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上将全面解读中国国际战略

兵者,国之大事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PLA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上将资料图

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上将全面解读中国国际战略

来源:人民网-解放军报社《国防参考》2014年1月24日

原标题:为实现中国梦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孙建国海军上将

刚刚过去的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国际战略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国际战略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年伊始,本刊就此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孙建国海军上将进行了专访。

孙副总长在访谈中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国际战略推进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一年,我们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把握世界格局演变和中国发展大势,着眼时代主题和国家战略全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展现了中国智慧,树立了中国形象,彰显了中国气魄,发出了强国声音,提升了大国地位,增强了中国的战略主动,开创了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局面,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与时俱进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

记者:建国以来,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的国际战略思想。请您就此作一回顾。

答: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我们党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在国际战略领域提出了许多重大思想和论断,有力指导了对外战略实践。

毛主席建国初期提出“一边倒”战略思想,为新中国获取国际承认和社会主义阵营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性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国对外政策基石;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国际形势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实际情况,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取得积极效果;70年代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思想和“三个世界”理论,实现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对外战略的新局面。

邓主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80年代末90年代初,针对当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实际情况,作出“旧的格局在改变、新的格局还未形成、中国是多极中的一极”等重大判断,指明了世界力量结构演变趋势及中国所处的地位;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政策;强调“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为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提供了重要指导。

江主席明确强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并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深化了对时代主题的理解认识;作出“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大判断,为科学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提供了基本依据;提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等重要思想,为推动国际关系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倡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树立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胡主席鲜明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本方略,为丰富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贡献;提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体现了中国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新思路、新主张;更加明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反映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提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确立了中国的新型国际合作观和利益观。

对习主席关于国际战略创新思想的理解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指导中国国际战略实践中,提出了哪些新的战略思想和理念?请您谈谈感受。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着眼有效应对复杂深刻变化的国际战略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宽广的战略视野、深邃的战略思考、进取的战略气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与毛主席、邓主席、江主席、胡主席的国际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实现了中国国际战略思想的创新发展。初步学习梳理,至少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明确提出“中国梦”重大战略思想。习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多次阐明其国际内涵,强调“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这一重大理念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认同,赢得了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欢迎支持。

二是赋予“独立自主”政策新的时代内涵。习主席强调,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体现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彰显了新形势下坚持“独立自主”政策的新理念、新内容。

三是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习主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在以往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三个主题词的基础上,增加了“共赢”,为时代潮流增添了新内涵。

四是深刻阐述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新态势。习主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这些重大战略判断对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力量消长大势和分化组合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是提出“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习主席积极倡导各国坚持同舟共济,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世界发展迈上新台阶。“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新型全球价值理念,体现了大国的使命担当。

六是丰富深化国家利益观内涵。习主席强调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是我们必须维护的根本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充分表达了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七是深入阐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理念。习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庄园会晤”时,精辟阐述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破解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有一战的历史宿命,对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启迪。

八是全面规划经略周边新蓝图。2013年10月,党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确立了今后5至10年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特别是“亲、诚、惠、容”四字理念,充分展现了我国谋求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包容大度与宽广胸襟。

九是提出树立正确义利观。习主席秉承中华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着眼加强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强调政治上坚持正义、秉持公道、道义为先,经济上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帮助各国实现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正确义利观树立了中国公道正义的国际形象,是新形势下中国得道多助的重要基础。

十是要求统筹各种资源手段运筹国际战略。习主席强调要做好统筹兼顾,组织和协调好方方面面,注意发挥各自优势,把外交工作办得更好。这有利于通盘筹划、统一指挥、统筹实施,保证了我国对外战略意图的顺利实施。

全方位推进构建我国国际战略总体布局

记者:过去一年多来,面对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国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党中央、习主席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构建国际战略新布局?

答:一年多来,党中央、习主席以高超的驾驭全局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精心规划,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等各领域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形成更加全面均衡的战略布局。

一是积极运筹大国关系,确保战略全局稳定。妥善处理好大国关系对我国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积极运筹、全面推进同各大国关系平稳发展。着力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美两国元首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进行了8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习主席用三句话对新型大国关系内涵进行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习主席既强调两国共同利益和我方合作意愿,又不回避矛盾和分歧,推动会晤取得一系列重要积极成果。特别是双方确立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美元首“庄园会晤”是一次战略性、建设性、历史性会晤,对我国运筹战略全局、争取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习主席将俄罗斯作为首访首站,凸显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习主席明确宣布“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习主席成为首位参观访问俄国防部及联邦武装力量作战指挥中心的外国元首,显示了中俄两国的高度战略互信。2013年,中俄进一步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成功举行联合军演,稳步推进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俄保持了密切协调,共同推动叙利亚“化武危机”得以缓解。近期,中国派军舰与俄罗斯等国军舰共同为运送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船只提供护航。这是中俄加强协作的又一成功范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新发展,为新形势下大国及邻国之间深化互信合作树立了典范。

二是全面拓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巩固周边战略依托中国同周边国家命运相连、利益攸关,中国和平发展的根基在周边。新形势下,我国能否与邻国保持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对实现中国梦至关重要。一年多来,我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努力使周边成为同我国政治关系友好、经济纽带牢固、安全合作深化、人文联系紧密的可靠战略依托。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就任后首访首站选择的都是周边国家。我国同周边21个国家开展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级别交往,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南亚两大经济走廊”等重大合作倡议,有力引领了周边形势发展。通过一系列战略实践,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全面提升,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成为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

三是着力提升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水平,夯实对外战略基础。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诉求相近、理念相通。党中央不断深化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坚持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巩固我国在非洲的传统影响。2013年3月,习主席对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进行访问,并在南非会见了非洲1/3国家的领导人,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访就踏上非洲热土的范例。习主席讲到,“非洲雄狮正在奔跑,21世纪将是非洲的世纪”“中国发展好了,非洲发展会更顺;非洲发展顺了,中国发展会更好”“走什么路,非洲的事情要由非洲人说了算”。这些语言极富亲和力、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在场的非洲国家领导人,既入耳又入心,赢得普遍赞誉。提升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整体合作水平。2013年6月,习主席第二次出访即远赴拉美,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并与加勒比地区8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释放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始终命运相连的重要信息。无论是有1亿人口的大国,还是只有几万人口的小国,习主席都以诚相待,收到很好效果。我国全面发展与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友好合作,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整体布局中的战略基础作用。

四是利用多边舞台推出中国方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一年多来,我国抓住国际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多边舞台和机制,发挥我国兼具发展中国家、全球性大国、新兴市场国家等多重属性的战略优势,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在议程设置、议题选择、规则制定和机制建设上阐述中国主张,宣示中国理念,发出中国声音。在20国集团领导人圣彼得堡峰会上,习主席短短8分钟的发言,站在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平衡及可持续增长的高度,提出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等一系列新理念,描绘了一幅世界经济发展蓝图。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习主席阐述了中方一系列重要倡议,引导各方进一步弘扬“上海精神”,建立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相互支持。通过科学运筹,主动发声,我国进一步增强了国际事务参与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

着力营造有利向好的大周边战略格局

记者: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年多来,我们是如何加强周边工作战略筹划和全面部署,主动营造有利向好的大周边战略格局的?

答:2013年,党中央把周边作为外交优先方向,通过一系列战略运筹,全力稳定和拓展周边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塑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周边战略环境。

一是着力避免朝鲜半岛生乱生战,维护东北亚地区总体和平稳定。朝鲜半岛核问题一直是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势的重大热点问题。2012年底至2013年上半年,朝鲜接连发射卫星、进行地下核试验,美韩强化军事部署,半岛紧张局势一度加剧。面对这一局面,中央积极劝和促谈,力推局势转圜。2013年5月,金正恩特使崔龙海访华。习主席明确指出,朝鲜半岛无核化和持久和平稳定,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不管局势如何变化,有关各方都应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同时,我国领导人利用通电话、会晤等各种机会,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做美韩等国工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紧张局面有所缓解。

二是努力开拓中巴、中印关系新局面,我国扩大向西开放面临更大机遇。巴基斯坦是中国的重要邻国和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李克强总理首访国家之一。访问期间,李总理与巴朝野、军政领导人广泛接触。双方就深化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印度是我国西部最大邻国、重要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2013年中印首次实现自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年内互访。李总理访印期间,双方一致强调中印互为伙伴而非对手,向世界发出两国愿携手共进的强烈信号。印度总理辛格于2013年10月中旬回访中国,就深化战略合作进一步达成广泛共识,并签署首个《中印边防合作协议》两国关系逐渐步入稳定和快速发展轨道。中巴、中印关系的新发展,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深化拓展与南亚国家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全面提升我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水平,开创丝绸之路共同发展新纪元。习主席出访中亚四国,并出席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巩固了我国与中亚国家战略合作。此访中,我国与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哈萨克斯坦进一步深化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条约》,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战略伙伴关系。习主席提出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得到了四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和积极支持。习主席“中亚之行”开启了我国与地区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新前景,谱写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四是大力推进与东盟全方位合作,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2013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习主席访问印尼、马来西亚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明确了中国—东盟关系长远发展目标,传递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休戚与共、携手共进的坚定信念,为双方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李总理赴文莱出席第十六次东盟(10+1)系列领导人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越南三国期间,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未来10年中国—东盟关系的“2+7合作框架”。这些倡议内容实、分量重、涵盖广,展示了中国愿与东盟携手开启新局面的政治意愿,引起东盟国家热烈反响。

记者:在钓鱼岛、南海等问题上,党中央如何应对安全挑战,坚定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

答:近两年来,特别是2012年4月菲律宾军舰袭扰抓扣我在黄岩岛海域正常作业的渔民,以及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日益突出。2013年12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不顾各方反对悍然参拜了靖国神社,并提出“建立强大日本”的目标;日本密集出台二战后首部《国家安全战略》、新版《防卫计划大纲》等安全政策文件;日本内阁和自民党一再发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论调。这些动向都反映出安倍内阁企图否认侵略历史、摆脱战后体制束缚的危险倾向。

党中央坚持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家核心利益,坚定维护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鉴于日本无视历史和客观事实,不愿面对中日关系存在的问题,并不断采取示强和挑衅行动,我坚决不安排两国领导人会晤。2013年9月5日,习主席出席“圣彼得堡峰会”时与日本首相安倍进行了简短交谈。习主席强调,中方愿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继续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但日方应正视历史,正确处理钓鱼岛、历史等敏感问题。习主席既深入阐明了我方原则立场,又一语点破了中日关系面临严重困难的症结所在。针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行为,我方也予以了坚决回击。外交部发言人强调指出,中方将坚决应对日方的任何挑衅行为,中国人民不欢迎安倍,中国领导人也不可能与其对话。同时,实现了我国对钓鱼岛海域空域的常态化巡航,进一步加强海上维权执法;划设并有效管控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力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国防安全在南海方向,经我国多方努力,与东盟国家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框架下启动了“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推动南海问题开始降温。

主动担当大国责任,自信展示大国风范

记者:对去年中国一系列国际战略实践,国际社会好评不断。您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近年来,一些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我坚守担当,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处理各类热点问题,有力塑造了公平正义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巴以问题由来已久。我们从政治和战略高度顺势引导、积极斡旋,促成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2013年5月同期访华。习主席会见阿巴斯时提出中方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这是中国领导人对巴以问题这一“世纪难题”给出的“中国答案”,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面对伊朗核问题出现的难得对话良机,我国领导人多次直接做相关国家领导人工作,谋求共识、弥合分歧,推动有关各方签署阶段性协议,实现了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性进展

在一系列国际战略实践中,习主席坚持坦诚交往、务实沟通,不断深化与外国领导人和民众的交流,充分展现出自信开放、亲和力强的风格特点。出访中亚期间,四国总统几乎全程陪同习主席活动。元首们多次长谈,纵论古今,回顾历史得到启示,面向未来规划蓝图。通过“做朋友、成知己”,习主席与各国元首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友谊,为推动双方政治关系和务实合作实现全面战略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每到一地,习主席都广泛接触普通民众。他同特多乐手一起敲奏钢鼓,走访哥斯达黎加农户。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习主席讲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一生动鲜活但又深刻睿智的话语,赢得了各界人士的由衷共鸣,显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领袖风范和良好大国形象。

在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积极开拓中国国际战略智库工作的新局面

记者:作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新任会长,您对在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开拓战略学会工作新局面有何设想?

答:当前,我们正站在推进中国国际战略的新起点上,战略学会发展面临大好机遇,要与时俱进、拓展职能、扩大影响、勇于创新,进一步发挥好“战略智囊”作用。

一是把握新形势下战略学会的职能定位。进一步发挥好对外交流平台作用,全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进一步发挥好国际传播平台作用,切实做好增信释疑工作;进一步发挥好深化友谊平台作用,积极培育知华友华力量;进一步发挥好战略咨询平台作用,不断提升战略研究水平。

二是明确新形势下战略学会的研究重点。深入思考国际战略形势大变局,充分认清国际力量分化组合、大国竞争角力的发展态势;关注涉我主权安全重大问题,切实搞清我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与潜在风险挑战;跟踪掌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和新兴领域军事竞争发展趋势,力争拿出较为系统客观、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是加强新形势下战略学会的自身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充实研究力量,打造高层次、高水平研究人员群体;优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工作效益;规范对外交往,提升对外交往质量,努力构建具有全球战略视野,具备很强的超前思维和战略研究能力的高质量智库。(吕德胜、仇学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