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2)
就势论市
我更关心的是,房价和租金的高涨使很多新加坡人的创业梦想破灭。创业企业一般都是从零售、服务和科技等方面出发。店面和办公室租金的高涨,必然让有志创业的新加坡人,失去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事去了“新加坡1000企业”奖的记者会,带回来的资料令我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头1000家企业的排名和首1000家中小企业的排名,肯定是新加坡经济形态和方向的一个比较准确的反映。
从这些图表中看来,新加坡经济“万般皆下品,唯有房产高”的格局依旧没变。
如果单单以公司数量来看,房地产企业在1000家新加坡赚钱最多的公司中只占了7.2%。可是房地产企业绝对是首1000家企业里的金母鸡,因为他们的盈利居然占到了首1000家企业的20.3%。
也就是说,新加坡赚大钱的首1000家公司里,每赚五元,就有一元是从房地产赚来的。
在房地产价格飙升的黄金年景里,房地产公司的利润率高得吓人。在金融危机前一度达到惊人的71%,现在还停留在64%。也就是说,房地产公司做十元的生意就可以赚超过一半。
中小企业里房地产企业盈利多
更耐人寻味的是,大企业中房地产领跑的局面在中小企业里也同样出现,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盈利来排名,新加坡的中小企业里的房地产企业比例和大企业排名差不多,有76家。
可这76家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在首1000家中小企业中占的盈利达到32%,也就是说,新加坡最优秀的中小企业每赚十元,就有超过三元是来自房地产。
相比房地产赚得盆满钵满,其他的行业就显得好看不好吃,甚至是“很难赚吃”了。
单以零售商业来说,如果以营业额排名,有390家零售企业可以进入新加坡1000大。一旦以营利排名,就被扫掉一半,只剩下153家。而零售企业在首1000家新加坡企业中的盈利比重只有区区0.4%。
零售业的窘境在中小企业的层面也一样严重。首1000家最赚钱的中小企业里,只有21家做零售,他们的盈利只占这1000家中小企业的1.1%。
看完这个数据,不禁感叹,零售业如此难赚,可以改名叫零“瘦”业了。
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对一个经济体是非常危险的。房地产业的过度膨胀,对其他产业的挤占效益也是很严重的。
对于过度房地产化对国家金融和政府行为的危险,新加坡政府有着清楚的认识。但近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也正在造成新加坡企业纷纷多元化进入房地产。
由于房地产业技术含量并不高、市场准入标准是钱够就可以、利润却令人咋舌地高,在那些好看不好吃的产业里挣扎的公司都想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钱不够,大家凑。我们经常会看到多个企业组成财团去标地。
过度依赖房地产也会抑制新加坡人的幸福度。当新加坡人的消费和投资都被按揭挤占时,新加坡整体的幸福感很可能下降。
我更关心的是,房价和租金的高涨使很多新加坡人的创业梦想破灭。创业企业一般都是从零售、服务和科技等方面出发。店面和办公室租金的高涨,必然让有志创业的新加坡人,失去更多的发展机遇。
近期来,许多零售商在抱怨房地产基金化后,随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不断涌现,为了给股东赚取更高的回报率,信托基金不断推动新加坡商铺的租金成本上升,让很多零售业者叫苦连天。
新加坡大型企业分布还算均匀
当然,和香港、中国大陆等等房地产明显过热的经济体比较,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虽热,但还不算过度发烧。回到新加坡1000企业的排名看,新加坡大型企业的分布还算均匀。从盈利来看,房地产虽然独占鳌头,但后面的产业分布相当平均。
令人欣慰的是制造业的盈利能以14.6%排名第二。另外,控股公司、批发业、金融、交通仓储分布占了14.2%、12.7%、10.7%和10.3%。
这显示了房地产虽然一马当先,新加坡的大型企业的盈利结构还是比较平均,把鸡蛋分在6至7个篮子里,是稳妥而明智的经济格局。而且作为就业重点的制造业保持第二,是对社会民生的一个稳定因素。
起步科技企业薄弱
但在中小企业的格局就远不如1000家大企业的平均。1000大中小企业的盈利格局中,房地产占三分之一之外,能占超过10%的产业只有控股公司和建筑公司。而建筑公司基本上是房地产的关联产业。
批发、金融、交通和制造业均低于10%,只有9.5%、7.8%、7.8%和7.2%。作为科技含量最高的IT产业,仅占了1000大中小企业整体盈利的0.8%。IT电信业由三大电信公司主导的局面丝毫未动。
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新加坡起步科技企业的薄弱。只要房地产依旧好赚,新加坡最聪明的头脑、最有野心的企业家、最多的银行贷款都不会转到创新、科技等等关键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