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下
每次回去都会允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在熟悉的街道弄堂、公寓洋房、商店小摊、甚至深深密密的梧桐树下寻找儿时的梦,过去的足迹和系在心中的点点滴滴。
从小到大,在上海住过三个地方,复兴路、华山路、汾阳路。婚后自己的小家在东平路,只是住了很短暂的一段时间就出国了。这些地方都是比较安静的住宅区,以前属于法租界。每天在这些路上上学放学,上班下班......虽然在上海出生上海长大,其实对上海熟悉的也就是这些区域,来来往往也不出这些区域,现在每次回国心心念念的也是这些区域。那里是我真正的故乡,我的家。
1.
过去并没有这样的电话亭,是现在新添置的。称着繁密的梧桐树和暗红色砖砌墙倒很协调安逸,兼有英国的沉稳和法国的浪漫。
2.
淮海路在郁郁葱葱的梧桐树的映衬下,显得深邃高雅,气度不凡。从陕西路至黄陂路,沿街的商店几乎没有中文名,门楣上正楷草体的都是洋文,心里不禁纳闷,何必呢!
3.
4.
典型的上海风情: 洋气和实惠混搭~~
有时蛮佩服上海人的,讲究情调时一丝不苟,俨然伯爵夫人派头;讲究实惠时毫不含糊,充分利用资源~~
5.
熟悉的场景,只是小店里卖的商品现代化了。当初弄堂口开的是烟纸店,卖些针头线脑,香烟肥皂,夫妻老婆轮流掌店。
6.
线网灰灰~~。电线、电话线、网络线、电视线......都拧在一起了,赤裸裸地悬挂在头上,蛮恐怖的。那家人家竟然还把花架搭在电线上,胆子也够大的。
落地长窗,镂空纱帘,还有长窗的把手,小时候的景色哦......
7.
和这位阿婆闲聊了几句,阿婆说这里的房子一栋要好几千万了,涨得厉害啊......
8.
上海好男人:))
9.
10.
11.
老大昌在这里,从一线的淮海路搬到二线的南昌路瑞金二路口。店面小而简陋,就像一家普通的糕饼店,当年的精致高雅,小资调调荡然无存。进门看了看,玻璃柜台下几堆干燥无光泽的饼干,让人毫无食欲,穿着白大褂操着外地口音的营业员捧着饭盒自顾自地吃饭。老名号上档次的咖啡馆消失了。
12.
13.
14.
15.
16.
淮海坊的另一个大门在茂名南路南昌路口。
上海,我永远的情结!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UMARTINI' 的评论 :
正好也来兜兜:))
一直想更新来着,就是提不起劲来。最近脑子也有点生锈,空空然,抖落不出东西来。争取近日更新吧,但是说不上哪天:(
#15 是外滩,以前的英国领事馆,现在成了什么会所之类的。仍然保持着那份厚重和优雅。
DUMARTINI 发表评论于
还没有开新帖啊,来看看侬
各人的博客兜了一圈。看来没啥动静。。。呵呵
春天快来了吧~~~
南昌路变化还是不太大。有迹可寻,回忆得起来
15 没有图片解释啊?里外都很高级的样子 办公大楼吗?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DUMARTINI' 的评论 :
杜姐,老大昌你不想去的,不能与时俱进的产业迟早要被时代淘汰。老大昌是国营单位,经营观念陈旧,产品老旧单一,没有吸引力,店堂里扫把,塑料桶碍眼地蹙在门边,不要说情调,连基本的整洁礼仪也谈不上。现在上海咖啡馆,面包房遍地开花,竞争激烈,花样层出不穷,像老大昌这样根本没有竞争力。失望啊,失望!
DUMARTINI 发表评论于
用手机打字老是不顺利,总是有选错字,抱歉!
看到遐思mm,也是上海刚回啊,大概同我先生一班飞机,呵呵
拜年啊,恭贺新禧!!!
DUMARTINI 发表评论于
好精彩的评论,看得津津有味
几张抓拍显现上海人的今天继往开来,哈哈
原来老大昌搬到家门口来了,哈,更有情调了不是没吗,因现在的淮海路太不接地气,清汤寡水自鸣清高而已啊
在等看橄榄球超级碗,幸好今天不冷。。。。
年初三拜拜年,吃什么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玄米' 的评论 :
玄米,最近忙吧?不大见你身影哦:)
祝你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玄米 发表评论于
石姐,先拜个年,然后慢慢读。
顺祝来这里的姐妹们马年舒畅!
一霖 发表评论于
石姐,阿松,
包春卷的馅用韭黄肉丝也可以加点冬笋丝也很不错的。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阿松好,看见你的春卷了,很漂亮噢!
我们家包春卷喜欢用“软”一点的菜,最常见的是黄芽菜,即大白菜肉丝。考究一点再放上冬笋丝。下次试试看:))
新春快乐!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一片深情:)
石姐,春节快乐!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霖' 的评论 :
啥辰光跟侬一道起荡淮海路噢:))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霖' 的评论 :
我不骂你,说来听听?~~
现在上海有很多“新上海人”,也会说上海话,就是有点硬腔腔:))
反过来,有些上海人也真不象上海宁,咋巴得嘞撒气:)所以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一霖 发表评论于
茶香,木心的上海赋我读过,他把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描写得太下只角了,而且,我自己不是那么欣赏他的文字,可能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感觉他有点阴晦。我还读过一篇采访他的报道,更证实了我的感觉。
石姐,是的,那时,过了重庆南路,我基本就止步了。现在倒是靠东面的店铺似乎更接地气些。
看到你新贴的照片了。那种弄堂口一家小烟纸店,一个公用传呼电话,看到就觉得亲切。我老房子那边就是这样的。什么时候有心情了,我来写点弄堂里的小人物~~,我那时的邻居教师多,也有地段医院的医生,厂里的技术人员,从前的小业主等。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来茶香' 的评论 :
谢茶香推荐,手里有好几本看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书,搁在那里不知何时看完,现在又要多加一本了:))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霖' 的评论 :
你说得没错,二百在茂名路的西面,坐南朝北。以前淮海路西面高档一些,东面过了瑞金二路就平民一些。不过现在淮海路都很洋气,一直到黄陂南路、淡水路。
淮海坊的另一个门在茂名南路南昌路口。我把照片翻出来,有一张拍淮海坊大门的,正好有路名,我把它贴上来:))余庆里和淮海坊与二百是平行的,做南朝北。
#13应该不属于这个主题,但是因为好玩就贴上来了。同学送我工博会的票子,看不懂,就拍拍人。这群年轻人应该不是上海人,他们围着看什么视频,很专注的样子,好玩的是一群男孩夹一个女孩,男孩全站着,女孩坐着:)
人来茶香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霖' 的评论 :
推荐各位有上海情结之人,木心的作品(多数是散文、杂文),其中的"上海赋",很多篇,旧上海的缩影,从吃到穿到方言文化等等,行云流水,面面道来,可读!
一霖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石库门' 的评论 :
石姐,如果我没记错,淮海坊的另一头应该是陕西南路南昌路吧?到瑞金二路还离得远呢,中间至少还隔了条茂民路。
一霖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苏乡门地' 的评论 :
二百的位置当然一直是最热闹繁华的了~~
石姐应该讲,二百在茂民路的西侧~~ 就淮海中路来讲,陕西南路在西端,茂名路在东端,这样搞清了吗?
一霖 发表评论于
石姐说得没错,二百在余庆里的对面。国泰对面以前还有个淮海电影院,虽然都在淮海路上,等级还低国泰一档,票价也便宜一点,像学生场这样廉价的场次,国泰是没有的。而淮海则是平民化的。现在”淮海”已经不存在了。
我说的13,你理解错了~~ 我不能说啊,说了大概会被人骂的~~
我不知你这张照是在哪个路口拍的?似乎没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嘛~~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穿PJ成了越PJ,打字穿越一起跳出,删错了,自己无法改错,谢谢文学城的周到。
其实东西南北我一直没搞清~~~以前二百的位置,不算最热闹繁华吧,后来也是天价地界了,
被优衣裤抢到手,也不奇怪哈。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苏乡门地' 的评论 :
永庆里在茂名路的东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而“二百”是在茂名路的西面,应该不会穿通一气的。这次回去发现原来“二百”的地盘变成优衣裤了,楼上楼下挺大的。
怎么会呢,我们这些人怎么七拐八拐的都搅到一起去了?,你的东东,还有遐思、一霖:))世界真的很小,不是吗?
“越PJ那两张”--- 恕我愚昧,不懂啊,求释之~~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霖' 的评论 :
北京西路也还算熟悉~~就是南京西路后面一条街。我二伯住新闸路,也是静安区。蛮喜欢北京西路同仁路一带,很幽静。平安电影院也是常去的电影院,南京西路童装店,也是熟门熟路的~~
为什么感慨万千呢?有什么故事吗?... 让我猜猜...众星捧月?:)))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人来茶香' 的评论 :
做这集是心里确是满满的,回忆和感慨,光阴荏苒,少年步入老年了:((
#1是家餐馆哦,我以为是书店,推门而入,迎上来的女孩问:几位?我一愣,这,这不是书店吗?,答,不是,是餐馆。呵呵,乡下人进城,找错北了~~
苏乡门地 发表评论于
永庆里拱门上的二层楼,是不是“二百”的地盘?我姨父的大姐(我们叫老好伯)曾住在永庆里头, 我跟表姐大概去过一两次~
在美最早遇见的好友东东,居然淮海坊里长大的; 你说在那附近上班,冥冥之中都会走到一起呢:D
这些“老地方”,脑海里的版本多是黑白色的,你的写真记录倒成了幻觉,好奇异的感觉。物是人非,物是人非啊...
“正楷草体的都是洋文,您太逗啦,微信怎么没人专门去那采集做专辑呢?肯定疯转的帖!
越PJ那两张,好抓拍。 怀旧好,继续。
石库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Sweetie遐思' 的评论 :
遐思好,看见你很高兴,好久不见了,都好吗?有空常来逛逛哦,老朋友了,不是吗?:))
原来我们是邻居啊!说不定曾经在路上插肩而过过呢:))我好喜欢我熟悉、生活过的区域,每次回去总会抽时间去走走看看,每次总还能找到一些令我感慨的细节。
永庆里就在淮海路上,茂名路东面一点点,弄堂里和淮海坊相同。#7是永庆里,#8、9就是淮海坊了。淮海坊的另一个门就在瑞金二路南昌路上。我一个人拎了只相机东走走,西逛逛,寻找旧时的感觉~~
一霖 发表评论于
又写白字了,是”情结“。
一霖 发表评论于
还有,我阿姨和叔叔住在天平路武康路一带,很多别致的小洋房,就像图15,那时我心里对它充满了好奇。
所以,我从小有阳台情节~~
一霖 发表评论于
先问遐思姐好!好久不见。:)
我是在北京西路的石库门房子里长大的。我还记得当年刚恢复高考时,静安区是大学升学率最高的区,而我们这一块又是静安区里之最。绝不是自夸哈。那一带的住户,以中下层知识分子居多,没有权贵阶层,也极少资产阶层,要想出人头地,只有靠书包翻身。
我小时候最常去的电影院,是平安和新华电影院,一个在陕西北路,一个在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上还有个儿童服装店,小时候经常去的,买过不少衣服。南京西路我熟得不得了。
后来工作就是淮海中路,那时中午休息时常和同事逛淮海路,从陕西南路逛到重庆南路......想起来,真是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故事了。上次遇到老同事,她告诉我,那天下班时,还和她的学生提到我,提到那时我们一起勾肩搭背逛淮海路。:))
13,真让我感慨万千呢... :))
上海,回不去了。:(
人来茶香 发表评论于
梧桐树下,故事多多,记忆满满,非常喜欢这集,老旧之情!文和片。
1的静物很棒,感觉吹口气,旧尘飞扬。9很珍贵,上海好男人!10,赶上了,天然的frame! 赞!
Sweetie遐思 发表评论于
Me2, 永远的情结。我们原来时一个区域的,而且又是如此之近。我刚从上海回来,还在“上海滩”茂名路店买了件衣服,之中有一段小插曲,所以当看到你的第二张相片时,往事又回来了,呵呵。“永庆里”在什么路之间?我怎么回忆不起来。严格说来,我们过去荡淮海路一般走到妇女用品商店就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