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有关北京前门大街的老照片时,我就不禁想起住在前门大街,鲜鱼口胡同,六条里的三外婆。三外婆和我外婆是亲姐妹俩嫁叔伯兄弟俩,我外婆是姐。我外公和三外公是叔伯兄弟, 我外公是弟。前清那会儿,我外公家的营生是给官家做宫灯,号称“灯龙吴“的吴家;我外婆家是给官家做帽子,号称”帽子汲“的汲家。 当我懂事儿,能记住三外婆时,已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她已到了耳顺之年。但她仍然眉清目秀,皮肤细白,脸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瓜子脸,杏核眼,一笑两酒窝。不管是什么状况,永远是头发梳得光光溜溜,衣服穿的干干净,手指上的一枚红宝石金戒闪闪放光,人总是显得利利索索。 听我妈说,当年三外婆是京城里的一大美女。此话绝无过分之词!和三外婆相比,我外婆就长的有点过了。要说我外婆也是瓜子脸,高鼻梁,双眼皮儿,黑眼球很大,但不知是哪的比例不太对,看起来她就是不如三外婆顺眼。那时候取媳妇是父母包办,我外公婚前是否见过我外婆和三外婆不得而知。我猜可能是没见过,不然还不得和我三外公掐起来?不过也不一定,那时我外公是个中学毕业的小职员,而我三外公则是个留日的海归,先当过警察所所长,后在北平电车公司供职。他俩每月的收入相差很大,自然是美女嫁“高枝儿“呗。我所记得第一次去三外公家是文革前,三外婆给了我一个洋玩意儿,一对洋人男女模样的瓷人。但 49 年后,情况掉了个,反倒是我外公历史清白,工资上去了。要不怎么说 1949 年是穷人的”翻身解放“呢! 三外婆不但人长得漂亮,脑子也聪明。她一辈没工作过,不知道她的文化有多高,可她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天到晚的不离话匣子,一部小收音机。不管是国际国内大事,还是街道邻里的小事她都明白。特别是街坊邻居的关系处的甭提多好了。三外婆膝下无子,文革前两口子住一个两进的四合小独院,花草锦簇。 文革中我三外公去世,院里也搬进了几家红五类。 三外婆被从大北屋搬出,给塞进了小东屋,一条腿还摔坏了。日常的买菜,买面,买煤,买油盐酱醋的,十几年来全靠院里的邻居帮忙,没有上好的邻里关系能行吗? 要说三外婆从一位有老妈子,厨子伺候着的前清千金小姐,民国的官太太一落千丈成了新中国的城市贫民,事事求人的五保户,她心里应该是很郁闷,纠结吧。但从她的神态,言谈话语中从来品不出来那酸味儿。什么时候你问她,“您近来怎么样啊?“ 她总是回答”好着呢!“。而且总是讲高兴的事儿,讲乐子, ”你外公总是喊穷,穷,穷。掉到火里的钱,他也敢下手捞着花“。 ”你妈本来是过继给我了,可没过一礼拜,你姥姥又给要回去了“。 她这好心情是故意装的? 我看不是,她是打心眼里敞亮,视浮华为粪土,不然她不可能活到八十几才寿终。 我大学毕业后回到北京,周末经常去看望她,和老太太特聊得来。聊起过去,她讲的是津津有味儿。 “我出生那会儿,家里院子里有亭台楼阁,屋子里挂着珠宝玉器,人都是穿金戴银。。。你知道那钱是从哪来的吗?是从官帽的顶珠上来的。皇上的帽子上不敢作假。但其他官帽上的珠子换个假的,谁知道呢? 就是知道了也不敢言语呀!那是朝廷发下来的。”好吗!无商不奸,辈儿辈儿胆大包天! “过去北京人吃鱼讲究个时节。什么时候吃黄鱼,什么时候吃带鱼,什么时候吃胖头,不能窜了季。。。”。 |
说起当今,她也侃的是一套一套的。
“你三外公文革时没挨斗,全仗人缘好。不然伪警察官还能逃的过?。。。”
“别小看了小倒爷们,倒腾个衣服鞋袜,针头线脑儿的,你看咱这前门大街解放前竟是山西人的铺子,不也是倒爷吗?殷实着呢!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是对路子”
看着三外婆的笑脸,听着她涛涛不绝的话语,我经常设想,要是三外婆生在现在,肯定是个“能人“。无奈,生不逢时,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