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事”究竟那个是那个?

“人”和“事”究竟那个是那个?


或者说究竟什么是“对事不对人”?


刚刚看了zqy68网友的《对事不对人》,本来只打算回一两句话,结果写多了,因为把话说清楚很困难。


凡是涉及“人”的事情都非常复杂,甚至不涉及人的事情也非常复杂,只要跟“人”字沾上边就复杂化了。


比如人们常说的“对事不对人”,这里有的“人”字,这里的“人”和“事”究竟那个是那个是必须知道滴。


可是呢,搞清楚“人”和“事”究竟那个是那个是超出很多人的能力的。


具体到比如zqy68网友举的这个英语例子,下面是zqy68网友的原话:


“初中的时候学英语,老师教我们一个“对事不对人”的语法规则:“


“You read the book, didn’t you ?”


“You didn’t read the book, did you ?”


回答这两个句子的时候,你说yes 还是no ,取决于你是否read ( 读了)这个事情,读了就说yes,  没读就是no,   是与否不是肯定或否定问话人的判断,简言之 就是“对事不对人”。当时我还有个小感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就是直接,不像我们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要根据说话人的表述,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条件而异。”


我学英语时从来都没对这个英语老师们煞费苦心解释的事情花过任何力气,因为这里说的“yes”还是“no”是有主语“I”滴,也就是说这里的“yes”和“no”对应的是“Yes, I did.”和“No, I didn't.”的意思,如果你知道了这一点的话,这里就没有任何麻烦。


英文和西方语言比较公式化,对这个例子的事,回答“Yes.”和“No.”对应的是“Yes, I did.”和“No, I didn't.”,只有忘了主语的人或其实不懂英语的人才会在这个问题上有麻烦,甚至给英语发“对事不对人”奖章,产生zqy68网友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就是直接”的小感悟,同时给中文打一下“不像我们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要根据说话人的表述,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条件而异。”的棍子。


为了简单清楚起见,也为了不产生误解,我把标点符号都包括在了,英文的回答“Yes.”和“No.”中文的回答“是。”和“不。”或“不是。”


其实呢,zqy68网友的话里已经说了“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要根据说话人的表述”,中国人说“不”针对的是“根据说话人的表述”这个“事”,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对事不对人”的那个“事”是那个具体“表述”,也就是说是针对具体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同,相应的回答也不同,谁问都是一样。


不同的是“事”,不同的是问题,不是“人”,因为无论是谁说的,中国人的回答是对问题的,这里的“事”是“问题”,如果“You read the book, didn’t you ?”和“You didn’t read the book, did you ?”有区别的话,因此中文回答不是你说的“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条件而异”,而是因“问题”而异,所以是因事而异。


zqy68网友举的这个英语例子翻译成中文差不多就是:


“你读了这本书, 不是吗?”


“你没读这本书, 是吗?”


这个中文是不是有点别扭?


因为老中其实不经常用“是”与“不是”,无论如何,“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要根据说话人的表述”,这里的表述是“你读了这本书”和“你没读这本书”,因此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不是“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条件而异”,而是因“问题”而异,所以是因事而异。


当然了,如果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也加上个主语“我”也就没有任何麻烦了。


上面zqy68网友是从中文角度看英文,对于这个例子从英文角度看中文,那么这里的表述是“你读了这本书”和“你没读这本书”从英文角度看就是有两个“statement”或“claim”。


如果某个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是”与“不是”的话,那么,这个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的“是”与“不是”是肯定或否定那两个“statement”或“claim”滴,并不是肯定或否定问问题的那个人因此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不是“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条件而异”,而是因“问题”而异,所以是因事而异,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恰恰是“对事不对人”,或者说是“对问题不对人”。


反过来再看英文的回答却有“人”的因素,因为那是有主语“I”滴,当然了,如果中国人回答此类问题也加上个主语“我”也就没有任何麻烦了。


但是,事实上,毕竟这两种问问题的表述方式是有着重点的,或者说这两种问问题的表述方式不是等价的,前者在表达问问题的人认为你读了,而后者在表达问问题的人认为你没读。


由于,事实上,毕竟这两种问问题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那么,相对应的给予不同的回答就比同样对待更是“对事不对人”了。


至少,我想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问题时,我以为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两种问问题的表述方式是有无法忽略的情绪色彩的,而且往往是居高临下的或不太友好的问问题方式,因为是反问嘛。


再看看上面的例子


“你读了这本书, 不是吗?”与“你读了这本书, 难道不是吗?”


“你没读这本书, 是吗?”与“你没读这本书, 难道你读了吗?”


所以,中国人的因“问题”而异的回答,往好了说是“对事不对人”其实是对问题的表述方式,往坏了说就是,唉,好斗?太敏感?



因为问题是以反问的表述方式问的,所以,英文的一概根据自己,也就是主语“I”是否读了来回答就有澄清或辩护的意味了,往好了说是“对事不对人”其实是对自己,往坏了说就是,唉,贱?奴性?


最后,zqy68网友的《对事不对人》还提到了做饭的例子,烹饪水平或技巧和口味这些个东西就比问问题的表述方式复杂太多了,饭菜的味道跟厨师的水平或技巧的联系还是要比问问题的人跟问问题的表述方式问的联系紧密一些滴。



至少因为反问的表述方式统统排列组合起来总共也就是那么几个嘛,4个?8个?16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