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路196号的回忆 (一)

长乐196与其紧连着的194号是姐妹楼,内外结构基本相同,坐南朝北。四扇黑漆漆的石库门正对着种着一排法国梧桐的长乐路街面。

中国人的建筑与中国人一样,外表乍看是并非有什么特别之处,而进门以后,城府有多深,就只有住在里面的人知道了。

 

记忆中,在位于成都路和瑞金路的这段长乐路上,应该没有另一幢石库门住宅可与这对姐妹楼同日而语了。怎么说呢,两楼三上三下,其后院可装一小学,而196号的一楼西厢房装了个加工厂,一二十号人在里面上班,关起门来也未必太影响楼里居住的十来户居民,可想这房子的原主人绝非平庸之辈。一楼客堂后,两间尺寸大方的照披间,每户配两个煤气炉子,哪怕逢年过节,照披间面积虽不能说是绰绰有余,也绝不会是捉襟见肘。照披间后是后天井,住户们三天两头在那里养几只鸡,孵几篮子蛋。每一层面都有至少两个卫生间,抽水马桶还各配一浴缸(一楼除外),二楼三楼还各配一电话,不过电话后来都拆走了。由于一楼的卫生间还需满足西厢房加工厂女工的需要,那么定期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

 

要说这房子的原主人,也并非遥不可及。周姓母女两人,居住在三楼隔出来的一个小间里,我们称她们为周太太,和周老师。据说周老太太还有儿子和其他家人,不过都在美国。周老太太很难得出来,年事已高,一双裹着的小脚行走很不方便 。我们都知道她是周太太,见到她时都会跟她打招呼,她也会哼哼哈哈地回应,但看得出来她更情愿人家leave her alone,她其实更本也不认识我们谁是谁。周老师中年的模样,既然我们称她为老师估计她应该有份教书的工作。不过除了礼貌性的打招呼外,周老师没有其他多余的话,能见到她的时候,要么是她出去,要么是她回来,从不会看到她在房子的别处停留。对了,她们家的煤气是在三楼自己房间门外,卫生间也如是,所以相对地与其他房客独立开来,还是能做到的。周老师中等身材,体态小巧,着装讲究妥贴,上装是件件有腰身,裤子是taped leg,这种裤子的剪裁只适合一部分女子,她们拥有笔直的腿和玲珑秀气的脚。已记不得她是梳怎样的发型了,倒还记得她头发乌黑光亮,不烫发,也不是齐耳短发,都是往后梳的,衬出一张光生的小脸。脸上没有皱纹,更是从不皱眉头,真是从不皱眉头,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当我打开记忆问自己周老师是什么样,我的第一回答却是“始终皱着眉”?我想,那大概是空气吧,周老师走过时,会把她周围的空气都给皱起来,在人们的印象里画一对皱着的眉头。 

bkgardener 发表评论于
如果说的是同一地方的话,可惜那栋老洋房已经拆掉了。贾家为我姨夫一家和老人。老人早走了,拆迁后姨夫一家搬到徐汇上海师大那边。12年回国还路过那里看了一下,现已是个变电站。最后一次在那个阳台和上海亲戚吃饭是94年回国。其实姨夫只不过是个民警而已,不过文革还是可能沾了点便宜吧,谈不上什么了不得的好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