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2/17),位于圣塔克拉拉市的会展中心二楼礼堂,座无虚席。硅谷人以超常的热情,迎接当代著名文学家、评论家、剧作家白先勇先生的到来。演讲会历时三个多小时,白先生做题为《从台北人到父亲与民国》的演讲报告,并为他的历史著作《父亲与民国》签名售书。
著名学者杜维明教授先做开场白,介绍了白先勇先生的生平和创作,随后,白先勇以《父亲与民国》为题,借助大量的影像资料,畅谈中国近代史 - 民国,以及在民国的一个顶级人物 - 他的父亲:白崇禧将军。
《父亲与民国》是白先勇先生为父亲白崇禧将军编著的最重要的一部著 作。全书以国民党将领白崇禧戎马生涯为主线,通过大量珍贵的家藏照片,披露了他父亲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战役的军政旅程活动,一生大起 大落,直到退守在台湾的暮年生活,淡泊自适,抑郁而终。
白崇禧将军的一生,概括来讲,就是生前勋业身后哀荣。
白先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而这次的演讲会,他既不谈文学,也不谈戏曲,只谈民国历史,以及戎马父亲,可谓是了却自己以及父亲的一个夙愿:既是儿子向父亲表达崇高敬意,也是父子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对民国历史加以真实再现。
无论对于在新中国长大的大陆中国人,还是来自祖国宝岛的台湾中国人,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这段历史,从北伐、抗日、国共内战,以及最后的解放(沦陷),这段历史都被人为的“阉割”了,支离破碎,甚至面目全非。
对于为何要写《父亲与民国》,白先勇先生是这样说的:
我不是史学家,“跨 界”是因为父亲有许多误解需要厘清。比方,有人认为决定国共内战胜败关键的徐蚌会战(大陆称为淮海战役———本报注),我父亲按兵不动,这是误解。一开始,他就把黄维12万最精锐的部队调去打仗,黄维还在回忆录里埋怨我父亲,把他调去送死。他18岁参加武昌起义,北伐、对日抗战无役不与,更与共军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他一生都在为民国打仗,军事史上应该给他一个定位。我一直在等人写,等了这么多年等不到,只有自己动笔了。
父亲一生最遗憾的一役是东北四平街战役。如果蒋介石不下停战令,让我父亲乘胜追击,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这个关键也乏人讨论。国共内战为什么败?一直没人肯好好谈。我父亲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军事败了。
我父亲这一生,总是站在“国运”兴衰的转折点上,尤其跟蒋介石的关系,影响这么大。他十八岁参加武昌起义,北伐、对日抗战无役不与。军事史上应该给他一个定位。我一直在等人写,等了这么多年等不到,只有自己动笔了。
历史来不得虚假,虚假的也不是历史。在大浪淘沙的时代洪流冲击下,历史,终将以它本来的面目展示给后代,谁都不能一手遮天。谢谢白先生的精彩演讲,它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父辈,还有他们曾经经历过的民国历史。
白先勇先生在演讲。他提供了大量的影像资料,来还原民国那段历史,以及父亲白崇禧的戎马生涯。
演讲完毕,白先生为售书签名。热情的读者队伍只见龙头不见蛇尾。红花抢到一本《父亲与民国》,获得白先勇先生亲笔签名,并有幸与白先生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