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
北京小吃號稱二三百種,但是最具京味兒的,也就是非北京人聞到或嚐到會皺眉頭,大呼受不了的就那麼幾種。首推的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豆汁兒,這“汁”字一定得唸兒化音,不然就少了那麼點京味兒。豆汁兒色澤灰綠,稀稠適度,初聞到豆汁兒有那麼一股酸餿的味兒,是因為這豆汁兒根本就是作澱粉的綠豆殘渣發酵而成,喝到嘴裡味酸帶甘。喝豆汁兒也有講究,一定要頭鍋的,一定要燙嘴的熱,放溫了或是涼了再加熱就不是那口味了。豆汁兒的佐品是辣鹹菜絲兒和焦圈兒,一種油炸的非常酥脆的圈狀面食,喝上一口滾燙的豆汁兒,就著幾絲鹹菜,再咬上一口焦圈兒,您就齊活了。
順便說一下豆汁兒的同胞兄弟,麻豆腐,也是出自作澱粉後的殘渣,那是真正的殘渣,發酵後,熬完豆汁兒剩下的東西。咦?北京人怎麼好這一口呀?您算說對啦!這麻豆腐可不能直接入口,可能是太難吃了,得加工一下,用上好的羊尾巴油,黃醬,豆芽或雪裡紅炒至由稀到稠,出鍋後澆上一點辣椒油,那叫一個香!
再說一下因為習總書記光顧過而“身價”暴漲的另一種北京小吃,”炒肝“,跟豆汁兒一樣,這炒肝得唸作“炒肝兒”。說是“炒”,其實跟炒一點關係都沒有,曰為炒,實為燴。對啦,就是這麼怪!主要原料是豬肥腸和豬肝,具體做法是洗淨豬腸切段,豬肝切菱形片,將各種佐料,姜,八角,蒜泥用油編熟,放高湯煮熟豬腸,放入豬肝,用綠豆澱粉勾芡,所以是煮製而成,最後放入生蒜泥就成啦。在美國想這一口了,買來腸,肝做過幾何回,還真是那個味兒。
喝不慣的人總覺得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君不知這“逐臭之夫”幾乎遍佈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比如安徽的臭鳜魚,臺灣的臭豆腐,廣東的臭榴蓮,寧波的臭冬瓜。外國的如冰島的腐爛的鯨魚脂肪和鯊魚,法國的blue chees,瑞典的腌鯡魚等等,等等。有的不知要比豆汁兒,炒肝兒臭上多少倍,還不都是逐臭之夫們口中的美味嗎?世界之大,無臭不有,只要嚐到了它的香,也就顧不上它的臭了。
東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