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变迁(18):垃圾、垃圾箱、垃圾袋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郊区居住时,没有垃圾处理和分类的概念。只要有垃圾(主要是生活垃圾,比如煤炭灰、菜叶、鱼刺等等),就往水沟旁边一埋,任它风吹雨淋。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矿泉水瓶、易拉罐、纸盒包装、塑料袋等等,而且水果罐头的瓶子、酱油瓶子等还都是要回收的。家里也只有扫把(扫帚)和撮箕,没有垃圾桶,集体宿舍(筒子楼)和大街上,似乎也没有垃圾箱,当然,扫大街的还是有的。

 

家里打扫卫生,父母亲都是用扫把和抹布。由于家里炒菜用油不多,基本上没有什么油烟。家具和玻璃,搞卫生就很简单了。最初,家里是泥土地,只是扫地。后来住楼房了,就是水泥地了,那水泥地很粗糙,但也还没有用拖把。最初的楼房没有垃圾道,后来就有了。但垃圾道也有不好的地方,夏季的西瓜皮太多,导致一楼的垃圾堆里苍蝇蚊虫也多。

 

中学时代和大学时代,做清洁卫生时,就开始用拖把了。初中时,做过几学期的劳动委员,那就是要带头做卫生。学校的垃圾,主要是废纸削、铅笔削,还有早餐用过的包装纸,有时会有一些糖果纸、果皮,都集中在讲台的左侧或右侧的撮箕里;没有什么塑料袋、塑料瓶,更没有口香糖之类的。而垃圾都是集中在一个较大的水泥做的垃圾堆放处,但是露天的,没有盖子。

 

参加工作后,才有了“废纸篓”的概念。新建的实验大楼有垃圾道,但由于实验大楼的垃圾以动物尸体和化学试剂为主,没有专门的管理措施来分类处理这样的垃圾,经常导致垃圾道起火燃烧,怪气味满天飞。实验室的垃圾也不分类,虽然垃圾桶是医用垃圾桶,具有防护措施,但没有区分化学废物和生物制品废物。曾经有同位素实验室是单独隔离的。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学习时,对于转基因生物残留物的处理非常重视,化学废物也是分离集中处理的;在日本的单身宿舍里,是按照日本相关法律,使用统一的垃圾袋,而且生活垃圾、纸质品、瓶罐、树枝树叶等要分类。后来读研究生时,大学校园的生物实验室,基本上都采用分类处理垃圾了。校园的宿舍,也是使用垃圾袋和垃圾篓,但还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结婚以后,也住楼房,但已经开始使用垃圾袋了;家里用地毯,由于当时吸尘器稀少,每次都是找邻居借用。公共场所使用的垃圾箱,由水泥的,变成了金属的了,便于垃圾车的转运。买了新房子后,家里的卫生要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但老家的居民还没有开始使用垃圾分类。由于有了抽油烟机,地板也是大理石的,家里打扫卫生时,就比较轻松,地板也用可拧干的双面绒拖把处理,再用棉纱拖把擦干。那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开始垃圾分类,至少两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后来,有的城市还分为三类或者四类。

 

加拿大的公寓,基本上都是地毯式的地面,所以就必须要有吸尘器。但冬季时间长,暖气足,还得有加湿器。加拿大的灰尘比国内少很多,但因为还是习惯中餐,生活垃圾也很多,主要是生活垃圾、纸质品、瓶罐三类,要分装。垃圾袋都是买菜是留下的食品袋,没有去专门买垃圾袋。

 

多伦多的公共垃圾箱,里面似乎有一个温度感受器,还有一个报警的红灯信号。因为垃圾箱外面有一个指示:如果红灯闪烁,请拨打911。多伦多的私人垃圾箱,一般有兰色、绿色、黑色等等几种,是按照玻璃、瓶罐、塑料、生活垃圾等等分类存放的。还有一种牛皮纸样的纸袋子,用来装树枝和树叶;而报纸纸张以及木材等等,要单独用绳子系紧,放在一旁,等待回收。

 

实验室的垃圾分为五类:化学废物、生物制品、废弃玻璃制品、实验室普通垃圾、纸质品以及泡沫包装。各类垃圾要放置在指定地点,由专人负责来处理。此外,同位素是单独隔离的废物桶,有专人来回收处理。有毒有害化学废料,处理前要用Bleach浸泡。实验大楼也有生活垃圾,垃圾箱是分为四类的:纸质品、瓶罐、咖啡杯和生活垃圾。实验大楼有专门的清洁工,但大楼玻璃则是专业清洁公司做的;校园里的卫生,也有专门的清洁工,不过,很多时候,有学生做勤工俭学。
沉鱼 发表评论于
对那个粗糙的水泥地面记忆深刻,拖地扫地永远都弄不干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