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情感小说《花开问(十二)私塾先生》

青春的草稿,偶然间从书架上跌落,打碎了记忆,一同散落的还有那帧手绘书签……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花开问(十二)私塾先生




    写在前面:前几天去圣地亚哥,这一集是我在飞机上写的,回来输入电脑。由于是原始的笔纸写作,感觉还真的有些不同。


    

他乡到他乡的旅途

行囊中裹着浓浓的思念

感觉离你越来越近

已在万米之上的云端

异域的飞雪与鲜花

模糊的时空,横在你我之间

怀里,你的体香依稀

可你却走得,比天涯还要遥远

你那现在是什么季节

有你的时候总是花儿正艳

你那的冬天冷吗

姥姥的绣花鞋,是否依旧把你陪伴

 

 


   每年春秋换季的时候,小七儿都要生一场病。云帆到梨树沟的那年秋天,小七儿是在秋收前一天病倒的,这样云帆就被安排到其他家照看。从云帆到那家的第二天起,她就吵着爸爸要回高奶奶家。到了第九天头,小七儿还没完全好,姥姥就让云帆先回来了。半个多月时间,小七儿才算好利索,另外两个孩子也返回到姥姥家。

 冬天,芳芳偶尔来上课,由于天冷,小七儿的“旁听”也终止了。姥姥知道杨炳钊还在教芳芳和云帆,但她知道杨炳钊躲着大家,也躲着姥姥姥爷,姥姥也就没好意思开口让小七儿跟着学。

 看小孩的空闲时间,姥姥要给小七儿的大姐亚琴、二姐亚兰每人做一双女孩子穿的棉鞋。这一次,姥姥心疼小云帆,也准备给小云帆做一双。在看云帆的时候,已经量好了尺寸。尺码稍大一点,照着一双鞋小云帆能穿两年准备的。天气变冷,有一天,杨炳钊接云帆的时候姥姥说:“小杨,这里冬天冷,小孩子要穿棉鞋,如果到外面玩,一定要有一双棉水靰鞡。这小女孩呀,脚更不能着凉。”

“谢谢大娘提醒。我到是知道我自己该有一双棉水靰鞡,没想到我女儿也要一双。”虽然有意与姥姥一家保持距离,但他有话还是实说的,他真的没想到小姑娘还要穿棉水靰鞡的事。

“我还有两个外孙女,就是小七儿的两个姐姐。女孩吗,冬天不能总穿水靰鞡。每隔一年,我就给她俩做棉鞋。今年给她俩做的时候也打算给云帆做一双。”由于担心杨炳钊拒绝,姥姥解释得这样详细。

“不麻烦大娘了,我自己想办法。”

没想到杨炳钊还是一口回绝了,姥姥有些生气:“这事由不得你说了算。小女孩又好美,又是没妈的孩子,你不知道心疼啊?鞋样、绣花样我都给云帆描好了。这鞋你到哪都买不到。做鞋的事,是我和云帆我们娘俩的事。你小杨要与不要,这双鞋今年冬天一定要穿到云帆的脚上。”姥姥的口气坚定,容不得杨炳钊不同意。杨炳钊张了张嘴,也没说出什么。

 

冬天小云帆穿上这双鞋的时候,杨炳钊对这双鞋的手工赞叹不已,简直就是一双工艺品。底是麻绳纳的布底,大约有半寸厚,麻绳粗细、走线都很均匀。两只鞋,四个帮绣的是一样的图案:七片叶、三朵开的花、两朵半开的花、一个花骨朵。其实杨炳钊也一直陷在自己的心事里,他并没有注意到姥姥家的门帘、枕头顶都是绣花图案。另外的精美之处,鞋口是一圈动物的毛皮,这个样式放到今天,也绝对是一个流行的样式。杨炳钊不知道那是什么毛皮。其实那是姥姥从小七儿的狼皮褥子上剪下来的两小条镶到云帆的棉鞋口上。这双鞋,云帆喜欢得不得了,杨炳钊也非常感动。

 小七儿看到这么漂亮的鞋就问姥姥:“姥姥,你给云帆做的鞋真好看,也给我做一双吧。”

 姥姥说:“那是小女孩穿的鞋,你一个小小子,穿水靰鞡就行了。”小七就天天缠着姥姥要。姥姥没办法,给他也做了一双,每个面上绣了一只小狗。

 那个年代,知青和村民相处得小心翼翼,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得小心翼翼地相处。大年三十那天上午,姥姥去了刘家大院的大门口三次,下了好多次决心,最终还是没有进院,没有请杨炳钊父女俩一起过年。杨雨祺来找过,说高贵东让去她家过年,杨炳钊说服了杨雨祺,他们爷俩哪也没去,就在这个新家过的年。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农闲季节,小七儿和云帆都长高了一些,云帆还比小七高出小半头。杨炳钊还给芳芳和云帆讲课,小七儿还在外面“旁听”。有一段日子,杨炳钊讲《劝学》,事实上也不算讲了,他是想训练一下孩子的记忆力。云帆六周岁,芳芳七周岁,讲《劝学》还早一点。他这几天,每天重复讲解,领着背诵。有一天,两个小女孩正在背诵《劝学》,小七儿也跟着背诵,原来是小声,后来声音大了起来。杨炳钊慢慢地走近窗子,看到小七儿坐在地上,手拿一根小树枝,一边背诵,一边用树枝一个个地点着石头,语调、语速都是在模仿自己:“……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杨炳钊注意到小七手中的小棍有节奏地在一个个小石头上移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更让杨炳钊惊讶的是,小七儿连他的讲解都背诵出来:“这蚯蚓没有爪子、没有牙齿,没有强有力的筋骨,但它向上却能吃到地面的土,向下能喝到黄泉的水,为什么呢?是因为它用心专一……。”云帆和芳芳背诵的声音已经停止,小七还在那自言自语,而且神情很专注,也没看到杨炳钊在窗口看他。背诵完了之后,自己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晃着头,自己问自己:“没有爪子、没有牙,还没有筋,这蚯蚓是什么呢?毛毛虫?”小七儿显然已经进入了自己的问题情境:“难道是长虫?泥鳅?还能是曲蛇?”一边说着,一边小跑着出了刘家大院,带着疑问去找姥姥。

        杨炳钊知道自己讲课时,小七儿在窗下玩,其余别的,他对这个小孩子近乎熟视无睹。刚才小七儿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他的注意。望着小七儿往外跑,才看清楚,小七儿的腿有点弯,跑起来还不太稳。看姿势就知道严重缺钙。他还注意到这小孩有一个大勺子。杨炳钊第一次仔细观察这个孩子,正在琢磨着,小七儿已经得到答案返了回来。为了不打扰小七儿听,他退回到原来位置,教两个小孩加减法。他一边教着,一边注意窗外的动静。这时他注意到小七儿在小声重复着他的讲解:“三个萝卜加四个萝卜是七个萝卜,那么三加四等于多少呢?……等于七……。”

        第二天早饭后,芳芳还没来,杨炳钊对云帆说:“帆帆,爸爸去西院高奶奶家,一会就回来。”云帆说:“我也要去。”这样,父女俩向姥姥家走去。

 进院时,听到姥爷说:“把铁锯给姥爷拿来。”

“姥爷,要锉不?”小七儿一手拿着铁锯,一手举着锉问。

“等掰完料再用锉。”

        听祖孙俩对话,就知道小七儿经常和姥爷一起做这样的活动。由于杨炳钊的有意思疏远,姥爷农闲时破板、做木工活的事,也没与杨炳钊讲过。如果今天他不到姥姥家,他还不会知道。

        姥爷正在做的是伐据,杨炳钊第一次看到破板用的锯这样大。这伐锯的工序是切锯齿、掰锯料、锉锯齿、去锯锈。

        小七儿看了一眼云帆父女俩,向他们笑一笑,也没说话,继续他手中的事。一会问:“姥爷,这墨斗盒要加墨汁吗?”
       
“今天不用加墨汁,只伐锯。”

        墨斗盒是将木头锯成板时,掉线用的。这个,杨炳钊也没看到过。杨炳钊问姥爷,姥爷给他讲解着:“平时看到的木板,是从圆木锯的,东北叫破板。破板就要用这大锯。破板的大锯要两人用,木头放到脚手架上。师傅在上边,帮手在下边。根据所要木板的厚度,这木头要打好线,也叫掉线。”

        杨炳钊听得很入迷。姥爷停了一下接着说:“掉线用的就是小七儿手中的墨斗盒,小七儿,把墨斗盒拿过来让叔叔看看。”小七儿拿着墨斗盒跑过来,姥爷把墨斗盒绳头固定在木头上。

        “姥爷,加墨汁吗?”小七儿又问一次。

        “去拿来吧。”得到姥爷的允许,小七儿跑回屋内拿墨汁。屋内,姥姥正在给云帆梳头。编了好多小辫。小七儿跑出来给墨斗盒加墨,姥爷嘱咐一声少加点。等小七儿加完,姥爷把墨斗盒拉到木头的另一端,之后叫小七儿拿稳了,自己到中间,把线轻轻地垂直提起,墨线就打到木头上。

        杨炳钊看着感叹,这真有学不完的东西,这种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掉线方法是那么科学,又是那么容易操作。

        “横头的底下也要掉上线,让四周的线在一个锯口上,这要点水平。如果不直不平,至少两块木板就成废材了。”姥爷一边演示一边解释着。

        “就是让四周的线在一个平面上。”杨炳钊插话。

        “对,还是读书人,有文化,一下子说到点子上。”

        “哪里哪里,大爷做的,我今天第一次看到。”

        “读书人学东西快,如果你想试把试把,今天我伐好锯,明天就开始锯了。”

        “我想试着学一学,明天我来看。”杨炳着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小七儿。他注意到,小七儿无论是听姥爷说话,还是帮姥爷做事,都全神贯注。这时,姥姥领着小云帆出来,看着云帆的头梳得漂漂亮亮,杨炳钊非常高兴,心里也很感慨。每次姥姥给云帆梳洗打扮,云帆都会兴高采烈。他还在走神的时候,听姥姥说话了:“小杨啊,农闲的时候,你自己不来,也不让孩子来。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你是有什么事吧?”

        姥姥的问话,把杨炳钊造个大红脸,这才想起他来的目的。“大娘你说得我有点不好意思了,你也知道,像我这种右派知青的身份,做事要尽量低调,这样才能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如果做事不小心,就会惹起祸端。去年秋收后,我教云帆识点字,芳芳也跟着学点,我也没敢叫小七儿跟着一起学。”杨炳钊如实说了出来。

        “我们理解,这个时候,保护好孩子和自己是你应该做的,小七儿还小,上学时再学也不晚。”

        “有大娘这句话,我非常高兴。”

        “话说到这啦,有事你就别见外。”

        “要说学习的话,这孩子已经不小了。”之后,杨炳钊把昨天小七儿背诵《劝学》的事说了一遍。

        “怪不得吗,这几天小七儿回来,嘴里总是叨咕着什么,我也不懂。昨天回来问我蚯蚓是什么,我们这叫曲蛇,他不知道。我话刚说完,他就又跑了。”

        “是呀,孩子很聪明。以后进屋跟我学吧。”

        刚听到这句话,姥姥没反应过来。当她明白杨炳钊的意思后高兴地说:“那可谢谢你啦!请接受我替小七儿父母的一拜。”说着,就要向杨炳钊鞠躬。

       “大娘,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呀。”杨炳钊一边说着,一边慌忙拦着姥姥。这时,姥爷说话了:“小杨,你就别客气了,这是我们找都找不到的。如果你不接受,小七儿和你的师徒关系也成不了。”杨炳钊勉强接受后,姥姥叫小七儿:“小七儿,快过来,给叔叔,不,给先生磕头。”

        “没过年干啥要磕头呀?”小七儿一问,听得杨炳钊直乐。

        “明天叔叔就教你读书识字,就像姥姥给你讲的私塾,拜师要给先生磕头的。”姥姥告诉小七儿。

        “就是学生要给私塾先生磕头。”当他明白了可以进屋和云帆一起学习,兴奋而迅速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自己站了起来。

        “大娘,这可使不得,现在这个社会不能叫私塾先生的。”

        “小杨,我给小七儿讲的故事中,有私塾先生,他就记住了。你放心吧,我们不会这样叫的,这个道理,大娘知道的。”

        “我来那天,听大娘说这孩子还没有名字。”杨炳钊说。

        姥姥接过杨炳钊的话:“是啊,小七儿没大号,从你来那天,我就一直惦记着让你给他起个名字。老许家到他们这辈,男孩范‘子’字,孩子的子。他几个哥哥叫许子东、许子忠、许子勇、许子伟。”

        “没他父母的同意,这名字我给起不中吧?”

        “没问题的,这个,我和你大爷做得了这个主。”

        “我记得大娘说这孩子三月初九的生日。”

        “你真是好记性啊。”

        “许子良,这个名字行吗?”

        姥爷先答话了:“很好的名字,我们就只想到东啊、伟啊什么的。小七儿,快谢谢杨老师,过来……”

        “行个礼”这三个字还没说出来,正在和云帆玩的小七儿跑过来跪下就给杨炳钊磕一个头。把三个大人都逗乐了。

        小七儿又回到云帆那,这次话也多了:“杨老师给我起了名字。姥姥以前说过,这私塾先生可有学问了,啥都知道。叔叔也知道好多好多知识,以后,我就叫他私塾先生。”

        云帆说:“我爸是有好多好多知识,姥姥真的说过私塾先生一定是很有学问的人?”

        小子良说:“姥姥总给我讲,私塾先生是懂得最多的人。姥姥也说了,杨叔叔就懂得最多,我以后就叫他私塾先生了。”

       “那不行吧,我爸是有很多知识,可刚才爸爸说了不让叫私塾先生。”

       “那是大人说话吧。我又不明着叫,反正最有知识的还是我师傅,我就叫私塾先生。”这小子良还没等杨炳钊教他,就已经把话说得近乎了,一听就是孩子的话。

        云帆想,高爷爷说过爸爸读书人、有文化,子良又说姥姥说的,爸爸最有知识,想到这,她也非常高兴。想到爸爸也教自己,应该像子良一样,尊称爸爸为私塾先生。想到这,云帆说:“那好吧,咱俩以后就管我爸叫私塾先生吧。可不能让别人知道,只是咱俩这样说,行吗?”

        小子良答:“那好呀,咱俩拉钩!”

       两个小孩子都伸出右手,两个小拇指拉到一起。从此后,云帆和子良就一直这样称呼杨炳钊。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这首诗是在去圣地亚哥的飞机上写的,回来时修改成现在这个样子。第一稿还是忧伤成分大。由于在圣地亚哥的景非常好,心情也很好,回来把忧伤的词去掉几个,变成现在这首。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这首诗写得很美!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碧蓝的水' 的评论 : 呵呵,你说得也对啊。新的一集已经贴出来了。谢谢你继续跟读。
祝碧蓝周末愉快!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从开始到现在' 的评论 : 欢迎新朋友!下集已经写好。
碧蓝的水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一帧手绘书签' 的评论 : 还是你改得快,那就不行我看到四双当中的一双啊。说话权在你手进里,你想写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了。
这一星期没有更新。
从开始到现在 发表评论于
坐等下集!
北美君子 发表评论于
一帧的“平凡而奇特的故事,发生在情人节”这篇很好,应该开放让我们涂鸦,呵呵。
一帧周末愉快!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松' 的评论 : 南山松好!俺们那疙瘩的确民风纯朴。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特高兴' 的评论 : 特乐好!情比诗意浓啊。
特高兴 发表评论于
好诗!情真意浓。
南山松 发表评论于
纯朴的民情,让人温暖.
一帧新周快乐!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美君子' 的评论 : 君子兄好,谢谢跟读。这一集,有好多方言加术语,可能增加了“不趣味性”。你的词写得那才叫好,还有《一代才女的灵感》,写得非常棒。祝君子兄天天快乐!
一帧手绘书签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碧蓝的水' 的评论 : 谢谢碧蓝评论!你这样评论,让故事还有点趣味。我想我已经解释清楚了,再说,小说一定会有自己的创作。就现在来看,写实的成分有七成吧。关于子良原型叔叔家哥哥的事,你改得还算快。至于绣花鞋,云帆的原型有四双而不是你说的一双。但现在还应该说有很大相似度。现在好像能说明你和你说的故事中原型有关系而关心这个故事。要不,没别的解释,我是新建的博客,访问量也不大,也看不出你还有什么别的目的这样评论。不过呢,子良说的那句话,可以找个适当的地方写进小说。再一次谢谢你。
北美君子 发表评论于
乡土味十足的亲情小说,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喜欢。
一帧新周愉快!
碧蓝的水 发表评论于
向书签问好!
早就等你写这集了,好深情的诗啊。
现在可以肯定,你写的小说原型和我说的故事是一个,我看到过姐姐,应该叫表姐有这么一双绣花鞋,现在故事的各个细节和我知道的也没太大出入。关于“子良”堂兄的事,我问了妈妈,是我记错了,和你说的一样。我和“子良”不急于联系,按照他的性格,他会找我们的。
愿生者平安、逝者安息!记得当年“子良”说过一句话:美好的爱情永远不会随风而去!哪怕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间。何况姐姐和“子良”又在一起度过那么多美好的岁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