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另一首诗让几个飞蛾扑火狂犬吠日

毛主席的另一首诗让几个飞蛾扑火狂犬吠日


前几天,我写了一个叫《毛主席一首诗至今仍让无数飞蛾扑火狂犬吠日》的帖子,毛主席的另一首诗是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上阙描写景写情,下阙是回忆当年那些“风华正茂”和“书生意气”还“挥斥方遒”的“同学少年”来此游玩,“书生意气”是修饰“同学少年”的。


湘西山民从诗词的角度看《长沙》两对仗句。。。 ”里说“同学少年与风华正茂重意”,还说“万山红遍与层林尽染同义重复”。


湘西山民说的“同学少年与风华正茂重意”是不对滴


“同学少年”往往“风华正茂”,但是“风华正茂”却未必是“同学少年”,特别是一九二五年,那时“风华正茂”可不一定“同学少年”,那时中国青少年的入学率有没有50%都是问题,因此两者不是一回事。


而且“风华正茂”是形容“同学少年”的,如何重意?


如果,说一个事物,可以是人,如“同学少年”,也可以是物,如江河湖海,然后形容一下就是重意?


湘西山民说的“万山红遍与层林尽染同义重复”也是不对滴


因为毕竟“万山红遍”说的是山,“层林尽染”说的是林,一个是大视野,一个是小视野。


看山比较粗,是大概看,看到“万山红遍”,未必就有“层林尽染”,因为可能“万绿丛中一点红”嘛。


先粗看,再细看树林,看到“层林尽染”。


好比森林与树木,比如说“森林红遍,树木尽染”不是同义重复,因为可能“万绿丛中一点红”嘛。


又好比树木与树叶,比如说“树木红遍,树叶尽染”也不是同义重复因为可能“万绿丛中一点红”嘛。


后来--湘西山民解释说:“他说的是: 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湘西山民同意--解释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几句意思是相近的。


可惜的是“同学少年”跟“书生意气”意思不是相近的


“书生意气”是毛主席形容他的那些“同学少年”的,如何意思是相近的?


本来就不是所有“同学少年”都是“书生意气”的嘛,有的“同学少年”就不是“书生意气”的,当然了,“同学少年”可以是“书生意气”的,但是“书生意气”的可未必是“同学少年”,老年人也可以“书生意气”,“书生意气”和“同学少年”怎么可能意思是相近的?


可惜的是“风华正茂”跟“挥斥方遒”意思也不是相近的


“风华正茂”是说这些“书生意气”的“同学少年”的年纪青青,“挥斥方遒”是描写这些“同学少年”的行为举止,描写这些“风华正茂”和“书生意气”的“同学少年”的言谈话语的方式。


描写行为举止的“挥斥方遒”跟描写年纪的“风华正茂”,如何意思是相近的?


同样的,本来就不是所有“风华正茂”的人都“挥斥方遒”嘛,有的“风华正茂”的人就不“挥斥方遒”,当然了,“风华正茂”的人可以行为举止有时是“挥斥方遒”的,但是作出“挥斥方遒”的行为举止的可未必是“风华正茂”的人,老年人也可以“挥斥方遒”,“风华正茂”和“挥斥方遒”怎么可能意思是相近的呢?


中文啊,中文!有些人不懂中文还思维混乱非要飞蛾扑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