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 2013年6月5日
图1:金色大厅就在这座外表并不特别起眼的建筑物内。
去维也纳之前就从网上知道每天下午1:00有英语导游带领参观金色大厅,计划如果没机会进去听场音乐会,怎么着也得进去看看这神圣的地方。28号下午走过来看看时已过3:00,门前冷冷清清没见几个人,转了一圈拍了几张旅游照,找到在侧面的办公室想预先买好明天(29号)的参观门票,工作人员说:不必,明天来现买肯定可以买到。那就不急了。
图2:象个长方形鞋盒子的金色大厅内,面对我们的那个是导游,他在等大家就坐后好讲解。同批游客中有好几个老人,还有拄拐杖的,看来是来圆梦的,有几处导游都是指示我们走楼梯后,带着他们乘电梯等我们。
图3:大厅进门处天顶。
图4:天顶细节。
图5:大厅内部天顶细节。
去布拉格的前一天,在霍夫堡前前后后游走时,被一着“莫扎特衣饰”的小姑娘游说买了6月5日晚上在金色大厅的音乐会门票,69欧一张,有比这贵的,也有比这价便宜的,小姑娘是奥地利出生的中国人,会德语和英语,不会讲中文,很友好地交待我们五点以前到“Ticket Office”取票,临走还加一句,网上有不同日期的曲目单,自己预先打印下来,进去后就不用花钱买了。
图6:街头上这种装扮的人大都是推销各种音乐会门票的人,买好票后一般都要去“Vienna Ticket Office”取票的。那地方推开一扇很不起眼的门进去后还要坐电梯上到三楼,好找,也不好找。
图7:金色大厅还是很“金”的,演出之前赶紧再来个“到此一游”照。
图8:“站”在大厅左边的金色美女们。
图9:金色美女们站得好辛苦,来张特写吧。
图10:大厅内的座椅比我们想象得简陋,许是太多人坐过的缘故,感觉旧旧的,也或许这才是岁月的痕迹。这是我们坐的18排5号和6号位。
图11:维也纳莫扎特乐团当晚演出人员谢幕。
图12:2013年6月5日晚上的曲目单。
图13:曲目单是和这本小册子一起卖的,共6欧。小册子内有不同语言对莫扎特的简介,对“维也纳莫扎特乐团”的介绍,和乐团成员的介绍,等等,我们当纪念品买了一份。
图14:2013年5月29日的参观门票和6月5日晚上8:15音乐会门票。
图15:金色大厅内的座位分布。(买票时忘拍,网上没找着。)
我们对歌剧几乎没有任何欣赏能力,曲目单里除了“费加罗的婚礼”和“魔笛”听过外,绝大多数根本不了解,只有最后在热情似火的观众热烈的掌声之下,乐队加演的两首几乎每个观众都耳熟能祥,且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总是以这两首曲子作为结束曲,我们还不致于例外:(1)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6年的《蓝色多瑙河园舞曲》。(2)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48年的《拉德斯基进行曲》。
来自网络的资料:
1。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年1月27日 ~ 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出生在萨尔茨堡,他的父亲列奥波德.莫扎特是一个宫廷小提琴手兼宫廷副乐队长。小神童沃尔夫冈早年受益于他父亲给予他纳丰富,认真而又聪慧的指导。年轻的莫扎特曾经到欧洲参加钢琴巡演。他的父亲审时度势,深知如何调节大师的风格和创意的关系,使莫扎特成长为音乐界最全面的天才人物。柯榭尔目录中收藏了莫扎特626部作品,呈现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式,包括宗教题材和非宗教题材,声乐,和乐器作品,18世纪没有任何一位音乐家的作品可以与此相提并论。
2。音乐之友协会:1870年,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隆重地为音乐协会埋下奠基石,当年维也纳爱乐交响乐团的新年音乐会就在音乐协会的金色大厅里举行,从此,金色大厅成为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固定场所。
3。每天下午一点有英语导游带领参观金色大厅,参观门票6欧,可拍照。
4。金色大厅,全称为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是维也纳,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金色大厅并非一座独立的建筑,而是音乐之友协会大楼的一部分,这座建筑物中有多个音乐厅,除金色大厅外,还有勃拉姆斯厅和莫扎特厅等演出厅,还有好多间办公室。金色大厅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支点,也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按照传统都会在这里举行。从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因战争一度中断,1959年又重新恢复。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