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造词,的确很神奇。舍得一词是我们从小到大,生活中经常说到的,简单不过,仔细想想,却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姑且让我来深沉一回,试着说文解字,谈谈舍得。
舍得一词合起来是指舍掉、放弃。如果分开来讲,一个舍,一个得,两个完全相反的字,却隐含着一个哲学思想,有舍才有得,先舍才能后得,或者是没有舍就没有得。所以人们在说舍得的同时,其实内心期盼着有所得。
世界万物,阴阳平衡,得失相生,有舍才有得。树木在秋天失去了树叶,才能度过寒冷缺水的冬季,获得来年的繁华;人体细胞不仅有正常的分裂生长和老死(necrosis),正常健康的细胞还有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死亡(apoptosis),使身体得到一种机能的平衡,如果打破了这种平衡,失去了这种有效的有计划的死亡,细胞就会进入癌变,癌细胞无休止地生长和扩散,耗尽机体,生命走向死亡。自然万物如此,人生亦是这样,纯粹的不劳而获、不舍而得、天上掉馅饼、彩票中大奖的事是有,太少了。绝大多数的是有得有失,需要我们能拿得起、放得下。
有得就有失,也许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搞清楚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人贪婪,什么好的都想得到,到头来只是一场梦,鱼和熊掌有时不可兼得,你要有选择和舍弃;有人好胜心太强、太想进取,恕不知暂时的退让、休整、放松会让你有更大的进步,更强的发展;有人爱贪小便宜,一辈子斤斤计较于一点点蝇头小利,却失去了大方向,失去了自我、社会和人生。我们常说吃亏是福,不无道理,一味的索取,就会失去公平,社会造成紧张。家庭,爱情婚姻也需要一种和谐平衡,享受温暖和爱的同时,需要付出,并且是双方的,单方的一味的索取或给予,并不能让爱情长久,互爱、包容、退让,才能获得甜蜜,亏有所得那就是福。
有得会有失,有失不一定就有所得。好多东西,一旦失去,将不复再有,象生命、时间、许多地球上的资源,失去之前我们要懂得珍惜。有人对自己终其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并不喜欢,甚至痛恨,但却付出了青春年华,坚持了几十年到退休,只是为了一份工作、一份工资,或者一点所谓成功的虚荣。可悲!人生苦短,舍弃主观选择、兴趣和热爱,值吗?中国家庭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小孩身上舍得,投多少都理所当然,不仅在钱财,更多的是家长的心血。为小孩无怨无悔,牺牲一切,竭尽所有,这应该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无可厚非,可以不计回报,但不能不考虑后果,要舍得但也要有成效。如果不考量孩子的兴趣和潜质,让小孩不留余地的学太多家长自认为有用的东西,给他们很大压力,让孩子的身心和思想都扭曲了,这样的投入有所得吗?不懂因材施教只会适得其反,"毁"人不倦。有的家长时刻管着小孩,为他们做决定,生怕他们犯错误,结果小孩失去了独立性。家长适当的放手,让他们犯些错误,他们也许能在独立决断及错误中学得更多,成长得更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恰恰体现了舍得的深层意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顺风顺水不一定就好。培养孩子是我们人生的重点,牺牲了很多,但不该舍弃全部,失去了自我而光为小孩活着,这是不是个美丽的错误?牵手和放手,舍和得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必须认真考虑舍是否值,得是否真。
失去会让人痛苦,获得也未必就能看到。获得有时可能是无形的、精神上的、长远的,需要你理智的舍弃和高瞻远瞩的追求。一头猎豹在追捕猎物竭力奔跑的过程中,会对经过身旁,似乎随手可得的其他动物视而不见,一直盯着设定的目标追下去,直到成功,这里的奥妙和智慧可以研究。同理,我们成功的道路上也有很多诱惑,需要我们舍弃那些旁枝末节,心无旁骛地选择你的长远目标。我们赞扬大公无私,大公大德之人奉献了他们毕生的财力、精力、甚至生命去帮助社会和他人,他们的获得的是精神上的成就和建立在他人幸福基础上的满足,这种舍得是崇高的、无形的、又是无量的。也有很多人,生活上富有了,舍得花大笔的钱在奢侈品上、房子、车子等有型物质上,却舍不得花钱花时间和精力去读读书,听听音乐会,发展一些个人爱好,施点爱心,帮助他人,做点慈善,关爱社会等等,让自己在精神上获得更多。富而不贵,似得非得,缺憾也!
换点轻松的,回到自己喜爱的艺术上来。一部好的作品,要有主题、重点,也要有正确的取舍。想包罗万相、面面具到,往往失去了作品的魅力,所以诗歌、摄影、绘画往往崇尚简洁和精炼。诗词力求言简意赅,含蓄、抽象,舍弃很多实在的描述,以求给人想象的空间;摄影是做减法,用镜头舍弃繁杂的、与主题无关的人和物,来获得图片的干净、明确和视觉冲击;绘画是做加法,在一张白纸上加上你想表达的东西,画什么,在哪儿落笔,都有美学的取舍。
艺术还有另外一种舍得型式,那就是停顿和留白,通俗一点就是放弃,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什么也不做。音乐章节上的停顿和休止能增强作品的节奏和感染力,可谓无声胜有声;摄影作品的空白有时恰恰是在反衬主题;绘画上的留白则更常见更有讲究,尤其是中国画。前些时候看凤凰卫视录制的一档节目,台湾学者蒋勋讲解大画家黄公望的巨作富村山居图,受益匪浅,听君一席,胜读十年。富村山居图总长约有七米,其中一米多长的篇幅,只用简单的线条和点黑淡淡地拉出山水,其上部则是大面积的留白,什么也没有,简单之极、舒缓之极又美妙之极,蒋勋形容它为交响乐中一段优雅平静的大堤琴独奏,用来衬托高潮部的激昂与华丽。就此体会到这幅名画在美学之中的那份意境、超脱、随性和大胆,同时又体现了美学之外,黄公望对艺术人生的哲思:无为,有时就是有为,有无相生啊!
舍得有故,舍得其所,纵观人生、艺术、哲学,舍得,这么一个简单的词汇,足以让我咀嚼思考一生。
上和下的风景。Up and down in U.
*强力推荐,蒋勋先生介绍黄公望先生三百年前的传奇遗世之作,富村山居图。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mnYVqyTWs
蒋勋,1947年生于福建长乐,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长。
其他相关资料:http://culture.ifeng.com/huodong/special/fuchunshanju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