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边境上的趣事----中国人的贡献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崛发展;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就是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光看自己生活周围日益增多的国内来客,包括探亲、公差和移民的各类民众,也会知道中国经济的今非昔比。我这有个例子,虽然与美加边界无直接关连,至少能说明“中国流”的发展趋势。

十几年前,从温哥华飞往北京,每天有一班中国国航班机,和一班加拿大航空的班机。而同时飞往日本的,除了日航去东京,更有加航飞东京,大阪和京都,合起来四个航班。而且飞东京大阪的都是波音747的巨无霸,400人上下的乘员。慢慢地,京都不飞了,大阪不飞了;到现在,只剩下两家公司各飞东京。与此同时,加航增加了飞上海的新航线;中国东方也开辟了上海的直航。今年夏天,南航出现在温哥华机场,是从广州的直飞。前不久,随着BC省长对中国的访问,四川航空公司将要开辟从四川到温哥华的空中走廊。这样,在中国各城市和温哥华之间,就有了四条航线6个航班,还不算温哥华飞香港的航班。要是再加上多伦多飞北京、上海和香港的三个航班,那在中加之间就有10个飞来飞去的大型飞机,单程载客量超过三千。这样的变化和发展,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华人在大温地区的迅速增长,必然影响到美加边境的过往状况,因为从总体而言,华人是不会对美国的低价、少税和加元的增值无动于衷的。

再来回到边界上再看看。温哥华附近的四个边界关口,两边都设有免税商店。相对比较起来,加拿大这一侧的商店比美国一侧,规模更大些,生意也显得更红火。这不光得益于过境的加拿大游客;从东亚来的国际游客,也是这些免税店的主顾。

也是在近二十年前,和机场的旅客来源相似,造访这些边界免税店的,多是日本客人。他们从温哥华乘大巴士,经由陆路,去美国旅游。这些日本人出手大方,高档商品,最受他们的青睐。后来,台湾客取代了日本人,同样是出手阔绰,口气不凡。像是风水轮转,这几年,中国大陆的过境客,以令人惊讶的富有,不仅在购物的档次上,也在人数的众多上,迅速取代了日台商人的地位,开创了新局面。在免税店里,经常能听到,“这么便宜,买吧!”“多便宜啊,比国内便宜多了”的普通话,发自国人的口中。于是,过千元的手表,几百元的皮包、水晶,上百元的护肤化妆品,轻而易举地卖到了中国客人的手里。他们不仅是常住这个地区的居民,还有出访的干部精英;甚至在这里留学读书的80、90后,也常有一掷千金的“豪举”。尽管对这种奢华的背后,人们有理由抱有隐隐的忧虑;同时也应该看到,他们的行为,确实促进了这个地区的兴旺,和边界的繁忙。

过边界往南行车一百公里,有一个大型的商场,叫Seattle Premium Outlets,是各类名牌商品的专销店,以所谓的“出厂价”招徕顾客。这是温哥华地区居民到美国采购的又一个必去之处,也是我们中国人集中办货的地方。我所认识的朋友中,大概没有人没去过那里采购,更有人一年能去多回。我对逛街买东西有天生的抗拒,每次太座去那里采购,我都是坐在食品区休息。一次,看着周围有这么多的华人,突然想做个实地调查,数数算算食品区里华人的比例,从结果上大概能推导到全商场的比例。于是就走来走去,在桌子中间穿插,数人数,听说话(纯粹是闲出的毛病)。等我数完算好,告诉自己一个结论:以前说加拿大人不来,边界附近这样的商场会关张;现在再加一句:没有中国顾客,这个商场大概也得关门!

华人购物的特色,是兼收并蓄:不光着眼于昂贵的高档货,也不错过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他们虽然不会像有些国家的人那样,抢购几十加仑的牛奶;但只要是便宜,也是要满载而归的,去过离边境30公里的Costco的,就知道了。还有一件可笑和让人担忧的事:Costco加油站的汽油价格,大概是最低的。我看见过很多次,有人在加满自己的汽车后,再从后车厢里取出一个5加仑的塑料油箱,加满后放回。我一直觉得为省一点钱,这样做是不值得的,因为车里放一个装满汽油的容器,非常危险;特别是如果有车从后面撞击,后果不堪设想。那些自带油箱的人中,华人不在少数。最让我惊叹的,是一次看到华人一家从自己的Minivan 后面,拿出了四个5加仑的塑料油箱!

有人会问,美加之间,是要收关税的。买那么多的商品,要交多少关税啊。其实,就我所知,加拿大官员,很少过问加了多少钱的油和买了多少Groceries,所以这两个过境购买的项目,很少有人交税。而根据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很多产地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商品,还有诸如电子之类的产品,并不相互课税;所以当过客携带物品超出了免税的允许额度,很多物品只需交纳省销售税和GST。总体上讲,就是补交了销售税和GST, 还是比在加拿大购买要便宜。还是我那句话:何乐不为呢?我自己有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几年前,儿子大学一年级暑假,我们开车到加州玩。回来的时候,在俄勒冈州,给他买了一个手提电脑。因为俄勒冈州没有销售税,我们就只付了一千二百元的价钱。同样的东西,在BC是一千八百,加上税,两千多了。我们知道每个人可得四百元的免税额度,全家人一千六,足够包住所购物品,不用交税的。

到加拿大海关时,太座向官员陈述我们的账目。可能是太自信了,告诉人家我们只有一件手提电脑,一千二,没超允许额度。其实如果不说这句,人家看我们一家四人,就带一个大件,说不定就放行了。大概为这句话,人家认为有必要给我们上一堂关税101的课。官员小姐说,个人的额度,是不允许合在一起用的,一家人也不可以。所以,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报这台电脑;但只能报400元的免税额,多余的800元,补税! 好在不课关税,只要补交800元所对应的销售税和GST,一百多元而已。加到一起,还是比在BC买便宜多了。便宜归便宜,我心里可还是不平。要早知道不能合着用,就该拿其他人的额度多买东西才是。不管有没有用,拿回来倒卖,也能把交的税补回来不是?都是不懂关税吃的亏!

BC的人,懂关税的成千上万,合法地靠山吃山,利用差价和政策,使自己受益。所以呢,边界的车队越排越长。今晚是“黑色星期五”,像赶庙会似的;从下午开始,广播里就不停地播报美国海关前车流的长短了。我相信,中国人绝不在少数,为什么呢?因为太座和她的朋友们,已经出动了。。。。
史迷 发表评论于
回复紫萸香慢的评论:

对不起,没看清你写的“有没有”,看成“没有”了,我的错。:)

还真没听到过广播,那更神了:))
紫萸香慢 发表评论于
回复史迷的评论:
的确有中文广播,不是开玩笑。我9月份去的那次就有,字正腔圆的大陆播音员腔,不是香港调,也不是台湾调。

在广大中国人民和北美中产阶级人民最喜闻乐见的Coach店里一半以上顾客是华人。我就听见一家三口拿了几个包,妈妈和儿子在讨论给大姑买什么包好。
史迷 发表评论于
我说了在那个商场有中文广播吗?:)我是听人家说话的语言,来判断是什么人。

谢谢来玩:)
紫萸香慢 发表评论于
在Seattle Premium Outlets,有没有听见标准的中国播音员腔广播;"亲爱的顾客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有..."? 真是不要太夸张啊!我只去过一次,还是太远了,过境太长时间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