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漫游中国记(9 江南水乡之周庄)

原是寂寞中的陈情,如鸟儿啼鸣,以求友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江南水乡之周庄

 

      爱丽丝生长在长江南岸,所以她固执地认为《爱丽丝漫游仙境》里的那个兔子洞,一定是一棵垂着长丝的大柳树的树洞,这样的柳树在江南到处都是,大的要几个孩子牵着手才能合抱。早春,湖畔的柳树率先发芽,真的是嫩黄的金色哟!夏天,爱丽丝喜欢背靠着柳树,在树荫下看书,绿色的丝绦象一个帘幔把酷暑挡在了外面,最妙的是,这个帘幔是透风的,凉爽的江风时不时溜进帘幔,翻乱了爱丽丝的书页,不远的江边传来男孩子们戏水的声音,正在神游的爱丽丝才记起自己是来帮哥哥们看衣服的,一会他们上来的时候,要用书把眼睛挡起来;秋天的湖边最美了,这时的柳树更象成熟的女人,婀娜多姿地照着湖面梳理她们的长发,桂花树都看呆了,那浓浓的甜香可是他们的赞美?柳叶终于变黄了,落光了,但爱丽丝觉得冬天的枯柳也别有一番风情,湖面快结冰了,半覆着晶莹的白雪,那一座断桥仿佛还在等待伊人的出现,寒风拂动柳条传递的不是绝望,而是对春的期许。

      大多数人对江南水乡的印象可能只局限于苏州、无锡、常州到杭州一带,和爱丽丝生长的江边小城不完全一样,那里有戴望舒笔下“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还有“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或者你看过陈逸飞先生的《故乡的回忆》,向往过那白墙黑瓦、小桥流水的江南,但最真实的体验,莫过于亲自到这样的江南小镇,走一走那被岁月磨滑的青石板路!

      周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虽然它现在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但江南小镇的韵味仍没有完全流失,这大概多半得益于它保存得相对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风貌。挽着相爱的人的手,沿着狭长的巷道,一起走过那著名的双桥,不妨坐下来合一张影,想象着身后那个挂着竹帚的小屋就是自己的家,在安静的午后,互相依偎着喝一杯茶,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

      爱丽丝未能免俗,参观了江南巨富沈万三后人清代所建的沈厅,深宅大院门前就是水埠,供家人停靠船只、送往迎来之用,当然也是佣妇们淘米洗菜、洗涤衣物的地方,这应该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了。爱丽丝想起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的桥上第一次看到乌篷船,真是好兴奋,忽然一阵臭味飘过,原来是收集各家马桶里物事的船只。

沈厅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的“前厅后堂”,但由于房屋众多,又连着沟通各个楼屋的走马楼,真象一个迷宫,爱丽丝得紧跟导游才不至于迷路。

出了沈家,又进张厅。这张厅乃明代建筑,相传为明中山王徐达之弟所建,后为张家买入,想来也是当年的殷实之家。爱丽丝喜欢门厅后的天井,敞着一片蓝天,种着几盆绿色。厅里摆放着红木家具,两侧是厢房,导游指点客厅两侧高于头顶的位置上,各有一扇雕花的窗格,说道:“以前的女眷是不能见客的,如果有提亲的来,有时小姐就会指派丫环来偷听,甚至亲自到那儿偷看。”这当然只是传说了,但爱丽丝好象真的看到了一角一闪而过的红裙。张厅最有趣的是引进了流水,船可以直接开进家里来,这无疑保护了内宅的隐秘性,看来官宦人家与民间殷富的着眼点还是略有不同,挂在厅堂的那幅对联也自豪地说明了这一点:上联“轿从门前进”,下联“船自家中过”。

爱丽丝走累了,于是决定坐船回去。这只船队都是船娘摇橹,爱丽丝的船娘穿着兰花衣裤,头戴竹笠,一身清清爽爽的。人虽然长得不算漂亮,但干干净净的,嘴角的两颗小酒窝更是娇俏可人,爱丽丝一看见她,就觉得她的声音一定甜美,于是请她唱船歌助兴。果然一开口,“好一朵茉莉花”就香甜得让人陶醉;“四季歌”又把大姑娘怀春的情怀唱得如痴如醉;一曲方落,余音绕梁,有船客问道:“船娘为何不去‘中国好声音’试试?绝对秒杀那帮所谓的歌手!”而船娘只是微微地笑着,一边摇着橹,一边又唱起了另一曲江南小调。

爱丽丝坐在船上,贪看两岸的风景。午后的斜阳,照着两岸的民居;柳树的倒影,在绿波中荡漾;红红的灯笼照着谁回家的路?一股离情别绪在爱丽丝的心里油然升起:美国可没有这样的风景。

      想到了卞之琳《断章》中的诗句: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bobby41 发表评论于
一个典型的江南小镇,现在在江苏,保留这样风貌的地方很多。周庄就是宣传多,来旅游的人多。很少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到过所谓江南巨富沈万三后人清代所建的沈厅,很难想像这是巨富沈万三后人的家,江南一般地主家都有这规模。这么小的楼梯上去看个房间,还买票子,感觉是上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