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科舉制

再說科舉制

科舉制在中國盛行了一千多年,自它興起的隋唐以來,走馬燈似的朝代變更並沒有影響它的延續,而且制度越發完善。它不但在歷代甄選朝廷官員上起著重要作用,並深刻地影響了周邊國家的"公務員考試"制度。

科舉制度首先打破了階級界線,考生無論家庭貧富貴賤,是否出身官宦市井,都有進身官場的平等機會。林則徐,左宗堂等朝廷重臣都出身平民之家,除了世襲的皇位無人可以取代,其他官場位置都是擇優錄取,當然官場腐敗是另外一回事。從科舉制走出了許多歷史著名人物和著名的狀元,如南宋文天祥,帝師翁同龢,唐詩人王維,唐書法家柳公權等等。許多人都沒有顯赫的身世,有的甚至家世貧寒。

科舉制度在另一方面也保證了皇權的穩固,參加考試的人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忠孝思想早已灌輸頭腦,對皇權絕對是頂禮膜拜,不敢有任何褻瀆,而且一旦跨進官場則是終身侍奉朝廷,忠君思想貫徹一生。讀書人不會造反,歷史上各朝代都有過農民造反,黃巢,李自成,朱元璋,努爾哈赤,縱觀歷史,朝代的變更似乎都是由所謂沒文化的農民,武夫來推進的。但他們一旦執政,就會利用文人,改造文人用傳統的忠孝儒家思想來服侍新的朝廷。

士農工商,千百年來中國視讀書為第一位,其他行業均不入流。但是重文輕術的傳統儒家禮教嚴重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除了忠君就不難有任何非份之想。這是歷代帝王穩固其皇權的靈丹妙藥,也是科舉制度歷經千年不衰的一個原因。想要出人頭地就得讀書,要讀書就得走通過級級考試的科舉制,也使得科舉制越來越僵化,八股。隨著西風漸近,帝制解體,科舉制度終於壽終正寢。

東雲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