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春 一 进步了

记忆中曾跳动的烛光 今夜又照亮脸庞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月初的北京,所谓春寒料峭的时光,我回去的前几天,非常的冷,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会这样冷,只带了一件呢子大衣回去,在颐和园里走了一天,坚持不住,终于去买了一件羽绒服御寒。 

加拿大虽然今年不算冷,以往还是冷的,按理说我不应该觉得那么冷。但是两地的不同是北京只有呆在家里或者商场(还得是好商场)才有暖气,其它公共地方不是没有暖气就是暖气不足,在N年以后我终于又体会到那种走到哪里都冷的感觉。在颐和园里我想进小店暖和暖和,试了几家都不够暖。我的鼻子冰凉,象一只狗。每进一家店,人家店员都迎上来推销产品,不幸的是我这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冷也有冷的好处,最冷的那一两天,略见蓝天白云,让我觉得祖国治理得很好,连空气都治好了。朋友说我只是非常幸运,之前有半个月没见蓝天。在后面的几天,我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意思。 

我有12年没回国了,很多人都跟我说12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我做了很多心理准备迎接那个“震撼”,我预期祖国变得非常好了,我希望通过这13天的行程能够坚定我海龟的信心。 

13天里我大部分时间是在北京,其中有三天去了我父亲工作生活多年的河南。无论是首都还是河南的2线城市,变化都是大的,或者巨大的,但是这些变化,有好也有坏的。 

先来说说好的: 

一,高楼万丈平地起 

我小的时候北京没什么高楼,河南也没有什么高楼,因此当美国影片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对于“摩天大楼”是很喜欢看的。现在,摩天大楼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务,而是太多了,太多了,到处都是。很多年困扰人的住房终于得到了解决,当年那种一间房子里住三代人的事情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家家都有3,4套的房子。将来长大的独生子女恐怕不止3,4套,运气好的话继承十几套房子也是不难。 

二,好车随处可见 

我在国内的老友们现在基本上都是中国的高级白领或者中高级干部,家家都有至少两辆车,不是本田丰田这类哦,基本上都是奔驰宝马。倒是还没有看到谁驾宝石节,也许不想张扬吧,我知道他们不是负担不起。北京现在实行单双号政策,于是,有人为了方便,一个人买两辆车,一单号一双号,只是为了“方便”。 

在北京大街上经常看到奥迪这个牌子,我问朋友是不是北京人特别喜欢它,朋友说只是因为这是政府允许的官方配车,所以。。。她还说最近政府批准可以用宝马作为官方配车。那么,预期今后北京满城宝马吧,假如没有宝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买进BMW股票呢?呵呵 

正好我的朋友刚刚订了一辆大奔驰,交钱一个多月了,货还是没有,得天天催,sales说“排队的人多“。车款全交了也也要等,不想排队的话可以加7,8万块RMB夹塞儿。在中国做名车sales真好了,不用求买主,而是买主要求你。我将来失业了可以考虑回去谋个卖车的职位。 

3,服务行业质量提高了 

在餐饮,酒店,零售这些行业中我感到服务质量比以前高了,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些行业属于私有,或者薪水与服务质量直接挂钩,总之我感觉服务质量比我出国的时候强多了。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提意见,而且合理的话人家都会马上给予解决。比如在动物园海洋馆买票,买完了票我发现丫丫其实可以买半票,就随口问了一句,工作人员要我出示证件,查对后马上退了一半钱,这个在以前是不大可能的。 

4,祖国的新一代孩子们越长越高大。 

抽时间我去母校中学走了一趟,看到很多可爱的孩子。祖国的新一代都挺高大的。这些孩子也都很活泼阳光,比我们那一代强多了,看到新一代比我们进步,总是令人很欣慰的。

5,人人有饭吃 

由于我们曾经鹅过,国人见面必然吃饭。不过现在不是解决吃饭的问题了,而是怎么能吃得更好的问题。各大小餐馆挖空心思地炮制新式菜肴,应有尽有。仅仅好吃也已经不够了,配套的服务也提高很多,比如餐厅的装修,餐台的装饰,服务小姐的容貌装束等等。我们去的有一家饭店的女服务员全部打扮成空姐的样子;还有一家全部打扮成高级写字楼白领的样子,配很高的高跟鞋。 

一个一个女孩子不仅年轻漂亮,还能说会道,让我感叹她们做这份工作真是可惜了。不过朋友说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在这样的高档店里做,有很多机会结识阔佬,也许从此就可以改变命运呢。 

那一天晚上北京下大雨,瞬间转雪,我们个个穿着羽绒服。饭毕,穿短裙高跟鞋的小姐举着大伞,将客人一个一个送到车边,十分敬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