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台科技大學 吳歆女榮老師
最近很多家長來問筆者,他們的孩子都就讀雙語班,幾年下來英文閱讀和寫作能力反而不如普通班的孩子。他們想知道為什麼?
其實,筆者也不了解,於是請他們把問題再說明清楚,或者把孩子帶 來讓筆者看看,才能把真正的問題找出來。後來,筆者安排時間一一和那些孩子們談話,請他們當場閱讀一本書,並寫下書的大意和感想,甚至是書評。結果,很讓 我吃驚的是,他們都是資質很好的小朋友,兩位是四年級,一位是五年級,在閱讀文章時速度都是奇快無比,寫作的內容卻平淡無奇,看不到運用片語或引用名言佳 句,口語式的英文隨處可見,還有,不知道要分段,文法錯誤等等。
指出這些文章裡犯的錯,並不是我的目的,而是從這些錯去找到一些值得思考與探討的線索。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反思目前英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為了有條理地說明,以下則列出筆者與家長、學生們談話之後,反思的幾個問題與重點:
大量閱讀,讀後卻無法寫作,是為什麼?
這是家長常問我的問題:「我的孩子大量閱讀,但讀後卻無法寫作,是為什麼?」我的回答是反問:「大量閱讀,到底讀了什麼?」真的從文章裡讀出了什麼,不可能寫出不好文章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寫出不好文章,根本在閱讀的教學出了問題。
如 果大量閱讀的過程是走馬看花,略讀而不精讀,或者沒有在佳句的部分多讀幾次,這種閱讀根本對一個讀者的作用不大。再者,閱讀後沒有反饋 (feedback)的機會(例如,要求學生閱讀後談談自己的看法,寫下自己的感想心得,或小組討論所讀的文章等,都是很好的反饋),學生也無法明白自己 的缺點而求進步。
此外,缺乏想像力也是無法整合讀寫的敗筆。文章中上下文會提供線索讓讀者去推理,可惜,很多學生根本不推理,不肯 想。當筆者問他為什麼時,他們常常說不知道來搪塞,或者推說書中沒有交代。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提醒許多家長,不是只求閱讀的量,還要注意閱讀的質。看完 一本書,如果只知道書中的大意,那是最基本的要求罷了。最好能再深入的去想,這些書中的人物與情節,是否與讀者本身的經驗有關,並比較其相同與差異之處。 依讀者反應理論(Reader Response Theory)來看,這種思考方式與感想的表達並無一定的答案。
觀察能力與生活經驗,是寫作的基礎。
雙語班的家長多少有一點優越感,當我給他們的孩子看比較簡單的書,再要求他們的孩子寫心得時,多半會有直接的反應給我:「老師,我覺得這本書會不會太簡單了,沒什麼單字,要不要換一本……。」
事 實上,這些都是多慮,有些書很長,要學生寫心得時,他們知道去翻書來抄,對於測寫作能力而言根本沒什麼意義。這些年,筆者多半會找一些簡單的故事,即使是 學生都看過的版本,也不忌諱用來當作測驗學生閱讀後心得寫作的考題。這些學生中,有不少瞧不起看過的書,覺得簡單,寫出來的句子顯得短,或者沒什麼內容可 言。例如:It is boring. It is interesting.就這些句子,當作心得來寫,提不出具體的說明。有人表明看過這本書了,卻在重複讀之後,沒有不一樣的心得。筆者很納悶,因為從理 論上和實務上來看,讀者讀一本書的感覺,會隨著閱讀的次數增加而有不同的感受。這些學生在讀書時,無法以新的觀點去看事物,當然無法領略閱讀的樂趣。加上 生活經驗不豐富,或者不用心過生活,當然每一件事對他們而言都不重要,事
不關己的態度,讀出不書的味道來,更何況要寫作。
閱讀和寫作都需要指導
閱 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是需要指導才能發展得好。當然,有人是自然養成,但大多數的人還是要有人引導,或經由分享討論來成長。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讀很多書就會寫 作,其實,這是很大的迷思。也有家長認為,他的孩子要學寫作就可以,不必學閱讀。這也不正確,因為寫作是思考的呈現,所以,寫作課有一半的時間是在進行思 緒的整理,不是在埋首寫作,而整理思緒的過程,閱讀文章討論文章的過程更不能省略。寫出來的作品,還要經過修改,不厭其改,一直到認為是好文章為止。這些 都不是一個人閉門造車能得到的,所以說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都是需要指導才能發展得好。
精讀與背單字、優美句型,能提高寫作的水準
家 長也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用那些簡單的字來寫文章?」這就要問那些孩子有沒有精讀與背單字、優美句型的習慣了。老實說,只有這樣做才能提高寫作的水 準。不過,家長告訴我那些外師都告訴孩子不要背單字,多看就會了。我告訴家長,美國的孩子也背單字,沒有人不背的,雙語班的孩子不是美國人,怎能不背單 字?單字是最基本的要求,難怪老是寫一些簡單的字詞,當然,這麼寫是很安全的,外師習慣給孩子們評語:Good! Good job!之後就看不出有什麼可建議的,這也是家長們起疑心的部分。
精讀,把一本書,一篇文章好好的念上幾回,仔細分析內容中最重要的情節,最優美的句型,最好能依樣造句,確實把這些句型的用法記熟,才能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得上。這種道理很簡單,國語文也是這樣學習得來,說起來並無特殊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