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纸的记忆

留住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时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初中的一个暑假,繁忙的双枪季节接近尾声,精疲力尽的农民们利用一个午休的时间聚集在一起学习语录和思想。生产队的王队长拿着人民日报点名,看谁能给全体队员读人民日报的文章。点了几个都怯场,最后王队长点到了俺,还加了一句:说你读书最好,读个报纸没问题吧?

硬着头皮上了。一口气读完了王队长指定的文章,队长很高兴的表扬:还是没有白读书。从此生产队的报纸就陆陆续续从王队长家传到了我们家。我阅读的东西就不再是数学老师自己办起来的图书馆里的几本快背下来的小说了。虽然人民日报是千篇一律的社论,口号式的文风,但不同作者写文章的风格却给俺留下了不少记忆,让俺这个“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人也以一篇“金色的十月”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嘉奖,作文在班上作范文分析。

什么样的爹地养什么样的儿子。初中的儿子和当年爹地一样,爱读小说。几十本小说读了一遍又一遍,爱不释手。可写作水平没有长进,词汇量也在退步。不是说多读会有帮助吗?爹地知道,这个多读还涉及到阅读的面。孩子读小说,只会为着故事情节转,不认识的生字不用管,一样能知道故事情节的精彩。长长的一个故事,厚厚的一本书,孩子那会在读完了之后再去思考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故事的结构呀。

试了几次引导儿子读杂志报纸,儿子兴趣缺缺。这些短文新闻评论和他的生活太脱节了。试着从图书馆找不同类型的书籍,从历史到财经,儿子明显地之挑有故事情节的。耐心等啊等,终于等来了美国选举。铺天盖地的选举广告,还有一位为选举而发狂的social study老师!老师天天在课堂上讲自己的政治观点,儿子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终于开始关心时事,也找爹爹讨论起选举和候选人的问题了。爹爹知道机会来了,马上把新闻杂志(Time,Newsweek)介绍给儿子。为了不让儿子因生字多而放弃,爹爹让儿子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爹爹帮助查字典,写卡片。日子一天一天过,儿子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生字也越来越少。这不,现在每一期新的杂志到来,他都会抢着把一些有关电影的评论,世界上正发生的大事等短文先读,留下长篇的和爹地一起讨论。

这些杂志的词汇量也很有限的,而周刊的新闻往往也是旧闻。经常在周末shopping的时候买回来本地的报纸和NYTimes和儿子一起读。没有量的局限,全凭儿子的兴趣读。很快儿子也发现了本地报纸的文章质量远远不如NYTimes的质量。而周末版的art,life等文章的词汇量明显的大得多。和儿子商量好,等阅读杂志的速度到了一两天就可以读完的时候,我们每个周末都买一分NYTimes回来。。。

引导孩子的兴趣需要天时地利。父母费尽心机,往往没有效果,但无意间又会柳暗花明。坚持吧,当无望的时候,父母只能等待孩子开窍的那一天。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