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将——国民党的末代军长们(一百零八)



一百零八、第一二四军军长顾葆裕

第124军是少数几支内战后期成立且能支持到最后的部队之一。这个军几次遭到解放军的打击,都能从出重围抵达西昌,使胡宗南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个部队。无奈国军此时兵员枯竭,胡宗南就是想给124军补充都难,这才把一个122军的残部补给124军,可是杯水车薪,124军仍不免在大陆上的最后一役中走向了重点。

顾葆裕,浙江松江(今属上海)人,字介侯,生于1907年2月18日。顾葆裕本来考的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结果因为年龄不达标,只能等一年后再考。这个情况换做是别人,早就虚报年龄进去了,顾葆裕却不愿意这么干,他说凡是都要实事求是,尤其是年龄,怎么能随便更改呢?由此可见顾葆裕为人正直,且不愿为达到目标而施以欺骗手段。

顾葆裕在军校四期步科毕业的时候曾经想报名参加空军,结果又因体格不符而被迫放弃,于是他返回陆军从基层干起,在警卫军系统中服务。抗战爆发的时候,他跟随36师奔赴战场与日军作战,并积功累升至预备第2师少将副师长。前任师长陈明仁调71军后,这个预2师就由他接管了。此时正值远征军第一次出过作战败归,日军一路追击并侵入滇西,情况万分危机。幸得36师及时赶到,这才稳住了局面,而在36师调防后,与日军对峙的部队就是顾葆裕指挥的预备第2师了。顾葆裕指挥部队在腾冲地区与日军相持了两年,终于等到了反攻的那一天。他指挥所部英勇作战,在攻打来凤山的时候身负重伤。鉴于顾葆裕的表现,不仅国民政府颁发勋章于他,就连美国政府也颁发了一枚勋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顾葆裕调任暂编第58师师长,远赴新疆戍守边防。后来暂58师所属的78军整编,顾葆裕就改任整编第78师的少将副师长了。到了1949年2月,顾葆裕的老上级宋希濂出任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顾得宋氏之邀,辞去副师长一职,前往就任绥署参谋长。不久宋希濂要把新成立的124军掌握到手,就用计把军长赵援赶走,改由顾葆裕来接任军长。

第124军的成立,多得益于白崇禧,虽然124军主要以中央军系统的人员组成,但在白氏的插手下,也安置了不少桂系人马。宋希濂可不管部队是谁的,只要有机会就抓,他就想办法把桂系的军长赵援弄臭,使白崇禧怀疑赵有通共之嫌,逼得赵援辞职避难。遮掩一来,宋希濂有机可乘,把部队抓到手了。部队既然到手,部队中的人事宣恩仓促还击,遭到重创,顾葆裕只带着223师残部勉强突围。

124军突围的时候其实是分为两路的,顾葆裕这一路是以223师为主,另一路则是以副军长吴峻人为主,这主要是124军的零散人马。由吴副军长带的这一路跑到四川新繁,见到没有出路,干脆就挂起了124军代理军长的牌子宣布起义了。而由顾葆裕带的124军本路人马则艰难的向成都方向的国军主力靠拢,结果成都守军全军覆没,顾葆裕就改变方向突围到了西昌。

其实抵达西昌的124军总共也就2000来人,要承担作战任务谈何容易。好在四川、云南解放军之后解放军并没有立即对西昌展开进攻,胡宗南就幻想着拉拢地方彝族来补充兵力,可招募彝人也没那么简单啊。干脆,还是先整理现有部队的番号吧,于是122军的千把来人补给了124军,顾葆裕总算是有了将近4000人的兵了。解放军毕竟不会给胡宗南做稳西昌的机会,1950年3月,西昌战役开始,顾葆裕的124军元气未复,仓促上阵,被击溃也就成了定局。

部队没了,顾葆裕却不想当共产党的俘虏,他经过化装昼伏夜出,从水路逃到了香港,并在1951年成功抵达台湾。在那里,他被捧为西昌突围的英雄,并仍然受到重用。顾葆裕抵达台湾的当月,就被任命为伞兵总队总队长,此后又出任过陆军总司令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第2特战总队总队长、预备训练司令部副司令官等职,于1958年2月25日在台北病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