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脉,不创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回想我大学刚毕业时的第一次创业,毛头小子一个,一个饱了,全家不饿。那时候在中关村租了间小房子,开始攒电脑,卖电脑配件。挣了点小钱就萌生豪情壮志,看着美国的硅谷报刊想象着自己有天也能成为一代翘楚,我来到美国开始学习新技术,希望发展更大的事业。现在回想起那份青涩却执着的信念仍有余温,而当想起创业过程中的艰辛坎坷,感受也早已由苦涩变为了然。

现在想想,那时候创业的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人脉。说到人脉,很奇妙,它跟缘分不同,却又像缘分的升华——因为缘分让我们和人脉“相遇”后,还更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经营。就这样,在整个成长、创业路径中,我们带着或多或少的功利心,遇见或追逐不同的人脉缘分。渐渐,我们把自己安置在一张张社交大网中。与一般的人际关系不同,人脉关系着重强调社交方面形成的一张既松散又有较大黏度的人际关系网络。稳定程度不高是因为这不像亲情那般持久,也不一定都像友情般可靠。但是,人脉关系中每个人之间都比有一定的利益联系,这是组成人脉关系的基本。人脉关系中的人们,可以是亲人、兄弟或者一面之缘的朋友。

     我一直跟我的员工强调创业靠人脉——人脉帮我借来创业的东风,让我的创业水到渠成。事实上,我的小事业能得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我遇见人脉的缘分,以及我有意识地经营。从第一笔资金的到位,到一个次组成四人管理小团队。缘分让我们相识,但最终还是一张无形的网络将我们打包利益共同体,我们不遗余力,我们齐心协力。我们四个人里,有人不懂技术但懂管理,有人不懂融资但懂市场……于是我们四个臭皮匠居然就拼齐了一桌,创业场上大打团结牌。

最近,我看到的一本大陆出版的叫做《中关村硅谷人脉网络》的书。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很好,既应证了我多年的观点,又对我的许多想法进行了重新梳理。在书中,作者对新经济时代的人脉内涵进行了重新解读。这种人脉的衍变从时代的差异角度来看,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全球创新资源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人脉的含义升华为在新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创新要素资源,创新型经济发展必须要依托创业的人脉。从规则的差异角度来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精神取代了传统的关系中以人为枢纽形成的任人唯亲、沆瀣一气的“裙带关系”,从过去的没有规则发展到现在以法律为基础的信任文化,形成了一种遵守法律和商业道德规则的正反馈,而硅谷就是这种人脉关系的代表。

     站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回忆自己这些年的奋斗经历,我觉得这本书中提到的人脉网络、创新意识、风险投资等要素确实是一家创业企业必备的条件。而作为一个技术管理者,这本书提到的人、资本和技术三者的循环也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硅谷的大学从创业企业中获得了持续不断的市场需求刺激,从而开展前沿课题并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又通过人才培养和技术转移正反馈硅谷的创业与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的循环本质是新经济的循环,通过这种循环加速极大地提高了硅谷地区创新要素的流转速度和效率,是当前硅谷创新经济的发动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摩尔强调,这些过程只能由创业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任何大学和课堂也无法给予那些技术人员相关的知识和提高。

时至今日,据我所知互联网浪潮一代接一代,时代不断变换,创业风险不断的增大,大公司依仍然在不断摸索创新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谨以此文敬献给自己创业20周年,特此纪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