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闫沛东”为何能招摇撞骗?


“闫沛东”竟然是逃犯


  中评社香港12月7日电/新加坡《联合早报》12月7日载文《“学者闫沛东”为何能招摇撞骗?》,摘要如下:

  河北邢台只上过小学五年级的无业游民胡泽军,6年前因冒充记者骗人钱财而被警方通缉。但不知是警方无能还是胡泽军太狡猾,胡泽军不仅至今没有归案,还在去年一举变身为轰动全中国的名人——“学者闫沛东”。

  话说这胡泽军成为逃犯后,不仅没有照一般人想象的那样东躲西藏,反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借助舆论质疑河南安阳曹操墓真伪的良机,凭空给自己按上“北京龙腾盛世旅游文化信息咨询中心主任、联合国世界新经济(中国)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文化发展内参》执行总编、中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等唬人头衔,声称掌握了曹操墓造假的10多项“铁证”,就迅速蹿红各类媒体,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学者闫沛东”。

  “闫沛东”不顾自身安危也要博出名的“大无畏”精神已够令人诧异,而他借助媒体炒作自己的时机之准、成名速度之快也让人叹为观止。

  成名后的“闫沛东”一度十分忙碌,不仅要经常接受各种媒体采访,还不时受邀参与一些县市的文化策划活动,俨然一副“知名学者”的派头。

  要不是邢台警方近日证实其在逃诈骗犯的真实身份,大名鼎鼎的“闫沛东”大可继续以学者的名义吃香喝辣,续写他“大隐隐于市”的现代传奇。

  “学者闫沛东”其实是逃犯胡泽军的消息曝光后,包括曾经参与捧红“闫沛东”的一些媒体又发表文章剖析“逃犯何以成学者”的原因:有的指责现在的专家太泛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公信力太差;有的指责公权机构不作为,警方没早点揭穿“闫沛东”的真面目并将其绳之以法;还有的强调“闫沛东是假的,不代表曹操墓是真的”等等。

  有篇评论文章说:“与其说是闫沛东掀起风浪,不如说是大浪涌起,让其立在潮头。这个大浪,就是民意。在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披露以后,多少民众报以质疑目光?而所谓专家学者的解释,与其说在答疑解惑,不如说起到了反效果:越是言之凿凿,民众越是不信”,“要问小骗子为何能掀起大风浪,先得问问为什么老百姓对一些专家,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这么失望,以至于即便是真的也会被当成假的,以至于不管你说什么,人们的回答只有这几个字——我不相信。”

  这个逻辑就让人有些不解了——明明是某些媒体和一些“倒曹派”人士炒作出来的“学者闫沛东”,怎么能简单地归咎到“民意”头上,从而得出“老百姓对一些专家,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这么失望”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不是在告诉公众,在曹操墓真伪的问题上,专家和地方政府不用再费劲解释了,反正你们拿出什么证据也没用,因为老百姓就是不信!

  说实话,如果耐心看完一些考古专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曹操墓真伪的解释,虽然仍有证据不够充分之嫌,但至少不能得出这些专家和地方政府有意造假的结论。如果没有有力的考古学意义上的证据,仅靠感觉和情绪去指责安阳曹操墓造假,难免会误导舆论。

  至于一些人时常挂在嘴边的“民意”是不是真“民意”,“老百姓”是不是在任何问题上都成了“老不信”,恐怕也大有理性探讨的空间。

  逃犯胡泽军之所以能够招摇撞骗,把自己打扮成“学者闫沛东”,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浮躁喧嚣的现状。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不负责任的言论,尤其是一些公权力部门的滥权行为确实是造成这种浮躁喧嚣的重要原因。但同时不应否认的是,某些打着“民意”旗号的网络舆论和某些平面媒体无原则的夸大炒作,才是“学者闫沛东”横空出世的直接推手。

  因此,在反思“闫沛东”事件时,如果只是单单指责某些方面,甚至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仍一口咬定曹操墓就是假的,不仅有失公道,也无助于探寻“学者闫沛东”得以产生的根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