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跌破60分的及格线。
看到这条消息时,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去年发改委某研究所所长说的“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在我看来,对“社会信任”、“民族复兴”这种东西搞量化评分,纯属哗众取宠。多年来养这些社科类研究院的“砖家”们,难道就是用来算这些数字的?
虽 然不易接受,但当前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确实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地步。人与人间的不信任已经扩展蔓延至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民不信民、民不信官、民不信 医、民不信警、民不信军、民不信商,加上媒体的渲染,让人觉得仿佛一夜之间,周围除了父母外的一切一切,都让人无法信任,身边摔倒个老人都无人敢扶。
当 前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中国,已然成为达尔文笔下弱肉强食社会的一个标准模板。高速发展的经济使成功的机会遍地都是,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与法治又很不健全。社 会不公的加剧、权力腐败的横行、奸商们的为富不仁、道德信仰的缺失等等,使得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极度浮躁、戾气冲天的状态。不择手段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大 行其道,而另一方面“仇官”、“仇富”的心态不断地传播、发酵。记得前两年有一个一度非常流行的词叫“安全感”,因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没有安全感。我 和朋友开玩笑说:“你要是在大街上和什么人发生了冲突,别去扯什么谁对谁错,没人在意,你只要大喝一声‘当官了不起啊?!’或‘有钱了不起啊?!’之类, 他就会被围观群众不问对错地踩死。”
讽刺的是,很多人一边咒骂体制腐败,一边打破头地希望进入到体制中享受腐败的红利。
社 会信任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当社会信任普遍存在时,可以极大降低社会运作的成本。然而这种信任一旦遭到破坏,将需要漫长的积累过程和高昂的代价来重新建 立。在这方面,政府自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连基本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法律公平等问题都多次提出而无法解决,谈何重建公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信 任?所谓“沉疴需猛药,乱世用重典”,社会信任危机发展至此,非猛药不足以正之;社会道德危机发展至此,非重典不足以正之。
当然,我们看问题也应做到尽量全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能轻易找到众多人性的闪光点,像前不久媒体报道过的摩托车主9万元沿途散落被路人捡起分文不差、两女子捡到价值百万钻石主动交还等,各种见义勇为仍然屡见不鲜。但我们也同样能看到诸如农民工1.7万 现金散落遭哄抢、货车侧翻货物遭哄抢等消息见诸报端。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稠、社会情况复杂、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国家来说,不 时有这类事情实属正常,而考虑到负面消息的社会关注程度更高,也带动了部分媒体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积极性更强,如此便使人们很容易产生“人间处处是黑暗” 的感觉。我相信,中国社会总体趋势还是健康向上的,大部分人的内心深处还是积极且具有道德感与正确价值观的,只是往往向社会现实所屈服妥协。有些社会问题 也并不像媒体带给我们的错觉那样普遍。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冀望更多媒体与社会名人能够将社会责任感凌驾于自身利益与名声之上,更多弘扬积极、健康的内容来 引导社会大众而非一味寻找社会阴暗面捕捉眼球。不是有个流行语叫做“正能量”吗?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事实上是众多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经历过的,属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不可回避的阶段。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以当前人类所拥有的技术手段,全球现有资源能源是无法支撑14亿中国人以今日西方发达国家的方式生活的。如要打破这一瓶颈,除了力争在资源、能源、再生利用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外,还应考虑转变当前片面追求数字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鸦片战争后100多年的血泪史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迫使我们在这条“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道路上片刻不敢停歇。
最后,我们还应将重建公众信仰体系作为一种目标。信仰并不一定以宗教的形式体现,然而不论具体选择哪种方式,都应将重建一种社会公众普遍认同的信仰作为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途径之一。希望以国人的智慧结合他国经验,可以令我们早日度过这一阵痛时期。
更多博文见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14831182_0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