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马《醉汉》赏析

非马按: 偶然机会在网上看到这个帖子,好象是一位叫"新新
人类"的网友从各处搜集张贴的,不知原作者是谁?

【赏析之一】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非马,原名马为义,台湾著名诗人,以刻意经营短诗闻名。
也许你无法想象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短诗时它给我带来的
震撼,诗人只是借助一个醉汉和一条短短的窄巷就把一种
异常浓烈而真切的愁苦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的前一
部分,应为虚实交错的写法,实写醉汉醉得之深,东倒西
歪,步伐凌乱,竟然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的“
愁肠”。同时也是虚写,“曲折”和“愁”等字眼暗寓醉
汉内心的波动和愁苦,为下文的抒情埋下伏笔。 然后是“
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初看这两句颇觉突兀,步伐怎么
能与时间等同?细品之下,诗人在这里将空间上的真实距
离化为了时间上的抽象跨越,既写迈出的步伐,实则表达
了醉汉对岁月匆匆时光易逝的慨叹。 尾声是本诗抒情的高
潮,“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醉汉真的醉了吗?为
何他会如此愁苦?原来他是思念“母亲”!“母亲”在这里
可以理解为现实中的母亲,也可以将其视为一切崇高事物
的象征。诗人在这里用醉汉匪夷所思的步伐来反衬出思念
之情的浓烈。 随着情感的爆发,关于醉汉本身的释义也充
满了多种可能性:你可以把他想象在漂泊在外的游子,也可以
认为这是一个爱国者的自白,又或许是一个孤独的寻梦人,当
然,他也有可能只是一个刚刚经历丧母之痛的芸芸众生中的
一员… 轻轻地吟诵这首诗,你会觉得有种很浓烈的思绪会在
胸口漫漫荡漾开来。 文章进入尾声时我突然想起网上曾经
轰动一时有关赵丽华的争论,我无意评价赵丽华的作品,网友
们的恶搞拿来娱乐一下就好,在我看来,你可以否定某位诗人
,但请不要否定诗歌,或者说请不要否定新诗.新诗的存在当然
有其价值之在。看看徐志摩戴望舒吧,甚至近一点的舒婷北岛
顾城海子的作品,相信你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或者情感上的
共鸣。

【赏析之二】 初读诗歌,感觉似乎平淡无奇:诗中刻画了一
个醉汉的形象---喝得醉醺醺的,跌跌撞撞,深一脚浅一脚地走
在一条迂回曲折的小巷里,简直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细细品味
之后,浓郁的诗意油然而生:“醉汉”为何要喝这么多酒,醉
成这样?原来,他是因为思念母亲而不得见,于是借酒浇愁。
非马1948年赴台,而母亲则留在广东潮阳老家。数十年来
,这位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思念故乡。这种思念之情
萦绕在诗人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苦苦折磨着他。 “把短短
的巷子/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那条“短短的巷子”
,距离算不上遥远,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挥手自兹永别
,咫尺竟成天涯,这条回归之路却被“走成一条/曲折/回荡的/
万里愁肠”,梦回身难回,心归人不归,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
惆怅啊!逝者如斯,“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一别之后,
几十年光阴倏忽而逝,团圆梦仍然遥遥无期,人生,又能够有几
个十年!“母亲啊/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尽管关山难越,尽管
困难重重,但诗人矢志不渝,仍在努力,期待着团圆的一天早日
到来。忆母情深,思乡情切,那份执著和虔诚令人动容。 半个
世纪以来,乡愁已经成为一种美丽的流行病,深深地感染着台岛
每一个有识之士,从于右任离世前的《望大陆》到洛夫的《边界
望乡》,从余光中的《乡愁》到席慕蓉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那浓浓的乡愁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所以说,诗歌反映的不
仅仅是诗人家庭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它已超越了个人的情
感,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情感。那一衣带水的海峡,割断了多少
血脉联系,酿成了多少华夏子孙难耐的乡愁。正如诗人余光中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
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纽约会见华人华侨时也说:“浅浅的海峡,
国之大殇,乡之深愁!”归来吧,他乡的亲人,母亲在深情地呼
唤!归来吧,漂泊的游子,祖国在张开着怀抱! 全诗仅40字,
但言约意丰,将对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期盼高度浓缩在简
短的篇幅之中,耐人寻味;诗歌的结构别致,句式参差,把一个
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这与“醉汉”步履蹒跚的醉态,诗中跌
宕起伏的内在感情节奏十分契合,真正达到“形式即内容”的艺
术境界。
【赏析之三】世 间 最 浓 是乡情 ——《醉汉》赏析 《醉汉》
一诗,充塞于字里行间的,是令人回肠荡气的的乡情。 如何展示
那浓浓的乡情?怎样借凝固的文字传达出鲜活的情感?这首诗的
确颇能给人以启迪。 首先是设喻的形象与独特。以醉汉喻乡愁盈
怀之人,不仅形象、新颖,而且内涵丰富。读着,读着,不知不觉
中,一位诗人意念中的“醉汉”就向我们走来了。你看:歪歪斜斜
的步子,“短短的巷子”竟然被走成了“曲折/回荡的/万里愁肠
”。这一独特意象的创造实在令人拍案叫绝。乡情是一杯最浓最醇
的酒。乡情之子游子,正如酒之于嗜酒的汉子。诗人之所以借醉汉
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情,也许就缘于这一通感的灵性吧。 其次,诗
人成功地运用了艺术夸张手法。“短短的巷子”被走成了“万里愁
肠”,用那左一脚“十年”、右一脚“十年”的艰难步履。这一大
胆的艺术夸张、道出了归心似箭的游子心境。你看,在游子的感觉
,回乡的路程是那样的悠远,回乡的心理时间是如此之漫长。游子
的心理创伤该是多么难以愈合啊(不然,何以有万里愁肠呢)!至
此,催人泪下的游子之心已被渲染、被烘托得淋漓尽致了。 还值得
一提的是这首诗的分行处理。分行不仅标示着诗歌朗读时的停顿,
而且留给读者(或听众)以思考与韵味,极富技巧性。诗末“母亲啊
/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中,“走来”本是一个词,不应再分行。
然而,诗这种体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往往重情感而反逻辑。因此,它
在章法、词法上常常破格。此处分行的破格处理,一方面延长了“走
”与“来”之间的朗读停顿,增强了力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分行的
破格处理与诗中的情感内容极其契合—一它似乎应和着游子步伐的节
拍,让人仿佛看到踉踉跄跄,一步一顿,歪歪斜斜地向我们走来的天
涯归人,为我们创设了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至此,我们也能理
解这《醉汉》为什么是一首无标点诗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