓的权衡利弊的结果中自以为是。殊不知,得到中也有失去,失去中也有得到。人们可能因为眼光,价值取向的不同而作出错误的,或可能今天是正确,明天又是错误的选择,因此权衡利弊的结果也不意味着你就一定正确,而不是偏见。所谓的利弊也不一定就是你选择的东西,因为人的眼光太有限,比如我们昨天选择了出国,今天许多人就很可能不再苟同当年自己认为百分之百正确的决定了。
在现实中做个君子还是小人,总是我们要面对和选择的一个问题。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所以在是非面前的取舍就一定不同。我是个混混,早就背离了高尚和纯粹,但我希望孩子有他自己的活法,无论是好的,或坏的。只要能是让生命精彩起来,活的有意义,开开心心一辈子就好!
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就是让你所爱的人心里永远有一份自由,而且自由的理直气壮。而你的爱,就是让他能够如此的理由!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族群现象。在上大学之前,睿的上几个死党,都是白人孩子,他们好得经常玩到不回家过夜。每次从大学里放假回家,他们几个又会腻到一起,如漆似胶,难舍难分。但到了大学以后,他的朋友圈多数都是和他有同样背景的亚洲孩子。当然他们不喜欢从刚中国出来的人,主要是价值观不同。在睿的眼里,中国出来的同学,都有共同的毛病。比如爱说大话,喜欢酗酒,抽烟,而且攀比心极强,又不讲社会公德。但在他的朋友中白人的确是少数,而不像他在中学时好朋友清一色都是白人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和那些孩子的友谊,每次一从学校回来就又聚在一起温故知新去了。这是否就是一种自然形成的族群现象呢? 还是让时间去评判吧。下面我就用一些生活中的感受来结束我的故事:
(一)儿子返校送子去机场
(1)
钟闹无情催子别,曙光乍白暗街灯。
千叮万嘱车程短,相拥如痴老泪生。
今天是儿子春假结束返校的日子,而且恰恰是美中时间从冬令时转换到夏令时的第一天。5点整,也就是平时的早上4点钟时,仿佛蹩足了劲的闹钟骤然响起,一下子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匆忙起身,洗漱。我和儿子凌晨6时整从家里出发,驱车驶向机场。此刻,天刚蒙蒙亮,街灯一闪一闪的仿佛要诉说些什么,但却始终默默无语。这无巧不巧的印证了我当时的心情,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路上似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去机场的路虽然很长很长,但似乎又很短很短。。。。。。
在站台上,儿子临别时突然拥抱了我一下,当他转过身离去时,我竟呆在哪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未了情不自禁的老泪纵横。睿没有再回头,而我的泪水却模糊了他渐行渐远的背影。。。。。。
(2)晚上到回家
庭院花明灯未明,风携夜雨去新晴。
推门呼唤人离去,空立厨前腹胃鸣。
儿子在家时,总是在我回来前半个小时把院子里的灯打开,让整个院子都沐浴在桔黄色的光亮中,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而且他一定会做好晚饭等我们回家,这个习惯是从他八岁那年就养成了的,但今天。。。。。。。
我站在院外一边开锁一边习惯性的叫着睿的名字,但深重的暮色很快就吞没了我的呼唤声,同时也模糊了我的意识。。。。。
我呆呆的看着冰冷的炉灶,竟没有一点心情去淘米下锅,虽然此刻我早已饥肠辘辘。我默默地走到客厅里,将整个身子沉在沙发中,想让心平静下来,但泪水却不争气的涌了出来,睿他妈此刻正在国内,儿子又去了远方,而我独自一人在偌大的空间里默默地发呆。我突然觉到这个世界很空泛,空泛的仿佛就剩下我自己。
人有时真的很奇怪。你走在路上,看着匆匆过往的人群,你会想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你的缘分也许就在这匆匆忙忙的注意和不注意之间。而对于他们的离去,你甚至不会感到一点忧伤或怀念。这时你会突然感到家真的好,因为在那里没有陌生的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与你朝夕相伴,同甘共苦的共同体。但儿子一转身,我才突然发现,家有时又太像个旅馆,住在那里的人同样也是行色匆匆,而且来来往往。
(3)晚饭后准备收拾儿子房间
花落心上挥不去,
应恨苍天主悲欢。
晚饭后,我去了儿子的房间,想打扫一下那里的卫生。看到桌子上还摆放着儿子回来的当天,我买给他的一束鲜花,现在已经开始点点零落了。我坐在桌前,抚摸着片片落红,昨晚的谈话声依稀还在我耳边回荡。我不由得思绪万千,心潮起伏,又突然间情不自禁,泪眼婆娑。。。。。
我的情绪低落到极点,打个电话给远在国内的老婆想舒缓一下,但那边说正在开会,无言,一夜辗转反侧。。。。。
可能是人老了,怎么如此害怕寂寞,怎么如此守不住孤独?
但人活着就要不停的走下去,没有什么困难能阻碍生命力的继续,在上帝没有重新节选你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