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起、刘希志二位从北京来岳阳,芳富约我去岳阳食府吃晚饭。一见面,忠起就问:身体怎么样?
我说:还行。最近血压有点偏高。
忠起:这可是本钱啦,其他都无所谓。
芳富:鬼话还在写?
我点头。
芳富:怎么看不到了呢?
我:今年被封了11次。域名改了,很多人找不到。
忠起:别写那些东西了。有啥用?我们算老几?
芳富:老殷还是很有追求的人。
忠起:追求啥?都奔70岁了,注意身体,多玩玩。咱们见一次面就多一次。
我:你就多来吧。
……
===============
希志向我敬酒。他说:要讲,你才是我的直接领导。1975年进厂,就在你手下。
我:你是铆工吧?
希志:对。我同徐宪平一个班。
钟先生:不错,一个班出了两个人才。徐宪平到国家发改委当官,你在北京发财。
希志笑:钱嘛赚了点,在北京,有钱人多啊。钱不算啥,关键是人要活得自在,痛快。
忠起:你可是常同明星玩。
我:希志,我是常听你同什么什么明星的传闻呢。能说说吗?
希志笑:老领导,那是绯闻……
……
===============
谈到王立军,薄熙来,李旺阳……
蒋老板:你可别把我们今天谈的写上去啰。
我说:……
==================================
张超群
主流之议
主流或主旋律,还有反主流一类词汇见诸于媒体的频率颇高。这就引发了我对什么是主流的思考。
主流,词典解释:一是干流;二是引申为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所谓干流,《辞海》解释:支流的对称;指在水系里汇集全流域的泾流,注入另一水体(如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水道。
可见主流的本意,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结果。如长江是长江水系的干流,这是由长江水系流域周边环境气候亿万年以来衍生或演变而来的。浩浩荡荡的大渡河、嘉陵江、三湘四水、赣江等江河湖泊注入长江,都是乖乖的、心甘情愿的,都是天力天成而非人力可为。叫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是一种豪迈,一种浪漫,弄不好也是一种蛮干。
由主流而引申或比喻为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也是事物的主要方面的形成,是经历事物内生的自然的过程,不掺杂任何主观的强制的人为因素。比如专制,主要方面是独裁、武断、残暴、血腥、丧失人性、办劳而无功或遗臭万年的蠢事傻事,但也有兴儒学、开科举、凿运河、禁鸦片这样伟大的功业和唐太宗纳谏的民主作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温和夺权、明太祖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比如,民主是个好东西,这是民主的主流,但以选票为中心、多数暴政、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等等又说明民主是个坏东西。民主主要方面的好或专制主要方面的坏,是制度性的影响、作用,与个人的好恶固然有关,但改变不了全局、走势。
主流,是个严肃的科学的界定,不是自封的,要大伙儿认账,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我们说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是普世价值,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的主流,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潮流,这不仅是理性的思考,也为世界发展的历史所证明。毛泽东的三面红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政治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很长一段时间也算是中国的主流,即使天怨人怒,谁也不敢说个不字。等到他老人家闭了眼,就被华国锋的抓“四人帮”、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所取代。改革开放成了推动中国发展的主流,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且成绩斐然,为世人所注目。薄熙来主政重庆时,唱红打黑成了压倒一切的主流,薄一倒台就烟消云散,甚至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可见,官方的东西可能是主流,也可能是旁门左道。
任何声音、观点或意见,可分为政府与民间,或激进与保守,或左中右。至于谁正确谁错误,不要匆忙下结论,要留待实践去检验。所以,不可轻言正确,更不可轻言主流。官方声音就是官方声音,党办媒体就是党办媒体。动辄将官方或政府声音说成主流声音,动辄将党办媒体说成主流媒体,是一种以真理化身自诩的自我陶醉法,既不严谨科学,又堵塞了言路。
现在,主流一词的滥用,也像人民、党的领导、民主、稳定等等词语的遭遇一样,成了一种到处乱贴的标签、符号,甚至蜕变为划线、站队的标准或打人的棍子。如网上出现一些与官方意见不同的观点,就界定为反主流的声音。在这方面,《环球时报》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卖力。
在《环球时报》秀才们看来,官方的意见,就是真理,就是主流,发表不同观点,不仅是反主流的声音,而且是“一批与现行体制采取对抗态度的人”;并造谣说这些“对西方产生亲近感”的人与西方的“这种结合既是思想的,也是利益上的”(见该报5月23日社评)。
作为公民,在遵守法律并执行执政党政府颁布的政策、制度和规定的同时,公开提出不同观点或看法,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也符合党章的要求。对持不同观点或看法的人说是“异见人士”还有点中性味,说是“反主流”、“与现行体制采取对抗态度”就是扣大帽子,有阶级斗争的火药味。
况且,执政党政府的意见包括法律、政策、制度和规定,可能正确,代表主流,也可能不完善甚至是错误的,不符合主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宪法作过多次修改,法律的修改、政策的调整甚至废除更是累见不鲜。为什么要修改、调整或废除?有差强人意的地方,有不符合主流的地方。为什么会修改、调整或废除?是执行中碰壁后有人提出看法、批评或反对意见。如果像《环球时报》一样,采取敌视态度,一棍子打死,就不会有宪法或法律、政策、制度和规定的进步和完善。
可以相信政府,可以服从政府,但不可以迷信政府、神化政府,对政府不合时宜的东西敢于发表批评意见,这才是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 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