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制苏35战机发动机性能先进寿命超同类机两倍

  吕正韬

  在世界“空战江湖”里,俄罗斯苏霍伊公司旗下的“苏”系列战机无疑是个显赫的家族,而苏-35正是这个家族的后起之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苏-35的研制工作就已经展开,但囿于苏联解体的大政治环境,以及技术层面的快速演进,苏-35在设计研制的过程中一直不断地被改进和升级,其亮相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专家预计,苏-35真正批量生产并实装部队将在2013年前后,而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它也必将在国际军贸市场抢占更多的份额。

  苏-35是介于第四代和第五代机之间的超机动多功能战机。它最高时速达25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3600公里,作战半径约为1600公里,有12个武器挂点,最大武器载量达8吨,并可以实施多种挂载方案。在凝结了几乎所有第四代机优良基因的同时,它也承载了大量的第五代机的先进技术,不少方面值得关注。

  首先,苏-35具有更坚强的“心脏”。在发动机方面,苏-35为了提高整体竞争力,一改原始设计时采用的AL-31FM型涡轮风扇型发动机,配备了由土星公司专门为第五代机设计的具有超强动力的最新型117S发动机。117S发动机作为AL-31FM型发动机的升级产品是一款全向推力矢量发动机。相较于后者,它的风扇直径增加了3%,采用先进的低压涡轮和高压涡轮技术,同时,它使用了被称为SDU-D的精密数字式控制系统。这些新技术使得该发动机的整体推力跃升了16%。

  是否具有简易的外场维护能力是对现代战斗机的一个重要考验,而117S发动机的加盟使苏-35的场外维护能力大大增强。一般来说,发动机是战机损耗较为严重的部分之一,其维修频度会对战机整体作战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117S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为4000小时,是同类发动机的两倍以上,两次大修间隔时间为1000小时,也是同类产品的两倍左右,这为苏-35的出动能力和作战时间都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其次,苏-35的“眼睛”无比锐利。在火控雷达方面,苏-35配置了由提赫米洛夫仪器制造研究院研发的雪豹-E型无源相控阵雷达。这种最为先进的新型雷达同苏-35机载中央计算机相连,并由中央计算机负责数据处理。

  雪豹-E极为敏感强悍,由于它保留了天线阵列指向的双轴液压驱动,这使得它的实际扫描区域由传统的60度扩展到120度。它的迎头空中目标探测距离能够达到400千米的距离,尾追探测距离达到150千米。它还特别擅长发现“隐身目标”。对于90千米以外的、雷达反射面积仅有0.01平方米的“超低可观测性”威胁目标,雪豹-E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

  苏-35还在尾锥管内安装了新型“甲虫”后视雷达,可以对尾追目标进行及时捕捉和攻击,极大地提高了战术能力。在“敏锐眼睛”的鼎力协助下,苏-35在战斗中可以同时跟踪30个空中目标,攻击8个目标,同时跟踪4个地面目标,攻击两个目标,这种攻击能力是相当惊人的。

  第三,苏-35具有极强的火力攻击系统。在火力配置方面,苏-35称得上是全能选手。除了具有12个武器挂点(加多用途挂架可再增加两个挂点)、8吨的武器挂载量外,苏-35的武器挂载方案可谓是丰富无比。无论是近距离还是中距离的空对空导弹,无论是空对地导弹还是反舰导弹,苏-35都可以实现全战斗挂载。这极大地满足了单架战机同时执行空中格斗、拦截,以及对地、对舰攻击等不同战斗任务的要求。

  尤其是在后视雷达和R-73型可后射近距空中格斗导弹的通力协助下,苏-35形成了特有的“越肩发射”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具有后射空对空近程导弹能力的机型。这使苏-35在被敌机追击或群机格斗时能够占据更大的优势。

  此外,苏-35的人机结合也更加友好。它采用了玻璃座舱,用计算机显示器取代大量的传统仪表,苏-35还装备了远程目标探测系统和高性能传感器,结合复杂的电子对抗系统和抗干扰数据链,这都使得飞行员的感知能力更自如、便捷、灵敏。正如苏霍伊公司总裁波戈丹指出的:“苏-35驾驶起来非常舒服、平稳,而在进行机动时又显得动力充沛。”

  尽管有评论认为,在战斗机的速度、高度、机械性能等已居于次等竞争力要素的大环境下,苏-35在电子设备、通信系统以及与外部的数据传输等方面相对于西方同类产品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尤其是在隐身性能方面,苏-35乏善可陈,其体现更多的是一种技术上的改良,而远非理念上的革命。但无论如何,在由四代机向五代机跨越的进程中,整体性能优良的苏-35,仍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不折不扣的空中利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