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 四大名旦】

 


 

  

 只搜到 以上 四大名旦的  豫剧首派陈派 陈素真 的和桑振君的 暂无
同学的妈妈是 崔蓝田 到崔家去玩 老太太很热情健谈 

 

豫劇是發源於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
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
[1]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
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歡迎。
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
假聲翻高尾音帶「謳」[注 1],又叫「河南謳」。[2]
又因其音樂伴奏棗木梆子[注 2]打拍而得名河南梆子,[3]
豫劇是在繼承河南梆子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
因河南省的簡稱是「豫」而將該劇種定名為「豫劇」。
除河南本省外,
河北山東陝西湖北山西安徽江蘇四川甘肅東北新疆西藏、青海等各省
以及
台灣等地都曾有專業豫劇團分布。豫劇在台灣舞台上與歌仔戲京劇呈三足鼎立的局面。
根據2004年的統計,中國大陸的豫劇團達160個,是全國之最。
[4]
2006年5月20日,豫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

 

=======

主要流派[編輯]

派別 開創者 圖片 行當 簡介 代表劇目
陳派 陳素真 Yuju chensuzhen (in 1940).png 青衣、刀馬旦 陳素真首創豫劇界第一個豫劇流派」陳派「,創豫劇大慢板、將啞劇融入豫劇、並與樊粹庭進行豫劇板胡改良。唱腔古樸典雅,含蓄俏麗,表演細膩傳神,規範講究,身段優美、剛柔相濟、含蓄秀美;台步行動如飄,長綢舞、水袖功、雙劍舞、辮子功、羽舞、花鐮舞、單劍舞、獨舞、群舞、扇子功和穿衣功等美妙絕倫。 《梵王宮》、《宇宙鋒》、《春秋配》
常派 常香玉 Chang xiang yu.jpg 青衣、花旦 常派發展了豫劇清唱這種演出形式,並創立了豫劇演唱的新方法——混聲唱法;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緻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花木蘭》、《斷橋》、《紅娘》
馬派 馬金鳳 Majinfeng(in 1936).png 帥旦、老旦 馬金鳳表演細膩、洒脫、生動、逼真,唱腔高亢、明快,嗓音清脆、明亮,吐字清晰,噴口爽利,行腔穩健,韻味醇厚。以小嗓為主,大小嗓結合運用。 穆桂英挂帥》、《花打朝》、《花槍緣》
崔派 崔蘭田 Yujucuilantian (in 1942).gif 青衣、花旦 崔蘭田是豫西流派的傑出代表,其唱腔以下五音為體,兼用上五音,同時融會秦腔、曲劇、河北梆子、京昆等姊妹劇種的音調,唱腔旋律豐富多彩,發音長於鼻腔共鳴,音域寬廣,行家總結為「氣不暴,聲不搶,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行腔樸實,較少使用花腔,表演形「靜」而實動。 《桃花庵》、《三上轎》、《秦香蓮》
閻派 閻立品 Yuju yanlipin (in 1932).png 閨門旦、刀馬旦 閻派唱腔體現出了「精細」的特徵,注重行腔,注重意思的通達,不僅力度變化大,而且在音色變化上也有許多過人之處,明暗相宜,濃淡盡顯。 《秦雪梅》、《游龜山》、《西廂記》
桑派 桑振君 Yuju sangzhenjun (in 1959).jpg 青衣、花旦 桑派的唱腔乖巧靈動、深沉委婉、雍容富麗,以字乖音巧見長,她的偷、閃、滑、搶之技絕非信口能來。 《白蓮花》、《桃花庵》、《對繡鞋》
牛派 牛得草(俊国) Replace this image male.svg 官丑 在博採旁收、廣取眾長的基礎上融會貫通,自成流派,「官丑」尤稱一絕。他技藝精湛,唱、念、做、舞俱佳,既講究程式規範,又力求貼近生活;洒脫雅緻,寓庄於諧;既有大家風範,又有鄉土氣息。 《七品芝麻官》、《卷席筒》、《十八扯》
唐派 唐喜成 Yuju tangxicheng (in 1947).png 鬚生 唐喜成繼承了祥符調豪邁、高亢、粗獷的風格,又融入了豫劇沙河調男聲篤實、剛健的演唱技藝,他的演唱雖以假聲為主,但音域並不窄,而且聲音宏亮,高低音銜接自然,控制自如。特別是吐字清晰,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悅耳。 《轅門斬子》、《三哭殿》、《南陽關》
張派 張岫雲 Yuju zhangxiuyun (in 1954).jpg 花旦、老旦 張岫雲取長補短,不斷創新,她除了繼承了豫劇傳統演唱和表演藝術之外,還學習大量京劇的表演藝術。 《楊金花奪印》《平遼東》、《陰陽河》

 





(豫剧四大名旦)

清末民初,河南梆子的旦角演员皆为男子扮演,最著名者号称“五朵云”,
即李剑云、林黛云、阎彩云、时倩云、贾碧云。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
一批女演员相继登台,豫剧旦角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

1937年冬到1938年春,河南首府开封,狮吼、豫声、醒豫三班戏都唱得很红,
观众把三班戏的台柱评为豫剧三鼎甲:
状元—陈素真、榜眼—司凤英、探花—常香玉。她们三位和另外一位豫剧女演员马双枝
并称为20世纪30年代的“豫剧四大名旦”。
 
1980年河南省举行豫剧流派会演,
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旦角演员参加了这次会演,
她们以其不同的艺术风格被确认为豫剧旦角的五大流派,即“豫剧五大名旦”。
2006年《豫剧名旦六大家画传》出版,
(梅花—陈素真)、(月季—常香玉)、(菊花—崔兰田)、(牡丹—马金凤)、
(荷花—阎立品)和(幽花—桑振君)一道,并称为“豫剧六大名旦”。


马双枝,女,著名豫东豫剧表演艺术家,30年代中期河南梆子的著名演员,
早期女性豫剧演员之一,
马金凤早期豫剧蒙师。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
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
许多著名艺人如
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
云集于开封。

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
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
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
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
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1950年10月由著名演员曹子道组建于三原张家巷。
主要演员有马双枝、张秀芳、巩金玉、孔艳琴等。先是在渭北一带演出,
1952年落户于西安,并在东二路西段建一座席棚剧场作为演出固定场所。
 
马金凤 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豫剧功勋杯”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6岁跟父亲崔合利学唱河北梆子,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
9岁时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为卢金凤。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
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
 
阎立品学徒期间,义成班演员阵容很强。
旦角主演有王润枝、李瑞云(男)、马双枝、王玉真、金钰美、司凤英,
外县来的有王中华、刘玉梅、小霍牙、
徐艳琴、苗娃等,可谓名伶云集,
演出《蝴蝶杯》时,一场换一个胡凤莲,名角轮番上场。演老生的有杨金玉、
彭海豹、耿福云、王金声、杨吉祥、张心田、陈玉亭,外县来的有张子和、
刘万青、李义然、李同心,可谓群英荟萃,演出《秦琼打擂》时,
一场换一个曹英,一场换一个秦琼,还有用不完的演员。演文武小生的有张玉和、
韩金铭、周玉林,演文生的有王金玉、王守真(女)、黄少林、王青云,
演花脸的有于从云、杨喜雷、庞国豹、陈殿三。于从云(傻瓜)形象好,嗓子好,
饰演判官口内能含两对巨牙,还会喷火。
武丑有杨得水、王大驴,阎立品的师傅周青山会戏多,也能演丑角。


 

 

 


==========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