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人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无孔不入的抬高西方,同时贬低自己

中国文人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无孔不入的抬高西方,同时贬低自己

不过既然已经这样几乎几百年了,已经不必改了,“既来之,则安之”嘛,现在就是在中华民族崛起的路上考验老中的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小小的土块了。

英文比较直白,一个东西的说法就那么几种,两三种就算多的了,常用的也就一个,相比之下老中文人就以玩出花样为人生追求了,还有拉大旗做虎皮的现实,当然了中国也有以文学才能为本事的传统。

因为近代西方太牛,老中太矬,老中文人就本能的太高别人贬低自己,翻译能成家就是证明,西方就没翻译家,有也不能成名成家,老中翻译甚至能成为楷模,如傅雷等等。

这种例子太多了,最有名的应该是自由雕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statue of liberty”,明明就是自由雕像,让老中文人一翻译就成了神啦,然后64又蹦出个民主女神,好象是德先生的年轻中国女友,把德先生给整成叫兽了,而且德先生的年轻中国女友的胸比自由雕像的胸还大。

还有“waterloo brige”翻译成“魂断蓝桥”,明明就是“滑铁卢桥”嘛。

还有“gone with the wind”明明就是“随风而去”嘛,非整出个“乱世佳人”,还有那个“飘”都不“gone”了!

还有“red shoes”翻译成“红菱艳”,显然是个老中叫兽干滴,嘿嘿

翻译所谓“信达雅”也应该是信第一,达第二,雅第三,不可以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即便是一定非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有应该是雅的英文对应雅的中文,不雅的英文对应不雅的中文,是为“雅”,而不是所有英文都翻译成“雅”的中文。

可惜老中翻译似乎认为英文翻译中文一定要用雅的中文,我前面已经说了,英文的雅不雅不应该由老中判断。

文学也算是艺术,艺术也没有绝对的标准,对吧?

再说了,“雅”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对吧?

特别是“雅”的标准也随时间变化,比如说jazz音乐,本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老黑的音乐,结果让老中按照“信达雅”的原则,也就是所有英文都翻译成“雅”的中文的原则,他们一翻译就成了“爵士乐”了。

你有没有试过把“爵士乐”翻译成英文呢?

可是啊,虽然“爵士”确实是够雅的,但是,jazz跟“爵士”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即便是为了“信达雅”,也不能让一个没文化的黑奴满口的之乎者也特雅,对吧?

老黑玩jazz的时候大概是上世纪初,老中翻译jazz也不会太晚,反正那时候老黑在美国是公开被歧视的,老黑不许跟白人一起住,吃饭喝水上学都不许,结果成了老中的“爵士”啦!

近代中国和西方文化竞争中,中国文人实在是不给力,对不起,莫言的诺贝尔奖不算

其实呢,近代中国和西方文化竞争中,说中国文人实在是不给力还是轻的,他们实在是吃里扒外

以至于在文化这方面中国人要想找给力的东西还得看毛主席的文章和诗词,毛主席业余爱好写出来的诗词,当然了,老中也有黄河大合唱,等等等等,但是这些阳刚的东西不受中国文人的推崇

没办法,事实如此,中国文人喜欢的东西实在是不给力,比如说港台古装戏、武打剧和邓丽君什么的,李小龙虽然写剧本拍电影也不能算是中国文人,毛主席不仅要管战争管军事管经济管工业管农业,毛主席还得管文化,没办法,事实如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