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米

我外公来自浙江,跑到南京为生,他的大儿子、我的大舅读书工作又留在了上海。所以80年代初,当大家都看《南京日报》的时代,我们家看《新民晚报》,连邮递员都说“老爷子,这报,这街上,您家独一份。”

《新民》的副刊很好看,杂而有序,絮叨里头透着点智慧情趣。上海这地方,五味杂陈,但是如果你够细心,总能找到合你口味的东西。

现在上网看新闻,就好比当年每天等着那张报纸。及时,快捷,时时都在变化中。一条轰动的新闻,一下子能够在网上铺天盖地。你看过有轨电车在城市上空铺设的那些电线网吗?

没有一个角落不被覆盖,除非你选择“不接收”。

我去“文学城”看新闻。它的新闻标题“艳俗”是一大特色,“文不对题”是另一特色。然而,我在《新民》时代练就的“拣米”的耐心,常常能让我在“大花衬衫”的里面发现一件素雅的内衣。

今儿周六,习惯了早起的生物钟,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准时醒来。上网去看看吧,新的一天,总有哪儿会发生点什么。

关于郭晶晶大婚的消息照片有好几条。怎么结婚跟执行任务似的,弄的在好几个地方进行,仿佛“一婚,二婚,三婚”。作秀的成功,在于一瞬间的“惊艳”,倘若老是一个model在台上晃几个小时,没人受得了。

与其看结婚,还不如看离婚更有烟火气。娱乐明星离婚的消息此起彼伏,生生不息。新衣总会破的,彻底的撕破,也总是很难瞒住人的。破的时候,所有的话题都被关注起来。保养,修补,缘起,结局,婚姻的种种细节最经不起推敲,因为在被推敲的时候,你个人人生的喜乐悲欢,价值理念,等于同时间曝光了。

好多时候,残破大于完整。

“褚时健84岁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唯一女儿狱中自杀”----你不能不承认这标题信息量太大,至少对于我“褚时健”是谁?84怎么成为富翁?女儿自杀跟富翁有什么关系?

打开看了,才知道“褚时健”曾是云南“红塔”集团的董事长。创业,受贿,坐牢,出狱,承包山林种橙子,再度成功。文中没有提到他女儿,和狱中自杀什么的。倒是文中提到了他因反右不利被打成右派,受贿时把钱分摊给一起创业的弟兄们。提到了云南玉溪的百姓其实对他很好,很怀念他。



更有意思的是文章最后还附了波兰诗人“米沃什”的那首《礼物》。不知为什么,这首诗,让我有些感慨,也许是很应和这个人吧。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田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我在读完这个以后,停下来。

南方的大米里常常有沙子,淘米以后要对着光,把沙子拣出来。我在网上闲逛,看这看那时,正好相反,是对着光,把米拣出来。

然而,有时候,也能拣到“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