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了我们小时候因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不够(我不敢用个其他什么词), 小孩的零用钱很少, 物价再低还是要钱的, 有时找点废铜烂铁旧书废纸, 破鞋烂袜啥的, 卖了弄几分钱也可以买点零食货小书摊看本小人书啥的, 就这也不是那么容易.
先说社会上, 有一种非正式的职业, 正式名称叫拾荒, 半正式名称叫捡破烂, 上海话称之"拾(上海话发音为挟)垃圾, 不知全国各地还有些什么更瞧不起人的叫法, 但上海就有, 把这类人很贬义地叫做"垃圾瘪三".
话再转回来, 既然有这么一种"职业"拾破烂的, 小孩子要想在外面捡点什么还算值钱的东西就不太容易了, 而且, 大人要面子, 若是见到自家小赤佬在外面捡垃圾, 回家一顿"生活"就跑不了了, 那就回家找找吧.
但家里也不是那么容易,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形态, 到了穿破了的衣服和破布头还要用来做布壳纳鞋底扎拖把吧, 也不是容易就找来卖的. 书报呢, 那时正式定份报纸的人家很少, 各工厂单位机关团体集体订阅的报纸, 自然会有公家专人负责回收, 当废品卖了之后可作集体福利的, 一般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书也不是很多, 记得电视连续剧中的那位知识分子高干儿子揶揄工农高干儿子那句话"你们家连户口本粮本算上, 还不到十本书呢", 话是很恶劣倒也真实了, 这样的家庭要说孩子从家里找出几本书来卖的可能性恐怕不多. 那么可能找到的可卖的东西有什么呢?
牙膏皮, 上海话叫牙膏壳子, 一不小心打烂的玻璃器皿包括窗户, 酒瓶酱油瓶等等, 这类东西, 实际是值不几个钱的, 什么较为值钱? 废铜. 所以看见一段废电线在地上, 赶紧捡起来, 一粒"粽子糖"或"看一本小人书"有了.
铜的导电性能好, 那时虽说电器不是那么多吧, 但是只要是电器, 就一定有"铜", 哪怕一根电线, 拆出来还有一根铜芯呢, 这就是可以捡到的铜的来源了, 这样的铜, 收破烂的或废品回收站是会收的.
再说"收", 那时还有一种正式的"职业": 收旧货收破烂, 旧货并不是破烂, 旧衣服旧家具旧家庭用具等等是"收旧货"的人干的, 废铜烂铁破衣烂袜废纸等是归口于"收破烂"的. 后来又有了街道办的废品回收站, 虽说号称什么都收, 但主要业务还是相当于"收破烂", 但体制是集体所有制的, 属于"有单位"的.
为什么老是要专门提出"废铜烂铁", 国家有相当严格的物资管理体系, "铜"的级别比"铁"高, 哪位不懂事的小朋友偷了一块生铁甚至一块不锈钢(或零件或制品)想卖给收破烂或回收站, 当然不行, 结果只是叫你父母把你领回家算了, 但是若偷一块铜(或零件或制品), 你们家摊上事了, 得差好些东西才能让家长领你回家, 一不小心您家庭政治背景有些毛病, 就叫做"摊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