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帝都今何在(图)

说点心里话,做点想做的事,给朋友一点安慰。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打开帝都消失之谜的钥匙

古代皇帝以国为家,奄有四海,皇宫成为了他们的居处所在,其在全部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帝王不是普通人,是被赋予并且自诩为具有神格的人,皇宫便起着把帝王和普通人分隔开来的作用。宫殿雄壮、华丽、肃穆,门禁森严,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象征帝王的神圣、威严和神秘莫测。宫廷苑囿既是帝王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帝王活动的产物。历代帝王,包括创业和守成的,都把营建宫室作为其生活中的重要活动。特别是开国君主,卸身戎马之后,便要立即营建宫室,这是他坐天下的必要工作。由于不断的改朝换代,两千年来中国古代的帝都分布在六、七个城市中,每一座帝都,都建立了形制、规模相近的皇宫 

然而今天人们能够看到的完整的宫殿,只有明清两代的紫禁城和清入关以前的沈阳故宫。中国古建多以木结构为主,而木结构建筑的致命缺陷是:怕火、怕虫蛀。故宫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大火,一回比一回损失惨重,至于陈设于宫殿前的大缸,火灾来时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这使得中国古代木质结构的宫殿很难保持数百年,有时一座宫殿刚刚盖成,第二年便被火烧掉了。这些火,或者是由于平日不小心烧起来的,或者是雷电引起的。

除了建筑本身存在缺陷,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人为的纵火焚烧。在很多推翻前朝者看来,烧毁象征前朝权威的宫殿是一种战略,这种战略使国民渐渐失去了忠于前君的信仰,君亡了,遗迹消失了,民众就会产生迷茫,渐渐安心适应另一个新的朝代。正如项羽对秦朝宫阙的大肆焚毁那样,每一个新王朝的本质,总是建立在对前朝建筑的疯狂毁灭之上。因为只有权力才会对另一种权力所遗留的物品感到恐惧。而明朝紫禁城在清入关后得以侥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满清贵族以承应明朝自居而定都北京,连同皇城统统归为己有。

只可惜,秦帝国之阿房宫、西汉之三宫、大唐之大明宫、南宋临安宫在可笑的“项羽式逻辑”中付之一炬。这种现象正应了德国哲学大师尼采的一句话——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说到底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下面就让我带您揭开一些被烧毁宫室尘封已久的故事,感受这些王宫曾经的王者气度。 

    1阿房宫:未完成的宫殿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以后,在都城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所建宫殿中规模最大的就是阿房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了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对阿房宫有着脍炙人口的描写:“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尚未完成秦始皇就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得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欲继续修建阿房宫,但秦王朝很快就垮台了。 

史书记载,西楚霸王项羽进入咸阳后,看到如此奢华的秦朝暴君后大怒,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从此人们一直认为阿房宫是项羽烧的。但现在不断有人指出,项羽烧的是秦始皇在咸阳的宫室建筑,而不是阿房宫。项羽究竟有没有烧阿房宫呢,如果没有烧过,那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又到哪里去了,为何消失了呢?

根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专家认为,历史上有关项羽放火焚烧阿房宫的记载是不准确的。根据考古队介绍,一年时间里,考古人员勘探的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现在的红烧土只有少量几块。如果说是大面积的火烧3个月(此为史料所载)的话,红烧土应该遍地都是。除了红烧土外,还有大量草木灰。那么史书上记载的项羽烧的什么宫殿?有人认为:“项羽火烧的是秦咸阳宫。”而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灭的说法,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没有这样的记载,可能是后人对古文献的错误理解。他们说,《史记·项羽本纪》中记录的项羽在咸阳屠杀民众,“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所说的火烧秦朝宫的地点在咸阳。《史记》中其他各篇更明确地说火烧秦朝宫的地点在咸阳。《高祖本纪》说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秦始皇本纪》也说项羽“遂屠咸阳,烧其宫室”。咸阳是秦朝的首都,说烧毁的也是首都宫殿,根本不是秦朝时地处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宫。这从后来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秦咸阳宫遗址曾发现大片的红烧土遗迹。

阿房宫并非毁于大火,那么到底毁于什么?

有人说,阿房宫其实并没有想象的庞大,它是个未完成的工程,虽然秦始皇有意把它修建为庞大的宫殿群,但他还未来的及修好就死了,考古人员在一年多的前殿遗址勘探过程中,没有发现一枚当时建房普遍使用的秦代瓦当及其碎片。这说明当时阿房宫主体建筑没有封顶,他们分析说,“阿房宫可能基础打好了,但宫殿没有完全盖好”。当时修建阿房宫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劳动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没修完,秦二世就垮台了。这次考古发掘没有找到封顶的东西也是一个佐证。

既然阿房宫只是个宏大的规划,基本上没有建造,那么阿房宫不见了就很好解释了,不存在被毁的问题。不过大多数人认为,阿房宫即使可能没完成,但必定已经初具规模。至于这些建筑如果不是被项羽烧的,那么如何毁坏这一问题仍是个千古之迷,有待将来破解

    1汉三宫:伤心秦汉经行处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西汉首都长安地处今西安市西北郊,原为秦朝一乡,经过西汉初期的不断营建、兴修,西汉首都长安逐渐成为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朝二世而亡,项羽的一把毁灭性大火在咸阳连烧了三个月,当年雄视一切的王朝在大火中消亡,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宫室也被焚毁殆尽。数年之后江山易手刘氏,汉代的开国君主刘邦住进了尚称完好的秦兴乐宫。之后,刘邦开始建筑自己的宫城——长乐宫与未央宫。

长乐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未央宫位于长安城的西南角。后建的未央宫规模壮丽。当时,刘邦从外还京,见丞相萧何正指挥营建未央宫,刘邦抬眼见工程相当浩大,不禁怒火中烧,质问萧何:“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今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后默然,点头称是。萧何道出了宫室之壮丽对于皇帝的意义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九月至七年(公元前200年)二月,由丞相萧何主持在秦兴乐宫基础上营修而成。二年后竣工。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与未央宫、建章宫同为汉代三宫。因其位于未央宫东,又称东宫。意为“长久快乐”。

而未央宫则建于长乐宫修复后不久,是汉高祖称帝后兴建,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自未央宫建成之后,汉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所以它的名气之大远远超过了其他宫殿。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整个宫殿由承明、清凉、金华等40多个宫殿组成。南部正门以北偏西建未央宫前殿,现在汉未央宫的遗址仍存有当时高大的夯土台基。

建章宫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规模宏大,有“千门万户”之称。武帝曾一度在此朝会、理政,其宫殿建筑毁于新莽末年战火中。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

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滥征徭役赋税,迫使大批农民倾家荡产,有的沦为奴婢,有的卖儿卖女。农民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当时社会就象烈日下的一堆干柴,随时可以燃起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此时,王莽打着改革政治的招牌,欺骗群众。公元八年王莽乘机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汉朝的政权,改国号为“新”。

王莽是个“托古改制”的野心家,他的统治给人民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人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公元一七年,全国许多地方发生了旱灾和蝗灾,湖北中部和山东一带,受灾最重。于是,全国性农民大起义便首先从这两个地区爆发了。公元二三年八月,绿林军打进了洛阳,王莽慌忙逃回长安。同时,赤眉军在山东、苏北等地越战越强,牵制了一部分莽军。王莽自知末日临头,慌忙率领文武百官到长安南郊去祭天,自称“真命天子”。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疯狂烧了“西汉三宫”观。 

    1梦回唐朝:大明宫的前世今生

 

大明宫,位于西安城北的龙首原,始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称为“东内”。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们大都在这里居住和处理朝政,作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二百余年。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唐末战乱,大明宫于公元904年毁于战火。期间共有17位皇帝在这里处理朝政。大明宫占地350公顷,是凡尔赛宫的3倍,故宫的4倍,克里姆林宫的12倍,卢浮宫的13倍,白金汉宫的15倍,拥有50多座殿堂和阁楼,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一般认为,唐代的长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它的毁灭,主要是因为唐末历史上21年间的四次浩劫。因此,差不多也可以说大明宫的毁灭,就是因为这“四劫”:

第一次浩劫:是在公元883年(唐僖宗广明元年),唐王朝召集的各路攻打黄巢起义军的军队,攻入长安,大肆抢掠、焚烧,宫殿与民房毁坏过半。

第二次浩劫:是在公元885年(唐僖宗光启元年),专权的宦官田令孜与军阀王重荣、李克用等战,田令孜败出长安,劫持僖宗逃走,临走时下令烧毁坊市与宫城。

第三次浩劫:是在公元896年(唐昭宗乾宁二年),军阀李茂贞攻入长安,唐昭宗逃到华州(华县),宫室集市又一次被烧成灰烬。

最后一次的彻底破坏:是在公元904年(唐昭宗天佑元年),朱温杀掉崔胤,威逼唐昭宗迁都洛阳,并命令长安居民按户籍拆迁。他任命张廷范为御营史,拆毁长安城内全部残存的宫殿、官舍与民房,将木料由渭河浮河而下,运往洛阳。长安城中百姓哭声震天,月余不息。公元901年(唐昭宗天复元年),宰相崔胤为除掉专权的宦官,曾去朱营,招引朱温攻入长安。

   1晨钟暮鼓声已远:消失的南宋皇宫

从南宋灭亡迄今700余年,作为杭州历史上最伟大建筑群的南宋皇宫,就已完全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及至无迹可寻,令人嘘叹不已。从这一点上看出,历史的残酷和吊诡远超常人想象。 【详细】

当时,临安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0万人,而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是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今天的世界各大都会,当时还沉浸在一片蒙昧的幽暗之中,只有杭州的南宋皇城,灯火映彻碧空,映亮了世界的东方。

当初,宋高宗南下杭州,决定在凤凰山修建行宫时,那里尚是一个天然大鸟窝,林木蓊然,鸦以千万。凤凰山曾是旧时钱王宫,之前的500年间,历朝历代修建了庞大的古建筑群,但近十年间的几次劫难,又让那里成了一片废墟。破坏最厉害的一次,是1129年金兵入杭,次年金兀术从杭州退兵,纵火城中,烧了三天三夜烟焰不绝,掠走了大量金帛和美女。金人焚荡之余,大批前朝留下的宏丽建筑和精美园林,已化为乌有。可凤凰山地形好,登到山顶,举目四望,钱塘江在前,征帆点点,远山绰约;西湖在后,波光山影,柳堤烟树;东望城郭,西眺群峰,杭州的山川江湖美景,尽收眼底了。这样的天然形胜,辉煌过往,不得不使宋高宗也对它一见钟情。

宋金议和之后,南宋获得了喘息机会,也使修建皇城有了条件。此后历代皇帝不断改建扩建,持续100多年建设,使凤凰山东麓形成了一座方圆九里、巍峨辉煌的宫殿群组。这些建筑规模有多么宏大,且看——门19座,其中皇城门4座,水门2座;殿23座,其中正朝区中2座,后宫视事殿2座,皇后、太后居殿5座;堂23座,斋4座,楼6座,亭90座……可以设想的是,如果这座皇宫能留下来——甚至哪怕留下一部分——对于今天的杭州,都是一笔多么可观的遗产。可历史无法逆转。

南宋皇宫的被毁,也是缘于大火——另一场更为神秘、更为浩大的火灾。

宋亡的第二年(1277),“民间失火,飞及宫室,焚毁过半。”——到底是什么样的大火,能将宋宫焚毁过半呢?宋宫四周并无民居,全是朝廷重要机关,一直要向北过了太庙,才有民居和店铺。而太庙之东是中河,有河道阻隔,东岸即使失火,也不会烧到河西去。民间失火,要越过三丈高的皇城城墙,才能烧到宫室殿宇。这样的大火,是哪里来的?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作家和书稿,并无一处说及这次神秘的大火;所有宋宫怀古诗中,也全无相关的记述与暗示!这场突然而起的大火,终使杭州历史上空前杰作化为灰烬。

那样一个宏大辉煌的建筑群,是战争最重要的靶标。然而,这一把火却为元朝统治者一举消除了心病——对于仍然负隅抵抗的南宋残余武装力量而言,皇宫被毁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焚毁过后仍然留下的一小部分,仍然不能让元朝统治者安枕,于是有了“后十年”的事。

后十年,即1284年,西僧杨琏真伽来杭,因受宠于忽必烈,当了江南释教总摄,相当于江南佛教的总管,他在宋宫遗址上造起了5座佛寺。次年,杨琏真伽又组织人马,赶赴绍兴,盗发了南宋帝后六陵,以取殉葬的珍宝,将挖出的各帝后残骸运回杭州,与牛羊骨掺杂在一起,埋在福宁殿前的馒头山上,上建一塔,取名“镇南塔”(又名白塔),“以消王气”。而造塔用的石料,多就地取材,劫后残存的一小半皇城建筑,都与进士题名碑、诸样雕花石板一起,做了修建白塔的现成材料。从火烧宋宫,到在残基上建5座佛寺,到盗发六陵,到建塔“镇南”,环环紧扣,步步深入,无不以彻底摧毁南宋王朝的地面建筑,进而消灭南宋“王气”即民族精神为目的。镇南塔的建成,便是这一历时八年、精心策划的巨大阴谋的最终完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