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乃至海外的保钓运动,从一开始,就明显地“醉翁之意不在酒”,主要是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因为,与邻国的领土之争,海域之外其它三个方向的边疆都有。把情绪激化、政治联想的点选在东海那几个荒凉的小岛上,既煞费苦心,又可圈可点,手笔非凡-----环顾所有的争议点,能牵动最多方面的神经,易于造势、出事,而又可操作的,就数钓鱼岛了吧?不知其总设计师是何方神圣。
几十年了,保钓运动掀起的波浪,让相关区域的政府伤透了脑筋,受尽了责难,只有被动应付,毫无主导之策,动辄得咎。终于,中日两国被迫宣布政府接手保卫那几个小岛了。看似,民间保钓修成了正果,建起了里程碑。悬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日本首相官邸会议室制订决策的那些人,口头心上一定忿忿不平道:早知道保钓运动按压不住,何如十年二十年前就做此宣布;拖延至今,不还是走这个程序吗?
保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个中人士大摆庆功宴可矣。中日东海之争却进入了更加棘手的高级阶段。过去的“存在争议”之说,有“地位未定”之意,多少可以给双方的不甚做作当个托辞;今后就不行了,中国和日本都走进了锱铢必较、寸土必争的死胡同。政府威望所在,内部对手环伺,民间情绪激昂,谁也不能指望对方自律、收敛。史料各有一套,互不承认;国际裁判没有约束力,不去也罢。人家保钓只管宣泄情绪、要政府的好看。接下来怎么办是政府的事。而尴尬在于政府若有妙招,早就使出来了。
迄今,日方的险恶暴露无遗。以往,“争议领土”是个外交辞令,给中方留着面子。一经宣布“购买钓鱼岛使之国有化”,就并入版图、受法律保护了。从而,“争议”升格“主权”。那个地方再有事件发生,两国交涉起来,就无需再翻明清两朝、二战之后的旧账,直接按“现有领土”说事了。就像李登辉等的“台独”,表述时越出“台海两岸”出现了“一边一国”、“特殊两国”等“国”字,就在事实上抬高了对方的身份、身价,向“扶正”走近了一步。日本人当然知道,蚕食中国的资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政治的玩法、侵吞的铺垫、占领的步骤。
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事已至此,对日“不战而屈人之兵”似不可能。军事打击或可毕其功于一役。按常规,威慑是第一步,例如:顺着我国宣布了钓鱼岛的领海范围等细则,再发一道通告:某日至某日,中国将在钓鱼岛海域举行海空军事演习,请过往舰船飞机回避云云。此法或收“火力侦察”、“一鱼四吃”之效-----直接考验美国履行“美日安保条约”的决心和方式;由此推算美国执行“台湾关系法”的方法和底线;给所有觊觎中国领土和资源者备下战书;同时也是凝聚国内人心难得的时机。无论国际社会做何反应,主动权都在我们手里了。而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理”,得符合国家民族的“利”。
毛主席还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观望容易被动,等待节外生枝。歌曰:“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东海资源即属国有,全国人民愿与政府共赴时艰。歌中又道:“你总该为自己未来想一想。”对敌人软弱就是对国民残忍。抗日战争教训犹在-----一国之内,大敌当前不能徘徊在和、战之间。外交是战争的准备而已。即便做过了、打错了,像美国那样,威慑却树立了起来。不然,将化国际冲突为国内动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