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田子坊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报刊杂志上网络博客里,一篇又一篇地说到了上海打浦桥的田子坊, 说了又说,包括我,这是我的第二次贴出田子坊的照片了。
我们现在倒回去想,陈逸飞当初把他的艺术工作室放这儿,首要目的应该是“便宜”,作为画家的他同时又是个极富生意头脑的买卖人,用上海话说叫“老吃老做”或再难听点:老屁眼,注意这不是贬义。
慢慢地,生意精的他,发现将艺术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完全可以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上海的民居,最具老上海特色的就是石库门弄堂,前些年的新天地,号称“石库门”,实际已经不搭界了,把整个石库门“搞得底朝天,重新建了个旅游景点,只是用了那个地方用了那个名称而已,或者说是将老的石库门修旧如新, 真正的石库门”魂灵头‘没有了。
这点,田子坊就做得十分到位,老百姓还在那儿生活着,该吃吃该干嘛干嘛,当然为了让客人更爽,给各商家和住户装上抽水马桶,至少马桶不用拎了,虽然老式石库门的要点木了。
那日从思南路转建国中路,到瑞金二路再转向南,就到了打浦桥地盘了,那个大名鼎鼎的田子坊便座落在这片土地上。





先不先,我就看到了正儿八经的住家住户,这种脚踏车的摆放,和几十年前没有两样。



田子坊的名字是新起的,不妨碍石库门的旧貌尚未换新颜,这就对了,也是重点,别整得像有些地方把古朴苍劲的旧居焕然一新地披上了新装,没劲了。




饭店的桌子挤在狭小的弄堂里,来来往往的行人,瞄一眼就能看到吃客饭碗里的大排面炒年糕,生活的气息就冒了泡。



特色的商店只能”斩旅游客“。



这类的艺术商店,图的就是个怪。




楼下是店楼上可不是住的店老板。







老外不明究里,不过国人也未必知道田子坊的真谛是艺术和民居的有机结合。



往往不少人爱说此地的”小资“,我觉得重点全在于”不经意“, 比如你可以看到楼上人家晒晾竹席。



这儿的包装大致没有脱离石库门生活的情趣



这些才是生活的实际。


楼下的怪异商家,楼上人家只管过自己的日子,反能衬托一下”我的怪异包括楼上的晒出的内衣“。



这个地方的管理人员没有要求住户遵照一定的”规矩“,比如内裤不要晒出来, 正好是象征着田子坊的”不经意“。



国内好些地方,拿根鸡毛当令箭,左要求”瞻观“右要求”整齐“,相信到很多地方,这种东西晒出来会被认为”没和国际接轨“!!?



人家要过日子呀,田子坊的管理水平恰恰就高在这里。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革命生活“两不误。



小资也好怪异也罢,这些是商家的噱头还是艺术家的反叛,”阿拉吃自家个饭,管我卵事“。







想必地盘需要扩大,”拿伊(志成坊)吃特!!“



下次再去,这张地图恐怕不够大了。



当然也不是每幢房子一定是要住上几家人,那么就又成”规矩“而”假“了。



特色店我真怀疑是如何做得到生意?







这种地方的日常生活气息就浓了,但只有老上海看了才会有感受。



上海特色的过街晾晒衣物,在这儿得到了允许,才是商家生活的一体。



只是行走时注意上方可能的滴水,你可以看出,不定是哪家商铺大概补贴了这家人一些银子,在他家安乐个什么灯似的东西。



北方爷儿们走路看着点,当心头顶上有老娘们儿的裤衩,可能还会滴水呢。





我想管理当局让老百姓就这么晒衣服包括内衣内裤,要的就是这种真正的上海石库门弄堂的真实形态。



走回到了瑞金二路。



快到肇嘉浜路了,也就是说下只角快到了。



要说田子坊的石库门形象很真实,这儿就叫我一点也不认识了,虽然打浦桥是小时候来来往往的地方。



低下两张都是日月光广场,扒掉新新里全新建造的。





大概像我这么对田子坊看法的人不多吧,我总觉得好就好在那种不经意,生意生活互不干扰地同步进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