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乐评书评等等,我向来是不爱写的。别人的佳作,要评论者来狗尾续貂个什么劲呢?别人的劣作,又值得评论者来费什么劲呢?我一向阴暗地认为:文学评论家都是自己写不了小说的;音乐评论家都是自己创作不了音乐的;电影评论家都是自己拍不了电影的,用老鼐的话说,是一些“intellectuels ratés”。
所以今天我啥也不敢瞎评论,以免暴露我intellectuelle ratée的本质。我只是随手写一点个人的记忆和感受。起因是我突然发现已经进入六月了。于是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如果活到现在,正好50岁。但是他的生命在31岁的盛年就终止了。
我第一次听到《光辉岁月》的时候,黄家驹已经不在人世了。这首歌是Beyond的歌里我最喜欢的一首,比《海阔天空》还喜欢。里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悲悯萧索之意,没有情情爱爱靡靡之音,但是实在动人极了。黄家驹唱到高处的颤音,就算是当时还年轻的我也听得怦然心动的。
自从我听了张学友和Beyond的歌,我才知道语言的障碍完全不妨碍对音乐的领会。他们的歌,我一开始都基本听不懂歌词,听熟了之后才找到歌词慢慢对应着理解。张学友有一首老歌《偷心者》,结合了抒情和激烈的风格,我第一次听到时,所受的冲击简直无法形容。张学友那个时候的声音跟现在的声音不太一样,有一种初出茅庐的青涩和热情。跟后来的成熟声线比起来,各有特色。但是那个时代的老歌真好听啊。
张学友已经五十多了。Youtube上的评论里,有人把黄家驹称为“黄伯”。他如果还在世,也五十岁的人了,可不是黄伯么。我自己也已经坐稳了托大姐的位置,正低调但坚定地向着托大妈的行列迈进呀。可是托大妈还记得黄伯张伯等人年轻时候的歌声。不止我记得,很多人都记得。听着这些歌,青春冲破记忆,仿佛重见昔日,不知斯人已逝,不知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