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开始。从2012年开始的异地高考,今年同样是热门话题。异地高考指的是考生在非户口所在地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虽然异地高考2012年正式在全中国推行。但是早在二十五年前,我就在非户口所在地北京参加了77年的高考。可算是最早的,说不定还是第一个,异地高考考生。
记得第一次谈论恢复高考的事,是77年10月份在学农劳动的玉米堆上。是当时和我们一起剥玉米的班主任提起来的。她还问:“你看班上有谁能考上?”我说了几个人的名字,好象跟她想的不一样。就没再往下说。当时我根本没把高考当件事放在心上。原因很简单。我在家里是最小的,比我大的姐姐们都主动要求去内蒙插队了。按政策我绝对是可以留城的。可后来事情的发展超出了我的想象。高考成了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我也自觉不自觉的被裹到了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板桥的队伍当中。高考虽然是无形的潮流,但就象电影里看到的逃难人流,想原地站着不动都难呀。
就这样,当时朦朦胧胧的我也开始到处找复习资料。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找不到复习资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与在职考生相比,我们在校生起马在时间上是有优势的。另外还有一股第三势力。这拨人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或根本没去工作。他们年纪比我们在校生大,阅历比我们丰富。他们是前两拨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后来的结果表明,这拨人的成绩似乎也最好。但因为政审的原因,这拨人被刷下来的人也不少。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赶上了78年宽松的政审政策。二进宫,圆了大学梦。扯远了。还是回来接着说异地高考。北京市77年的高考日期是12月10到12号。学农回来后没多久,高考报名开始了。这下问题来了。我十一岁那年随家里一起被下发到了外省。十三岁那年,母亲借调回北京。由于没有北京户口,随她回京的我只能按当时的年龄,先借读小学五年级。然后升中学。因为当时中学并不知道我是借读生,加上报考手续由学校统一办理,不需要查验户口本。于是我也顺利的拿到了准考证,参加了77年北京高考,
我当时的考场在八一中学。自己骑自行车去的。中午到海淀镇上随便吃点什么,下午继续考。三天考下来,数理化成还行,政治一般,语文最差。总的感觉还行。一月份拿到考分。没到在校生的本科录取线。上大专是没问题了。全校当时只有一个人上了北京在校生的本科录取线,被北大录取了。可见当时北京在校生的本科录取线有多高。在老师的劝说下,我们这些“落榜生”,开始准备78年的高考了。虽然,77年我没有走完从高考到入学的完整过程。但我毕竟参加了非户口所在地的高考,有成绩,还过了大专线。所以我是当之无愧的异地高考考生。
实际上我应当“感谢”北京当时录取分数双轨制。要不然,过了大本线,只要拿不出北京户口本,是没有学校会录取我的。要是就这样露了馅,我接下来的半年复习也不可能在北京完成了。那样我78年的高考移民经历也就不完整了。当然这是后话,另文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