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丢掉朝鲜这个“坏孩子”

说点心里话,做点想做的事,给朋友一点安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近来,有关“历史上朝鲜是否拖累中国”这一话题,引发关注,有观点认为历史上朝鲜拖累中国,也有观点认为没有拖累。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均不够全面、不够客观。“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人们的告诫。我们应尽力避免“历史上朝鲜是否拖累中国”这一话题的影响,以便为更好地处理新时期中朝关系、主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提供借鉴。

  从历史的维度整体分析,从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箕子朝鲜(公元前11世纪建国)开始,至今三千多年的历史中,中朝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对抗攻伐的时间较短。尤其是唐朝中叶以后,中朝之间确立了良好的朝贡关系,中国不仅不再构成对朝鲜半岛国家的威胁,而且成为保证朝鲜半岛安全与稳定的关键性力量,任何对朝鲜的第三方军事入侵,都被认为是对华夏中国的重大威胁,无论中国是否愿意或有无实力,只要朝鲜半岛上发生敌对中国的外部势力入侵,中国必然应援,这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之间唇齿相依的地缘战略关系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历史和地缘战略上的一大规律。

  其次,从国家实力角度对比分析看,中国历史上几次针对朝鲜半岛采取的重大行动主要包括征讨和应援,出兵征讨主要是在西汉、隋、唐时期,出兵应援主要是在明、清以及新中国。其中,明援朝前,经过明神宗的“醉梦之朝”,政治风气日坏,党派林立,斗争激烈,朝廷横征暴敛,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力衰退,民生凋弊,明王朝积重难返,虽未到万分危急之时,但已祸根深埋。史学家评价“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而之后的援朝之役只是加速了明王朝的衰亡。清朝应援朝鲜之前,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之中,政治上十分腐败,地方政府、军队之中派系林立,相互斗争,经济落后,主要以农业为主,现代制造业仅占GDP的0.1%,清军编制落后,纪律松弛,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濒临崩溃的边缘,援朝之战加速了清朝的灭亡。而抗美援朝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现大团结,打败了所谓的“联合国军”。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真正被公认为强国。有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大成果:一是打出了几百公里的安全纵深,二是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建设环境。分析中朝关系的历史,可以看出,中国强大,则有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朝鲜半岛也成为维护东北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国贫弱,出兵征讨或应援朝鲜,巨大的战争消耗可能引发国内政权不稳,甚至导致一个朝代的覆灭。

  再次,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理性分析,周边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周边邻国较多的国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历史经验需要总结,但轻易判断“朝鲜历史上是否拖累中国”这样的结论,既不利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有待考察。不能因历史上影响或拖累就嫌弃、放弃,也不能因历史上没有拖累,就盲目乐观、简单处理,而是要从国家利益大局出发,积极应对,稳妥处置。

  因此,我们必须要看到朝鲜半岛是我必争、必稳、必保的战略要地。从地理位置上看,朝鲜半岛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扼守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朝鲜海峡,它是连接亚洲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天然“桥梁”,也是大陆与海洋两种力量向外扩展的走廊,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朝鲜半岛被视为中国抵御外敌的“缓冲国”和安全屏障。当前,朝鲜半岛是一个危险性、敏感性、复杂性较突出的地区,是大国在东北亚博弈的战略要地,是多国关系、意识形态及边界冲突的多发地带,美国把朝鲜半岛视作遏制欧亚大陆力量的“岛屿锁链”的重要环节及其亚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俄罗斯将朝鲜半岛看作向太平洋发展的重要跳板,日本把朝鲜半岛看成保障其本土安全的战略要地。针对朝鲜核进程等现实问题,有人认为朝鲜是“被惯坏的孩子”,说不听、谈不拢、养不亲,要“丢掉包袱”,发展正常国家关系。对此,我们要以大国的眼光来分析,要看到朝鲜半岛是我必争、必稳、必保的战略要地,一旦失去对朝鲜的影响,任其成为包围遏制中国的战略前哨,中国安全将面临重大威胁。

  朝鲜问题是除台湾问题外,可能使我卷入大国军事冲突的一个“爆炸点”,也是影响我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大隐患,必须高度重视,力争主动。要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处理危机、应对危机的能力,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联俄、拉美、摁日、友韩、劝朝,着力维护好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在处理中朝关系中力争主动。(作者是南京军区某部研究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