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一直在慢慢读着一本哲学书(The Story of Philosophy - The Essential Guide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by Bryan Magee)。之所以慢,是因为第一给它分配的时间比较少,第二,读的速度比较慢,除了哲学术语,作者(英国人!)好像特别喜欢用拐弯的长句子,而且里边常常是几重否定的句式,得停下来再在脑子里转个圈才不至于少掉一个否定,当然更经常的是要停下来领会大哲学家们的思想精神,有时候还要寻找其它一些材料来帮助理解。因此每次也看不了太多就觉得脑子满了,继而就转做其它的事了。
这本书从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学讲起,到现在我才只看到康德。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本最好的哲学史书,因为我最初被它吸引的是它里边的精美插图(我看的是老版本,新的就小了一些,印刷质量也差了一些)。作者在每页至少用一张名画来帮助解释这一页所提到的哲学思想,历史背景等等。开始我一直只是把它当作画册,来回欣赏里边的名画;直到后来一些原因使我想探探人类的思想发展过程,也重新认识自己,还想看看自己是否还有可能借此能变得聪明一些(LOL),这才开始拜读书里的文字。
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比如知道哥白尼的日心说,还记得不少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以及解析几何;对莱布尼兹的如何判断级数是否收敛的方法只记得个影子(也难怪,大学毕业后就从来没有机会和任何级数打过交道,更别提去判断它的性质了),但从来不知道他们都还是伟大的哲学家。因此当我读到早在几百年前笛卡尔就提出了人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的两重性时真有点瞠目结舌了-以前一直以为是共产党的独家发明(还记得“坚持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一起抓”的口号吗?)。
在读的过程中还发现以前在国内政治课上所学的可怜的一点哲学部分以及不断被灌输的民间智慧,如事物的辩证统一,一分为二,物质无穷可分,量变到质变,盲人摸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等等对帮助我理解一些貌似深奥的哲学观念还是很有帮助的。
到此为止,脑子里塞进去了一些,也有点乱,有点感想,借此清理一下。
第一,西方的哲学发展从古希腊后就和上帝的存在与否纠缠不清,不少著名的哲学家都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当然啦,他们都是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长大成人,不少人本身还是神学家)。(法国哲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文学家和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一特例,他曾公开地抨击禁锢人民的天主教)。作为犹太人的斯宾诺莎抛弃了犹太教,但他仍有无所不在的上帝;直到康德,他指出我们的认知受到我们自己能力及体验的限制,我们不理解或者体验不到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不存在的东西(呵呵,不得已的三重否定),既然我们体验不到就更无法去证明了,那么对上帝的态度也就明了了--即不可证明,而且他还认为从社会秩序的角度看,还是有个上帝为好。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证明这一概念现在为哲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
现在对于宇宙的起源也同样,如果宇宙是从什么都没有当中来的,那可能也只有上帝能从无中产生有,不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在这之前上帝在忙些什么呢?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现在能知道能解释的可以归结为科学,不能解释的由上帝来负责?(注:这个上帝不是任何宗教的上帝,可以看作是一个万能的解释理由。)
第二,以前深入我心的辨证唯物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显现出它们的缺陷。它们的正确性或者适用范围只能在我们已经理解的范围之内,且时间和空间都必须是特定的。
第三,人的认识非常有限,这是大家都承认的,问题是我们什么时候能知道自己的认识被局限了?而这个被局限又对我们进一步的认知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比如古人天天看着太阳东升西落,自然而然地就认为自己是中心,太阳是围着地球转了,这本来没有什么,但一旦被宗教利用成证明上帝的一个证据后就大大地阻碍了科学的进程,布努诺因此被焚,哥白尼被迫妥协。还有当日食出现的时候,世界各地许多不同民族都不约而同地有用敲击物件发出噪声的方法使太阳重现。 中国的讲法是太阳被天狗吃了,敲锣打鼓能有威慑的作用让它把太阳吐出来;别的则认为是用噪声把在不该睡觉的时候的太阳吵醒。在人们对着天空猛击了一阵锣鼓,锅盆之后,太阳果然又露面了,真管用啊,且次次皆灵!倘若发明此法的人有名有姓的话那一定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一定也会有庙宇供奉的吧。我们怎么能知道现在我们没有在犯类似的错误?没有被我们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经验所局限?什么时候是一叶知秋?什么时候是一叶障目?
第四,意识到哲学观念对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比如柏拉图所追求的永恒的完美的理想世界被新柏拉图主义者神话成上帝,进而被纳入基督教的教义。比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来是平等的,而后天的教育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强调的作为一个个人应享有的自由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对英国国策的制定和美国独立运动起了极大的影响。卢梭的政府应该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等政治哲学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而毛泽东的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想导致了“毛粒子”(夸克)的产生。苏格兰史学家及哲学家休谟的“美只存在与欣赏它的人的思想中”和我们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何其相似。哲学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明白事物的因果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可能互换性,它们的一分为二性等等使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分析问题,以做出比较全面合理的决定。
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比较欣赏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学派(The Epicureans)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斯多亚学派(The Stoics)的部分理念。前者认为人应该切切实实地活在当下(相对于其他宗教所宣扬的人的现在是为了死后做准备即上天堂或下地狱),追寻快乐。幸福是人生的目的,而真正的幸福在于心神宁静。后者认为我们是自然的一分子,自然是按其理性规律而存在发展的,没有任何个人或权利可以高于理性,人的欲望感情应该在理性之下,只有这样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斯多亚学派的强调理性及自律的观念被基督教所吸收,Stoic这个字在英语里也被加上了淡泊,淡定的形容词用法。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全心全意地享受生活(尤其是到了现在这个年龄段!)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做能使自己身心健康愉快的事,重拾往日的梦想或者尝试新东西(没准就能找到一大爱好,或者挖掘出自己的一大天分,嘿嘿);遇到困境的时候则应该有斯多亚人的理性,镇静和勇气,不要抱怨,相信自己,相信凡是不能把你打垮的都只会使你更聪明更坚强。我们还应尽可能地回归自然,欣赏自然,顺从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是我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源泉。前不久的一个傍晚在高速公路上同时看到了西边即将落山的橘红色太阳和东面刚升起不久的近乎全圆的大大的淡黄色月亮。它们隔空遥遥相望,默默无语。这个情景使我心里涌动起和看到任何自然的壮丽景观,美好事物时同样的感觉,这是一种由敬畏,感动,和欣喜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我为我能看到这样的景色而幸福,为我能有这样的感觉而幸福。201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