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东西,我们人人都有,那就是寿命。有一件事,我们人人都得面对,那就是我们都会死;生命只是从出生到死亡之间的一小段时间。 就个人而言,我们都把年龄看作是从年轻到年老的一个过程——年轻时充满希望,生气勃勃;年老时忧郁多病,体力衰竭。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对自己的年龄总是感到不满,总希望成为另一种年龄的人。然而,事实是,如果我们安心于自己的年龄,那么不同的年龄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年轻时就想成为有阅历、有智慧的老年人,或者年老时仍拼命想保住青春活力,那就会出严重问题。我们会因此而忽视现在——我们现在的年龄——甚至会把它白白地荒废掉。 对于一种有益的生活来说,渴望未来和缅怀过去是两大敌人。对大多数社会成功人士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这些人大多破坏了传统的年龄法则。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就没有考虑年龄限制。不管他们的成功是早是晚,也不管他们的寿命是长是短,反正他们使我们看到,他们的生活宗旨就是“快速乔食生活”,决不拖延一分钟,也决不考虑时间是不是太晚。 然而,和疼痛一样,年龄也是一种保护机制,只是我们对此不知感恩罢了。就如疼痛警告身体有危险,年龄也同样如此,它保护物种,使其免于僵化的危险。因为从基因的角度看,我们的身体仅仅是它的暂留之地,或者说,经常需要迁移的临时居所。通过世代相传,不死的基因就有可能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同组合。这就是说,我们的基因始终都在适应变化着的环境需要,并随时准备形成新的组合,而当条件改变时,其中的有些组合还会优于其他组合。 看来,基因要保持必要的可变性,要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延续下去,唯一的途径就是为细胞更新的有效性设置时间限制。我们在逐渐变老的过程中,全身的细胞一直在自我更新;这种更新如果始终能超级有效地重建我们的身体,我们就不会变老。确实,从理论上讲,没有任何理由说我们不能永远活着(除了意外事故)。 其实,关于死和不死一点也不神秘。简单地说就是,从生物学上讲,个体会死比个体不死更为有效。因而我们的细胞一开始就具有内在过时性;一种为了有效地自我更新而预设的衰亡机制。我们到了老年身体会萎缩,而且会百病缠身,原因就在于此。这在我们看来当然不是最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基因若能以某种方式设计,从而使我们的身体长久保持年轻,直到最后,在一瞬间毁灭。遗憾的是,我们不得不慢慢地变老,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圆满地度过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一种能阻止细胞老化和衰亡的方法,尽管有许多人在努力,有人甚至还宣称找到了,而且还开了价格昂贵的基因诊所。毫无疑问,总有一天,有人会找到这种方法的,从而造出人们期待已久的、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这么说和神秘主义毫不相干——这只是个科技问题。 当然,这会产生噩梦般的人口过剩问题。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口问题会显得微不足道。到那时,生儿育女将被视为滔天大罪。我们将再次面对一项令人晕眩的挑战;我们这一物种将再次为自己的机巧付出高昂代价。不过,在寻找这种方法的同时,人们也以极大的兴趣在研究我们的年龄问题,以及要在这颗行星上继续生存下去,我们该做什么——或者说,不该做什么。 这里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息。第一种信息是,每一种年龄都有其典型特征。作为人类成员,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年复一年,几乎全都以某种可预知的方式行事。作为生物有机体,我们不可避免地都要经历基本相同的年龄段和衰老过程。在这方面,我们都非常相像。 第二种信息与此相矛盾。虽然每一种年龄都有典型的行为方式,但总会出现例外——有些人会违背年龄模式,即在他们从幼儿期到老年期的生活过程中,过早或者过晚地出现某一年龄的行为方式。有些儿童早熟得令人吃惊,他们小小年纪就已老气横秋;有些成年人则天真活泼,身心两方面都和他们的年龄不相称。上述两种信息的含义很清楚:年龄法则是存在的,但也是可以违背的。那些属于例外的人往往无视年龄法则,他们会在9岁时写交响曲,90岁时私奔。 导致例外的原因也很清楚。就那些早熟的儿童而言,除了他们的大脑发育较好,看来还有父母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父母几乎全都对他们很溺爱,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花了大量时间来训练他们。就那些甚至到了老年期仍像儿童一样活泼的成年人而言,他们几乎全都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抱有执著的熟情和乐观的态度。隐退和“ 坐看落日”是个可靠的杀手。 这么说来,当然也就要说到有没有办法来延长人的寿命了。根据对数百个长寿者的生平研究,有一些特性看来是和这些人的健康、长寿有关的。其中,有的是一目了然的,有的则不然。下面这些,可以说是有利于长寿的主要因素: 如果你很幸运,正好出生在一个长寿家族中,那么你也很可能会活得很长久。反之,如果你的远祖和近亲太多健康状况不佳,其中有许多人因心脏病、糖尿病、癌症或者中风而早早地死了,那么你活到高龄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有些人生来就比较好动,比较活跃,有些人则比较好静,比较懒怠。一般说来,只要不是出于焦虑而紧张地活动,好动对健康是有益的。每天都按常规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肯定要比整天懒洋洋地躺着或者坐着的人健康得多,也活得更长久。显然,在那些特别长寿的人中间,有许多人是兴致勃勃的散步者。至于散步和种种花草之类的活动为什么会如此明显地有利于长寿,这是有特殊原因。因为这类活动属于“非紧张型”全身运动。相比之下,那些进行较高强度锻炼的人,如天天蹦跳或者跑步的人,就有意无意地会担心自己的健康。如果这种锻炼太过分,结果会适得其反——当然,如果是年轻力壮的运动员,那另当别论。年轻的职业运动员还来不及关心自己的健康,他们首先要关心的是自己的比赛成绩。然而,有不少既不年轻又非职业运动员的人,却也在那里做这类高强度锻炼,目的是想以此获得强壮的体魄。可悲的是,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全错了,因为强壮不等于健康,和长寿更是毫不相干。重要的是,我们的身体锻炼——不是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应该是低强度的,而最为重要的是;还要有乐趣。散散步或者种种花草,这类纯粹的娱乐活动即使天天做也不会叫人厌烦,这才称得上具有“保健功能”。 接下来的一点是,平静的心态有利于长寿。那些整日匆匆忙忙、焦躁不安的人,在这方面是极为不利的。要知道,愤怒和忧虑是殡仪馆老板的好朋友,而心平气和的人,几乎总能比他的那个怒气冲冲或者忧心忡忡的邻居多活几年。所以,那些发现自己的生活总是为愤怒、忧虑或者恐惧所驱使的人,应该赶快寻找其他“雇主 ”。 平静、放松的心态和消沉、懒散的性格是两码事,分清这两者的区别很重要。放松不等于没有热情,也不等于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实际上,一个人要想活得长久,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很重要的因素。这并不是说人是不能退休的,一退休就什么都完了,而是说,一旦没有了职业,要马上用某种活动——某种同样有吸引力的兴趣爱好——来替代它,以此为你的生活提供新目标和新刺激。唉声叹气、得过且过是消极因素;乐观才会长寿。 人有许多致命的弱点需要克服,其中之一就是怀旧。总想着“过去的好时光”,总抱怨现在的世界多么糟糕,总指责年轻人多么无能,实际上是想提早为自己举行葬礼的一种信号。较之于那些生活在现在而向往着未来的人,这种生怀旧病的人成为长寿者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成功是延年益寿的良药。获得相当程度的成功甚至可以抵消某些足以使人折寿的不利因素,如肥胖和酗酒。不过,重要的是获得成功后不能有心理负担,不能让自己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还有,成功与否要用自己的尺度衡量。一个牧羊人也照样可以觉得自己很成功,就像获得了诺贝尔奖。成功不一定要有名气;即便是有名气的人,也不能为名气所困。 长寿的人似乎更关心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自己是什么。他们都活得很超脱,而不会以自我为中心。受制于自身的性格。自我中心的虚荣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东西。他们或许会为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发现或者创意而感到自豪,但从不觉得他们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在个人习惯方面,长寿者大凡都奉行中庸之道。他们并没有极端的饮食限制。确实,人是杂食动物,混合食谱显然有利于长寿。尽管我们常看到长寿的素食者,但他们的长寿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素食。一般认为,粗茶淡饭是有益于养生的,但美食家们或许会争辩说,生活的质量比清苦地在世上多活几年更为重要。还有对于烟酒,长寿者中也几乎没有人断然拒绝。有许多长寿者是既吸烟又喝酒的——只是适量而已。如果你听到宣传说吸烟和肺癌有联系,你一定会以为吸烟的人肯定都是短命鬼,但事实并非如此。对此的解释是,这和一个人的癌症易感性有关。有人天生易患癌症,若再吸烟的话,那显然是在冒极大的风险。但有人天生就有抗癌基因,这些人即便吞云吐雾一百年也不必担心自己会生肺癌。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抗癌基因携带者,而按现有的医学水平,也无法在这方面做出鉴定。所以,吸烟至今仍是一场用寿命做赌资的豪赌。不过,为公正起见,这里仍需指出,就具有抗癌基因的人来说,吸烟或许是一种很有效的镇静方式,而保持平静的心态,就如前面所说,是可以延长寿命的。 大多数长寿的人都很懂得自律。粗看起来,这似乎和心态平静、随遇而安的人寿命长的说法是相对立的,其实这里一点也不矛盾。自律并不意味着自说白话、自以为是,或者自我虐待。自律的意思是。一个人自行安排他的或者她的生活,并有规则地每天都做某些事。有人因为每天散步一英里而活得很长寿,是因为他把这件事看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天都这么做。有人则不然,一连六天不出门,第七天心里觉得愧疚。又一下子走了七英里——这样不懂自律,即使走得再多,也无助于长寿。 幽默、甚至有点淘气,觉得生活是滑稽可笑的,是对抗衰老的有力武器。长寿总伴随着“做做怪相眨眨眼”。一脸严肃的清教徒和一本正经的人是活不长的,他们很快就会让位,而他们的那些爱开玩笑的同龄人却会留在世上,并久久地欢笑。 对生死问题,采取驼鸟式的把头钻进沙里的回避方式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办法是接受这一事实——有生必有死,寿命再长,也终有一死;然后。活在现在,实实在在地活着。怀旧和消沉永远是妨碍人充实而愉快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两大敌人。 最后。只要看看有史以来最长寿的人即法国的让娜·卡尔曼夫人的情况,上述许多观点便可得到证实。在让娜·卡尔曼夫人121岁生日时,有人问她长寿的秘密,她微笑着回答说:“我一直很平静。”她在100岁时还骑自行车。她最喜欢吃的菜肴是炸土豆和炖肥肉,也喜欢吃巧克力和糖果。在她117岁时,有人建议她戒酒戒烟,但她毫不理会。她生于1875年,死于1997年,一生从未生过一天病。真不知道,那些鼓吹“自我节制”的健康专家如何解释她的长寿,因为她几乎违背了他们所有的戒律。她在临终时还有力地挥了挥手,说了几句很幽默的话,真是直到最后还和他们开了个玩笑。作者:康斯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