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

神奇的法则:真实、美丽、仁善。顺之则昌,逆之则汰。相由境生,境由灵成,灵由心修,心由身造。本博无版权,欢迎选用,谢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发了“拎不清的世人和人生悲剧-----《万箭穿心》后感”此博文后,二天没来,今一来,吓一跳,这么多的评论,逐一看下来,非常感动,感动二十多条的评论,竟没一个脏字,感谢各位网湖好汉好女的指下留情。感谢之余,不免懊悔,懊悔当初博文写的仓促而欠周详,忙跃动指尖,略做改动,希望亡羊补牢未晚。在第二段,婚后,加了一条宝莉的拎不清。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万箭穿心》也一样,相信一千个人看他,也一定会看出一千个不同的人心和人性。

纷繁复杂的人心和人性,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一样,你根本没办法去个个读懂他,其实人心和人性也不需要去读懂他,因为你永远也读不懂,你只需要去认知人世间的真善美,直面人世间的假恶丑,自己要有心中的价值观标准,珍惜它,爱护它,改善它,提防它,并调整自己的身体和灵性去适应它,教育它.....这样,你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就能审时度势,而少有扁差,而不再留下又一个轮回的恶因。

为表示感谢,我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是冯友兰写的《人生的境界》,希望大家能喜欢。

 
             人生的境界        作者: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 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 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 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 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 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 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 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 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 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 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 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 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 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谢谢阅览)

绿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ax77054' 的评论 :

谢谢观览,谢谢评论。
绿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郁二光' 的评论 :

谢谢观览,谢谢评论。
max77054 发表评论于
这个论点已经在过去几十年中失落了,哲学能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中国的哲学、宗教始终没有解决好入世和出世的问题。
郁二光 发表评论于
老冯的境界原来如此之低。无怪乎招致许多人的诟病以及个人行为上的缺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