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参加乡音合唱团的一个演出,节目里有合唱《在银色月光下》。当时一下子被这首歌儿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调深深地打动了。因为我很少唱歌,不知道王洛宾,更不知道这首歌是由青海民歌(也有人说是塔塔尔民歌)改编而成的。由于这首歌,后来听了很多王洛宾的歌,也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有了一点儿了解。王洛宾生于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大师诞辰百年即将来临,想写一点感想。
王洛宾早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西洋音乐,早年曾梦想去法国深造。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像当时所有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一样,积极支持抗战,并参加丁玲等组建的“西北战地剧团”。同年随剧团赴西北演出,第一次踏上西去的人生旅程。正是这一次,他接触到西北民歌。六盘山下回族女子五朵梅唱的花儿,兰州客栈里维族青年的《达阪城的姑娘》,青海湖畔格桑花一般美丽的萨耶卓玛,深深地吸引着这个年轻的艺术家。西北民歌,西北的舞蹈,西北的民情,强烈地震撼着他的艺术灵魂。他问自己,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最美的歌就在这里,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我为什么还要远渡重洋去巴黎“深造”?王洛宾决定留下来。后来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西北。西北民歌节奏热情欢快,曲调宽阔辽远,抒情淋漓酣畅。但当时的西北民歌是一片处女地,各地的民歌段子就象是闪闪发光的宝石,琳琅满目,便地都是,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们整理成完整的歌曲,编成书,录制成唱片。那些民歌段子传唱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但从来没有走出那些偏远而贫瘠的山山沟沟,从来不被世人所知。今天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洛宾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幸运的。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命运成就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在民歌音乐上的辉煌成就,他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因此被永远载入史册。
王洛宾一去西北便是一生,其中自然有别的原因,但那里瑰宝般的随处可及的尚未开发的音乐无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前些天看一个叫《星光大道》的节目,看到国内到现在仍然有那么多人唱西北民歌,想起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席卷中国大陆浩荡不息的“西北风”,“信天游”热,使我们不难想像三四十年代王洛宾最初接触到西北民歌时的强烈震撼。这里想多提一句的是,本世纪初有一位类似的音乐人,他放弃一切,去新疆采风创作数年不归,最后只是出了几张较为流行的CD而已。
写这篇文章时看了一些王洛宾诞辰一百年纪念音乐会的节目。很让我吃惊的是,Video里竟然没有《在银色月光下》,我还注意到有几首歌是重新编过的,加入了Jazz的音乐节奏,我听得非常失望。在音乐中求变的动机是好的,但在西北民歌里加入Jazz,真是糟蹋西北民歌。我想这种Jazzy 西北民歌也不会被流传,人们喜欢的会仍然是王洛宾的原版西北民歌。
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和采集整理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在银色月光下》,《康定情歌》,《阿拉木汗》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其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他整理出版的《在银色月光下》。歌曲表现了一种宁静,遥远,浪漫的情调。歌曲的节奏为三拍子,结构为三段体ABA。A段1=Db调,先是舒缓从容地叙述“在那金色沙滩上,洒着银色月光,寻找往事踪影,往事踪影迷茫。”然后以下行乐句“往事踪影已迷茫,犹如幻梦一样”, 舒缓地肯定前面乐句,继而上行唱“你在何处躲藏,久别离的姑娘,”然后重复唱“你在何处躲藏,久别离的姑娘。”回到调式音上,给人忧伤而又恬静的的感觉。B段引入 1=E 的变奏旋律,显得更为缠绵,忧伤,因调式较靠近A段的Db调,感觉对A段再一次的肯定和延伸,第三段回到A段的调式和旋律,但歌词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我愿翅膀插肩上,能如燕子飞翔,展翅飞到青天上,朝着她去的方向,展翅飞到青天上,朝着她去的方向。”全曲在浪漫和略带忧伤的叙述性的情调中展开并发展,最后一段还给人希望,憧憬,和跨越的感觉。
王洛宾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不幸。两度被投入监狱,铁窗岁月近二十个春秋。被投入国民党军阀的监狱,是因为政治倾向,可以理解,被投入新中国共产党的监狱则是荒谬之极。然而面对一次又一次不公平的人生遭遇,他带着极度的灵与肉的创伤,艰难地走了过来。他直面人生,没有悲观失望,甚至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仍然进行音乐创作。我看过北京电视台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传奇人生》,讲到他在监狱里还根据一位女狱警创作了一首歌。我曾经想,在过去那个艺术被禁锢的荒唐年代,一个艺术家,能继续他的艺术,尽管是在监狱里,或许当时他还会感到一点欣慰。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政治和人民的思想也经历了历史的巨变,我们已无法想像当年王洛宾是怎样忍受人生一次次的悲惨遭遇,但他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一定会给予我们鼓舞和力量,尤其是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遭受挫折,感到脆弱和无助的时候。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王洛宾和女友洛珊参加丁玲等组建的“西北战地剧团”,赴西北支援抗战,行前与洛珊结婚。一九四一年,王洛宾在西宁为青海抗战剧团创作舞剧《蒙古青年抗战进行曲》。其间回兰州看望洛珊,发现曾经的革命伴侣和爱妻竟然移情爱上了别人。极度伤心的王洛宾与洛珊解除了婚约。就在他离开兰州回青海的路上,又不幸被特务发现,后被投入兰州的沙沟监狱,囚禁达三年之久。王洛宾的很多歌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首著名的《青春舞曲》就是以这段亲身经历作为背景创作的,不同的是这段故事恐怕给他当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和创伤。一九四五年王洛宾经人介绍认识了在西宁当护士的黄玉兰,同年结婚。王洛宾当时并没有完全从第一段婚姻的阴影里走出来,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结婚,想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很快王洛宾就被这位护士的平淡却真挚的爱情打动。不幸的是,黄玉兰于一九五一年因生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王海成时不幸死亡。王洛宾一生怀念他的妻子黄玉兰,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一生再未结婚。从一些资料看,王洛宾确实是一个感情丰富,很浪漫的人。同时我们也看到,他是一个爱就爱得刻骨铭心,爱就爱到百分之百的人。
晚年的王洛宾曾与台湾作家三毛有过一段忘年交,它像是天边突来的一抹晚霞,转瞬即逝,美丽,传奇得就像三毛的文字。
王洛宾早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西洋音乐,早年曾梦想去法国深造。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像当时所有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一样,积极支持抗战,并参加丁玲等组建的“西北战地剧团”。同年随剧团赴西北演出,第一次踏上西去的人生旅程。正是这一次,他接触到西北民歌。六盘山下回族女子五朵梅唱的花儿,兰州客栈里维族青年的《达阪城的姑娘》,青海湖畔格桑花一般美丽的萨耶卓玛,深深地吸引着这个年轻的艺术家。西北民歌,西北的舞蹈,西北的民情,强烈地震撼着他的艺术灵魂。他问自己,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最美的歌就在这里,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我为什么还要远渡重洋去巴黎“深造”?王洛宾决定留下来。后来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西北。西北民歌节奏热情欢快,曲调宽阔辽远,抒情淋漓酣畅。但当时的西北民歌是一片处女地,各地的民歌段子就象是闪闪发光的宝石,琳琅满目,便地都是,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们整理成完整的歌曲,编成书,录制成唱片。那些民歌段子传唱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但从来没有走出那些偏远而贫瘠的山山沟沟,从来不被世人所知。今天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王洛宾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幸运的。虽然他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命运成就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在民歌音乐上的辉煌成就,他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因此被永远载入史册。
王洛宾一去西北便是一生,其中自然有别的原因,但那里瑰宝般的随处可及的尚未开发的音乐无疑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前些天看一个叫《星光大道》的节目,看到国内到现在仍然有那么多人唱西北民歌,想起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席卷中国大陆浩荡不息的“西北风”,“信天游”热,使我们不难想像三四十年代王洛宾最初接触到西北民歌时的强烈震撼。这里想多提一句的是,本世纪初有一位类似的音乐人,他放弃一切,去新疆采风创作数年不归,最后只是出了几张较为流行的CD而已。
写这篇文章时看了一些王洛宾诞辰一百年纪念音乐会的节目。很让我吃惊的是,Video里竟然没有《在银色月光下》,我还注意到有几首歌是重新编过的,加入了Jazz的音乐节奏,我听得非常失望。在音乐中求变的动机是好的,但在西北民歌里加入Jazz,真是糟蹋西北民歌。我想这种Jazzy 西北民歌也不会被流传,人们喜欢的会仍然是王洛宾的原版西北民歌。
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和采集整理的民歌《达坂城的姑娘》,《在银色月光下》,《康定情歌》,《阿拉木汗》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作品,其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他整理出版的《在银色月光下》。歌曲表现了一种宁静,遥远,浪漫的情调。歌曲的节奏为三拍子,结构为三段体ABA。A段1=Db调,先是舒缓从容地叙述“在那金色沙滩上,洒着银色月光,寻找往事踪影,往事踪影迷茫。”然后以下行乐句“往事踪影已迷茫,犹如幻梦一样”, 舒缓地肯定前面乐句,继而上行唱“你在何处躲藏,久别离的姑娘,”然后重复唱“你在何处躲藏,久别离的姑娘。”回到调式音上,给人忧伤而又恬静的的感觉。B段引入 1=E 的变奏旋律,显得更为缠绵,忧伤,因调式较靠近A段的Db调,感觉对A段再一次的肯定和延伸,第三段回到A段的调式和旋律,但歌词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我愿翅膀插肩上,能如燕子飞翔,展翅飞到青天上,朝着她去的方向,展翅飞到青天上,朝着她去的方向。”全曲在浪漫和略带忧伤的叙述性的情调中展开并发展,最后一段还给人希望,憧憬,和跨越的感觉。
王洛宾的一生充满了磨难和不幸。两度被投入监狱,铁窗岁月近二十个春秋。被投入国民党军阀的监狱,是因为政治倾向,可以理解,被投入新中国共产党的监狱则是荒谬之极。然而面对一次又一次不公平的人生遭遇,他带着极度的灵与肉的创伤,艰难地走了过来。他直面人生,没有悲观失望,甚至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仍然进行音乐创作。我看过北京电视台的《西部歌王王洛宾的传奇人生》,讲到他在监狱里还根据一位女狱警创作了一首歌。我曾经想,在过去那个艺术被禁锢的荒唐年代,一个艺术家,能继续他的艺术,尽管是在监狱里,或许当时他还会感到一点欣慰。
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政治和人民的思想也经历了历史的巨变,我们已无法想像当年王洛宾是怎样忍受人生一次次的悲惨遭遇,但他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一定会给予我们鼓舞和力量,尤其是当我们在人生的路上遭受挫折,感到脆弱和无助的时候。
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王洛宾和女友洛珊参加丁玲等组建的“西北战地剧团”,赴西北支援抗战,行前与洛珊结婚。一九四一年,王洛宾在西宁为青海抗战剧团创作舞剧《蒙古青年抗战进行曲》。其间回兰州看望洛珊,发现曾经的革命伴侣和爱妻竟然移情爱上了别人。极度伤心的王洛宾与洛珊解除了婚约。就在他离开兰州回青海的路上,又不幸被特务发现,后被投入兰州的沙沟监狱,囚禁达三年之久。王洛宾的很多歌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首著名的《青春舞曲》就是以这段亲身经历作为背景创作的,不同的是这段故事恐怕给他当年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和创伤。一九四五年王洛宾经人介绍认识了在西宁当护士的黄玉兰,同年结婚。王洛宾当时并没有完全从第一段婚姻的阴影里走出来,只是抱着一颗平常心结婚,想过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然而很快王洛宾就被这位护士的平淡却真挚的爱情打动。不幸的是,黄玉兰于一九五一年因生他们的第三个孩子王海成时不幸死亡。王洛宾一生怀念他的妻子黄玉兰,一个人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一生再未结婚。从一些资料看,王洛宾确实是一个感情丰富,很浪漫的人。同时我们也看到,他是一个爱就爱得刻骨铭心,爱就爱到百分之百的人。
晚年的王洛宾曾与台湾作家三毛有过一段忘年交,它像是天边突来的一抹晚霞,转瞬即逝,美丽,传奇得就像三毛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