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悟禅机 (ZT)

认明究竟空,达到无所求,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掬清泉,一卷云,一缕清风。禅与浮华同在,当浮华远去时,“我”在。
当“我”被遗忘时,禅在。回归宁静,让我们与禅意邂逅。
禅之意——云在青山月在天
像竹窗外斜阳下的一黛远山,像春日里清新的细雨,像一个人听壶中的茶汤窃窃私语;如风过松林,如陶渊明遇见无弦琴,如明月遇见南山下的王维。
一片茅屋,一分菜地,一卷松风,一溪水,一帘雨,一道彩虹。禅就是这样,简淡明净,减去一切多余,回归自性宝藏。当我们随处都能遇见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时,我们就领悟了禅之意。
在众多通往禅境的道路中,静坐无疑是一条捷径。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我们习惯了奔忙,已经将宁静遗忘了太久。静坐能够让我们休歇身心,反观内在的生命,聆听心灵深处的细语。
世间的一切原本简单,快乐无须外求。生活其实从来就没有烦恼和缺憾,只是我们的眼睛被蒙上了尘垢。每日忙碌之余,在家中选择静处结跏趺坐,茶熏冥想,通过人与茶、身体与精神、自我与存在的合一,体悟“不二禅境”,这就是回归之路。
静坐——心中的莲花次第开放
静,为万物之根,一切生命都在静态中获得生长的力量。大地以静谧承载山河万灵;山林不动,以养云岚、飞瀑、鸟兽;树木在静夜里抽出苞芽;婴儿在睡眠里生长。静,是自然世界的本来状态。
静,也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当我们真正安静下来,就会与存在的万物合一。这样的生命不会依靠外界的“标签”来确定自我的存在,不会因为思维和概念将自己束缚在“二元世界”里。这种生命境界,就好像舒展在自然世界里的幽兰,散发出淡淡清香。生命就好像是一个不断“破茧成蝶”的过程。每次心境从纷繁杂染回归清澈无染时,回望前身,都会有重生的喜悦。
我们在潜意识里都期待着自己能够长久安住于喜乐、柔和、宁静的生命里。如果没有这样的心境,再多的名利、财富、地位也只是一个不能解脱的枷锁。生命总会处于快乐和烦恼的轮回里,不断感受着得失的苦乐。我们无法阻止生命的流逝,却可以通过修行让心灵停止漂泊,安住当下。从喧嚣回归宁静。
通过静坐达到静心,通过静心觉知外在的世界,觉知内在的自己,觉知当下的念头,觉知心灵的缠绕与束缚。当我们对内在和外在世界都了了分明时,才能知道如何放下妄想与执著。
我们所言的静心,不只存在于静坐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处于这样的生命境界,也就是禅宗所言的“生活禅”。之所以提倡通过静坐到达静心,是因为“心”是那样的不可捉摸。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时而快乐,时而烦恼,颠倒反复,妄想不息。
要回归心灵的清澈宁静,每个人必须有一条“明确的路”。这条路不是用精神去体会和想象禅的境界,不是用头脑去分析和理解佛经的道理,不是用语言和辩论去证明是非对错。这条路要用整个生命去实践,只有思想、情感、行为结合在一起,实修才能达到。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我们谓之“修行”,通过持续的修行,我们的心便能安住“禅境”。
静心——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
心不同于琴弦,本来无须去调,它与宇宙共振的频率是相同的,皆由“自性”来弹奏。但是现在多数人的心只为外界而波动,要回到生命本来的境界里,并不容易。人们的心不能停止攀援、占有和索取,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眠之外,多数人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注意力都放在对外在世界的觉察上。他们不了解真实的自己,缺少让自己快乐的能力。
我们说人类的眼睛生来具有两种功能,一种用来认识外在世界,一种用来认识内在自己。多数人一生都是充分地发挥前一种,忽略了后一种。所以,只能不断通过对外界的感知来确立自己的形象。当外界境遇顺利时,就肯定自己;当外界境遇不顺利时,就苦恼和消沉。
静坐就是要把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关注,收回到对内在自我的觉察上,不依赖外在世界的得失去确定“自我的定义”,让人们的心灵培养出独立于世间、超然于物外的态度。当外境沉陷入烦乱的人事物的纠缠时,自己的心灵能够升起超脱的力量,不被外境所熏习和干扰,依然保持在清澈、宁静的境界里。
在静坐中培养出的心灵力量,就叫掌握生命快乐的能力。无论外在的境遇怎么改变,心灵中有一种力量是不变的。只要在自己的生命中开启这个宝藏,就能够对峙外在的环境变化对内心的影响。一个人能够做到平衡地关注内在自我与外在世界,就能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
静坐中修复生命能量
其一,静坐能够强健身体,修复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特别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爱出汗、盗汗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静坐时思想专注在一物之上,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静坐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脏腑净化积存的“负面能量”,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负面能量”,改善气色和肌肉的曲线。所以即便是短期的静坐,人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
静坐还能提升下丹田的力量,“下丹田”是生命能量的源头。静坐的过程中,由于血管的净化、身心气的调和,全身的经络得以疏通,使“气的轨道”恢复正常运转,达到固精培元的效果,元气充盈则百邪不入。
其二,静坐可以提升生命的气质,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
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内在的气质沉静下来,使人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体、情感、精神三种能量综合作用于生命的产物。内在的精神越柔,身体被净化的越好,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出来的气质也越美好。
特别提出的是:静坐中的双盘坐姿,可以快速地塑造美好体态。双盘被称为禅坐最稳固的坐姿,不但可以稳定身体内部杂乱的风息,更是可以快速减掉身体的赘肉,疏通堵塞的经络。练习双盘的人,很容易保持腰部、臀部、大腿和小腿部位的优美曲线,控制身体上半身与下半身的能量平衡。
其三,静坐能缓解压力,释放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使整个生命感受到平静、喜悦、自在和安心。
虽然我们经常忽略身体而空谈精神,却也很少去思考。其实,一切精神产物,包括思想、情绪、感受等等,它们都是有生理基础的,那就是我们身体的神经系统。彻底解决精神的问题,首先要从身体入手。因为所有的压力、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都是先被身体上的神经系统感知后,才被人觉察。而神经系统遍布全身各个角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病变或堵塞,神经系统接收到的信号也会产生变化,随即给大脑传递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感受,进而产生不利于生命健康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不稳定的情绪、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缘作用”的结果。造成它的因缘不只包括外界的人事物,还包括身体这个内因,身体的神经系统是情绪和思想产生的生理基础。比如,人在愤怒的时候,给他打一针麻药,麻痹了身体的神经系统,他的愤怒情绪就会立刻消失。
静坐就好像是在按摩我们的神经系统,让这个“调皮的孩子”不再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在静坐过程中,我们制心一处,位于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会有所增强,脑细胞会开始分泌脑内啡、血清素,这些都是帮助人体神经系统放松、平静的重要元素。许多人通过十分钟的静坐,就能感受到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烦躁的心情趋于平静。长久的静坐练习,能帮助我们培养出稳定的心灵力量。
其四,静坐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引导人们反省自我,觉知生命的存在,达到解脱。
静坐时并不是什么都不想,脑部的运作并没有关闭。静坐练习通常都由集中精神开始,大脑枕叶活动虽然会减弱,但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所以在静坐中人们经常会迸发出灵感,产生新的思路、回忆起遗忘的事情。
长久的静坐会使头脑变得清晰、敏锐。由于静坐方法的不同,产生的开启智慧、反省自我的功效也不同。有的静坐方法从“止”入手,训练心静止在一物之上,这样的方法能够培养出生命的“定力”。有的静坐方法从“观”入手,训练心的觉察力和敏锐度,这样的方法能够成就“观慧”。还有的静坐方法运用“思维”,如同《瑜伽经》的许多冥想方法,将人与太阳、天空、自然、空间等通过冥想联接在一起,感受人与整个存在世界的合一。这些方法都能够引导人内省、开启智慧,觉察到自我生命与存在世界的关系。
静坐心要
明心:学习静坐的“初心”
我们为什么静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最为重要,一定要有明确的答案。例如:为了身体健康静坐、为了心情愉悦静坐、为了解脱烦恼静坐……
不能清晰地回答自己为什么静坐,在静坐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放弃、偏离正见、比较静坐的现象、沉迷气的感受、心理出偏、情绪变化、时间不能保持长久、昏沉散乱不能突破、身体乱动等各种现象。
为什么静坐,就是学习静坐的“初心”,它可能会随着修行境界的提升而变化。但是,能否保持静坐开始时的“初心”,对能否坚持静坐而言非常重要。静坐者能够“不退初心”,就容易将静坐坚持下去,不会被静坐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干扰。
静坐冥想的境界博大精深,弯路很多。所以在学习静坐时,不能单靠书本,或者凭借想象去练习,必须有一位很好的指导老师。他不一定有名气,但一定要是静坐的实修者,对静坐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现象有正确的知见,能够帮助你认清各种现象,直达静坐的本质。
我们应该选择有静坐法脉传承的老师;实修静坐不间断,时间超过五年的老师;懂得静坐原理,或有双盘三小时基础的老师。他应该知道你的身体情况是否可以立即开始练习,能教会你具体方法,来及时调理身体、心理在静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静坐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有“正确的知见”,不谈玄、不妄语,并且能和你平等、愉快、自由地沟通。
契法:带心静坐
修法中有三大戒律:一是谦虚、谦虚、再谦虚;二是体会无常;三是契合法身。
首先,静坐者应带着“谦虚”的心。对法谦虚,对师谦虚,对身体谦虚,对静坐中产生的一切境界谦虚,对存在的万物谦虚。谦虚的心能帮助我们不依赖自己的感受去评价静坐的效果,不将自己的想法凌驾于法之上,不为静坐中的任何境界肯定或否定自己。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这一坐有效果,这一坐效果不好;这个静坐方法适合我,这个不适合我;这个静坐方法太难,我做不到等等,这些都是头脑的拣择。
在静坐中,首先要将自我放低,放下评价、分析、比较、感受的心,才能契合法心。因为静坐不是为了让自我感觉变得更好,而是为了放下自我。带着谦虚的心,才能不被静坐中的种种现象所缠绕。我们要知道,每一坐都是最好的;每一法都是殊胜的,造成分别的只是我们的“心”。
其次,静坐者要带着“体会无常”的心。因为每一坐,身、心、气的反应现象都不相同,都是在那个静坐的当下,生命状态的真实呈现。所以每一坐的境界都不可比较。但是人们在静坐中往往期待着美好的境界不断重复出现,不好的境界很快被超越,甚至刚坐下就有“寻伺境界”的念头。当境界出现时,潜意识马上会反应,这是安全的、好的、曾经经历过的,或者这是不安全的、没经历过的。当这一坐很舒服,下一坐腿很疼、或者出现昏沉时,就容易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退步了。
我们有时能觉知到这些潜意识,也明白在境界出现时应该保持不动的心,可是只有明白所有这些境界都是无常的,不可比较的,都只是在那个当时当下,明白生命在静坐中的反应,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这些头脑中的认知。在静坐中,我们只有从色身上彻底地经验身、心、气的变化无常,才能体会生命和世间万象的无常。
还有,静坐者要带着“契合法身”的心。为了契合法身而静坐,保持这样的“初心”不退,就是将静坐坚持到底的动力。我们不是为了产生气脉的感受;不是为了身体舒适;不是为了产生思想的灵感;不是为了强化自我认知、证明自己更好才去静坐。我们是为了体会无常、契合法身、放下烦恼与执著而静坐的。始终提醒自己带着契合法身的心,就不会对静坐中产生的现象执著。
此外,我们需要带着忍辱心去静坐。对静坐,特别是双盘坐中产生的疼痛、麻痹、冷热酸麻等现象,能够忍耐、不逃避、不排斥、不著相。现代人容易享受修行,因为体悟到精神境界时会产生深层的喜悦和满足,但却不容易接受身体的苦,这就在思想里制造了“乐”与“苦”的对立。我们容易忽略这是一种对立,经常有逃避、漠视身体的苦的心理。当对立存在时,心的解脱是不可能实现的。
静坐中身体产生的疼痛、麻痹等现象并不是单盘、双盘的姿势造成的,而只是借助静坐呈现出来的。这些现象就潜藏于我们体内,平日里并没有表现出来。制造这些现象的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平常不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在身体中堆积了负面能量造成的。我们提倡对身体忍辱,通过在静坐中忍耐、观察这些现象的因缘,磨炼修行的精神和意志力,体会身体无常、念头无常,在头脑中降伏乐与苦的对立。
我们还需要有对师的信心、对法的信心。静坐者应该有固定依止的老师,不要今天向这位老师学法,明天又向另一位老师学法。在静坐中产生困惑,首先要去问自己的老师,而不是其他人。不要与他人谈论静坐中的现象,特别是不要谈论“境界”。静坐者要有对师的信心,才能与师心相应;要有对法的信心,才能与法心契合。
最不可缺少的,是精进心。不能精进地练习静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功夫便难以提高。有些人依赖在道场里打禅七,定期做内观,也很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静坐也不能忽略。色身无常,转化色身以百日为期,每个百日里,境界都会变化。我们只有如实地去静坐,在身心的各种情况下都坚持去坐,经历过静坐中的种种境界与变化,才能通过静坐得到禅定的功夫,体会到无常和空性。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到这种境界,并不是得到真功夫,怎样了不起。或者坐一个钟头,或者坐十个钟头,或者能坐一个月,甚至能坐十个月,这不过是功夫有点相应的现象,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而已。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各位注意,如果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哦!没有呼吸啦!」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要注意: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一切杂念都没有了,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这种境界,不可认为了不起,这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随缘而化,随风而逝。美丽泡沫,空花幻影,风雨雷电,海味山珍,玉体横陈,爱恨情仇,来去无踪。红楼春梦,三世情缘,演绎成空。虚空法界,无识有识,逍逍遥遥,是是非非,莫可名状。求佛念佛,佛在心中。灵山虽遥,至诚至善,瞬间而达。提起放下,放下提起。穿双破鞋,蓬头垢面,猩红睡眼,粗声大气,戏耍人间。来了去了,去了来了,我心悠然,静思超脱。不求超脱,融入为上,一切狂心,息了了然。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