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军二战建功史:逾两万人,占全美华人的20%入伍参战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华裔美军二战建功史:逾两万人,占全美华人的20%入伍参战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烟已消散了65年,但战争的回声仍不时传到人们耳畔。作为主要参战方的美国,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缅怀牺牲的将士,向健在的二战老兵致敬。在不久前的退伍军人节,圣地亚哥华人小区也拿出了一份献礼——当地中华历史博物馆编纂出版的《透过英雄们的眼睛》一书(英文书名《Through the Eyes of Heroes: A Tribute to San Diego‘s Chinese American Veterans》)。


华人参战逾2万

这本193页的新书图文并茂,资料齐全,是二战期间华裔美军建功立业的写照。虽然所收录的人物仅限于家住圣地亚哥的老兵,但他们的经历足以显示华裔在二战中对美国的不凡贡献。据此书记载,当年旅美华人仅占全国人口的0.1%,但响应政府召唤,毅然从军参战者超过2万之众,占全美华人的20%左右。这样高的入伍比例,最能反映华人与侨居国休戚与共的襟怀及觉悟。

圣地亚哥中华历史博物馆从1996年开馆以来,每年均邀请华裔美军老兵前去餐叙。但出席人数逐年减少,老兵们渐入遐龄,不良于行者、撒手尘寰者比比皆是。馆长庄绍文和也是二战老兵的驻馆历史研究员李国光意识到,必须以“抢救”的速度搜集华裔美军数据,决不能让这些史实湮没于历史的潮汐。


李国光走访老兵收集资料

李国光随即踏上了走访老兵们的旅途,但对经费匮乏、人力有限的历史博物馆而言,完成这项工程谈何容易。更不消说战后数十年物换星移,老兵们各散东西,虽然军方有服役纪录,但要逐一查访,仍只能靠打听,有时简直就是靠运气。

但李国光穷十余年之功,终于完成了这项困难的使命。如今收入这本新书中的是37位二战期间(1941-1945)参加美军的圣地亚哥华人子弟的简历、今昔照片与战地生活回忆,外加一位早在1917年就从军、为美国奔赴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广东开平籍老兵Tom Moon Yin。没有人记得他的中文名字,但许多人记得,他战后回到圣地亚哥,就在离当今历史博物馆不远的市中心K街开了一家“胜禧”洗衣店(Sing Hi Laundry),直到1936年店铺毁于一场火灾,他才不知所终。


1861年就有华人参加美军

李国光说,华人为美国从军,早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就被加载史册。1861年,一名以“约翰”为名的华人加入纽约步兵团,随即参加1863年的盖茨堡战役(Battle of Gettyburg),并在这场决定南北战争胜负的激战中英勇捐躯。73年之后,海军官校毕业生的名单中出现了第一位华人钟云的名字,之后又有刘姓华人成为陆军第一位华裔少将。


方周明负伤未获勋章

在圣地亚哥这37名华裔二战老兵中,战斗经历最传奇者首推广东出生、14岁赴美的方周明。他1944年入伍成为炮兵,随军从法国打进德国本土,赶上了德军在比利时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攻突围之役。战斗打得相当惨烈,连炮兵都配发了短枪,以应付敌人冲到面前的状况。结果方周明腿上挨了一枪,送到后方抢救,醒来才知道枪伤是战友不慎走火所致,他因此无缘获得专为负伤官兵颁发的“紫心勋章”。


谭振瀛转战缅北丛林

曾任圣地亚哥中华会馆主席的谭振瀛曾在中缅印战场与日军较量,跋涉于被称为“天下第一险径”的缅北丛林,为盟军战略大后方修筑滇缅公路。战后谭振瀛回到圣地亚哥老家,又因创办“和致祥”连锁超市(Woo Chi Chong Market)而出名,并购置了许多物业,成为华商大户。


谭氏子弟九人投效军旅

这37名二战老兵中,来自圣地亚哥的老侨谭氏家族(Hom Family)者多达九人,而在美国陆军第555飞行中队服役者则有六人。谭氏家族的子弟奋勇从戎、第555飞行中队华裔士兵众多,今后都有可能成为史家深入研究的题目。《透过英雄们的眼睛》一书出版后很受欢迎,更被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日裔部长埃瑞克-新关(Eric Shinseki)称为“对历史的特别贡献”。

[ZT]
唵啊吽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aborlaw' 的评论 : 你有所不知。由于《排华法案》美国长期禁止华人的妻儿入境,唐人街那时候基本是光棍城,华人基本都是劳动力,没有家庭负担,20%从军完全有可能。而且,是抗日呀!也是为了大洋彼岸的父老乡亲。
老生常谈12 发表评论于
没核实,但相信这个数目。美国的排华法案对华人移民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因是盟国,开始好些。
laborlaw 发表评论于
二战是美国只有十万华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