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桥 李提摩太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Timothy Richard

余文生

寄居时期:1782 - 1834

在华时期:1807  1834

中国基督教宣教史早年有“戴德生路线”和“李提摩太路线”之争。笼统而言,前者集中传讲“福音内容”,后者则看重在慈惠和文化层面上传扬基督精神。这两条路线,以两位早期来华著名宣教士为主导,曾在中国教会历史上引起过颇长期的争论,而又以前者较为中国教会所认同。进入21世纪,时而势易,看来这两条路线可以并行不悖,同样彰显神的荣耀。由于戴德生较为中国信徒所熟悉和接纳,认识李提摩太的人就不多了。其实,在中国教育文化史上,李提摩太占下了重要席位;在中西文化沟通上,穿针引线,功劳不可忽视。他终身以传教、服务为念,留下佳美脚踪,亦值得后世人学效。

提摩太牧师(Timothy Richard, 1845-1919),出生于英国南威尔斯省。父亲务农,是一位事主敬虔的忠厚长者和浸信会执事。母亲个性温柔良善,份属娴静淑女。李提摩太自幼受到父母的基督化教育熏陶,养成富有爱心,乐于助人,品格良善,正人君子的性格。年青时候在一次全省奋兴布道大会中受感动决志信主。在神学院攻读期间成绩斐然,尤以希伯来文一科考列榜首,荣获校方特别奖赏。尚未毕业,国内知名教会即来信聘请,然而他已经立下决心要到中国传福音,唯有婉言辞谢。

立志到中国传道

李提摩太于1869年受聘为英国浸礼会宣教士,随时准备接受差派前往海外。同年1117日由利物浦起程到中国,当时年仅24岁,是一位干劲十足的小伙子。经历差不多三个月悠长旅程,终在1870212日抵达上海;稍事休息再转船前赴山东烟台,此乃他日后在中国传扬主耶稣福音的基地。嗣后,他亦游行布道于东三省、华北及山西一带。在中国事奉长达45年,心无二用,贯彻始终,谨守岗位。

除传福音外,亦兴办出版事业,发行报纸杂志,且著书立说,将西欧学术思想介绍给中国士大夫。创设高等学府,作育英才,引进西方文明,沟通中西文化。又协助赈济旱涝祸害,让千千万万灾民重获生机。

游行布道广传福音

李提摩太万里迢迢由英国经历几许艰辛来到中国,首要目的乃希望将耶稣基督救赎世人福音,介绍当时仍处十分落后的中国老百姓。他以山东烟台为基地,西向山东内陆,北朝奉天和吉林等省份游行布道。由于抵达中国未几,不谙当地语言,进行起来困难重重,需要雇请本地人随行协助。苏格兰一差会亦差派李烈宣教士加入帮忙。

这些区域以前甚少外国人出现,看见他们黄发、碧眼、勾鼻都感到十分怪异,心自然产生戒备。抵达村镇投宿,往往引起一阵骚动。客店主人总是心怀惧怕,不敢接纳。因此每次都要花费一番唇舌始能解决两餐一宿,其不便之处非亲历其境者难以明白。

两位宣教士冒着种种不便,更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锲而不舍地作工。向乡民派发书籍和《劝世文》,工作十分辛劳,可惜收效不彰。后来改变计划,拟在烟台租用房屋开办礼拜堂,以逸待劳俾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然而在洽租时却遭到当地人士强烈反对,向拟出租房产的业主百般辱骂,并在其住宅大门涂抹粪便以示抗议。最后迫得经由英国领事馆出头向政府交涉,始能勉强达成愿望。自从有自己的礼拜堂后,所招来信众多属知识低下、生活贫困之辈,只希望从宣教士身上得些利益。因此,李提摩太认为传福音应从上流社会和知识界人士入手,遂引发日后办报兴学的动机。

赈济旱灾惠及饥民

山东省于1876年春大旱,农作物歉收,人心惶惶。李提摩太本着耶稣基督怜悯世人的善心,协助政府下乡赈济灾民,并将《劝世真言》张贴街头,劝人悔改归向真神,此举令不少人大受感动。两年后山西省所遭逢的旱灾更为厉害,连续两年涓滴全无,以致饿殍遍野,令人惨不忍睹。李氏透过上海差会向国外呼吁救援,参照以前在山东赈灾的经验,并取得朝廷高官李鸿章颁发的公文,携备赈灾款项向山西太原进发。起初不为当地政府所看重,后来发觉李氏不辞劳苦,每事躬亲办理,井井有条,而他向海外吁请的救济金亦大量源源而来。自此,李提摩太受到政府高官赏识和敬重,李鸿章拟赠送一官衔酬谢其辛劳亦为李氏婉拒,嗣后两人因此而建立起深厚情谊。

兴办山西大学

拳匪之乱起于1900年、惊动整个中国,不少省份的宣教士惨遭杀害,山西省亦不例外。当事件平息后,官方与李提摩太共商受害宣教士赔偿问题,他藉此时机显明基督精神,不要以仇恨相报。因为生命诚可贵,不是赔款就可以抵偿。但这次中国实在犯了大错,应当取山西省拟支付的赔偿款项移作兴办一所大学,俾能开导民智,以后不会再次作出这类野蛮仇视教会的愚妄行为。山西大学遂于这种情况下兴办而成,影响所及,其他各省份亦相继学效。此举对于培育人才发挥宏大力量。

启迪清廷政府

普通外国宣教士在中国期间,只着重宣扬基督教义,以传福音为己任,甚少与政府高官打交道。然而李提摩太则广结当时权贵,如李鸿章、翁同和、山西巡抚张之洞等;以至维新运动领袖如康有为、梁启超等,均成莫逆之交。他们经常以当前国计民生问题或疑难求教,李氏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倾心吐胆相授。由于李提摩太坚拒一切高薪厚禄,最后中国政府颁赠头品顶戴、二等双龙宝星、诰封三代,以酬报他对中国的贡献。除中国外,美国两间大学及威尔斯一间大学亦分别授予荣誉博士荣衔。

主理广学会

李氏于1886年由英国渡假完毕重返太原后,因与几位初来华的年轻宣教士意见不合,决定离开山西回到天津,并计划在山东济南创办一所基督教大学,可惜不获差会同意。此事颇令他失望,遂萌生脱离差会之意。终于在1890年退出浸礼差会,开始独立宣教生涯。与此同时,“广学会”创办人韦廉臣牧师去世,会务乏人主持。李提摩太遂于1891年接替工作,在上海主理“广学会”。所发行两大刊物为:

1. 《万国公报》-着重介绍西方最新知识和思潮。

2. 《中西教会报》-藉此报导中外基督教发展情况。

此两份报刊均为中国报业史上重要先驱刊物,并为日后中文报刊之蓝本。两刊物均负灌输西方文化责任,译述欧西学术思潮介绍国人,深得社会高级知识份子接纳。当时中国维新份子,以至清廷“洋务运动”的主力人物,均深受影响。1916年李氏主理“广学会”25载,年老体弱,需要请辞之时,已发展成为聘用六位西欧人士及18位华人同工长驻工作的机构。出版大小书报刊物百余种,全国发行。中国官绅与高级知识份子,深受其影响者多不可计数。

婚姻家庭女儿

李提摩太于1878年在烟台与苏格兰长老会派来的女宣教士马小姐结为夫妇,婚后育有四位女公子,同往山西太原传福音,并在当地开办孤儿院、女子学堂等;又创立天足会,鼓吹改革缠足恶习,将无数乡村女孩从苦难中拯救出来。19033月,李师母不幸染上恶疾,药石无灵,于同年7月去世。19148月,李提摩太邂逅伦敦会一位女医生泰姑娘。她已来华廿载,先后在厦门及上海工作。晚年的李牧师与这位晚婚的女士思想兴趣契合,遂结为连理。因年迈体弱,1916年春,医生劝李提摩太回国休养。在英居住三年间,仍经常到处演讲,并完成其自传《亲历晚清45年》,成为该段历史重要的文献。最后因身体虚弱,于1919417日辞世,终年74岁。

参考资料:

1.  《李提摩太传》,苏特尔着,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87年再版。

2.  《清末寓华西教士之政论及其影响》,黄昭弘着,宇宙光1993年初版。

3.  “晚清大变局中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新浪读书》网页:http://book.sina.com.cn/excerpt/eduhissz/2005-08-08/1206187870.shtml

4.  “回到李提摩太的时代”,《南方报业》网页: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dsb/ydzk/200509260608.asp

5.  “十九世纪下半叶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真理辩正》网页:http://www.cftfc.com/churchhistory/Big5/history/27.ht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