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前些日子读到我一直挺欣赏的艺评家和策展人费大卫的文章,他把中国艺术市场商品化和高价归咎于西方资本战略炒作,我不敢苟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有太多不确定性和偶然,远非阴谋论能合理解释。我能想起的列证是美国对冲基金大鳄 Steve Cohen 在2007年买了近4千万美元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他有次在纽约三大画廊之一Gagosian Gallery 的 老板Larry Gagosian 长岛家中聚会,他问Larry, 我有1亿闲钱没处投,你有何高见?Larry 答,买当代中国画,中国是未来亿万富翁的最大产地,民族自豪感会驱使他们买回本国画家作品。两个不同领域的犹太精英谈如何赚钱想到了中国,是偶然还是阴谋乃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Steve 的中国收藏在其投资portfolio里乃 a drop in a bucket, 损失了也毫发无损,属玩票性质。2013年的Christie 和 Sotheby 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中国当代艺术家除了曾梵志外全部流拍, 我想 Steve 不会在意。

 

 

一个在近代濒临湮灭的文明古国在当今西方文化统治下能和平崛起并部分融入西方语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深奥的文化命题,不管市场如何波动,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建立了不倒的里程碑,其成因需要更多时间透析提炼,这是艺术史的任务。

 

阴谋论是中国知识分子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绕不过去的一个认知偏执,即每当遇到复杂而无法量化分析的问题,中国人习惯依赖自身体验和非求证的感性思维。

 

中国收藏家是个尚在幼年的新群体,因为年龄和教育关系,煤老板和科技新贵多半买易懂的写实作品也属情理之中,但其功利远大于热爱,当年日本企业家倾囊买下印象派作品而后几近破产的艺术冲动很难在中国发生,因为,就艺术而言,收藏和狂热是一个铜板的两面。和德国一样,日本是个艺术国家,艺术国家都有点偏执狂。而中国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我早期和艺术圈混时就意识到了这点。我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鲜有痴迷,但唯一的后悔是当时没有倾囊买一二幅F4的小作品,顿失日后发笔小财的良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