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读边扯(4)- 继续乱读

 


       

《白色旅馆》看完。抚书回味,还是觉得结构挺有意思。全篇分六章,每章各有不同的写法,这章大段的诗歌,那章插几封信件;这章是病人的内心独白,那章是医生的治疗感受;这章用第一人称‘我’,那章用第三人称‘她’;一会儿是缜密的谎言,一会儿是推翻旧谎言的新谎言;一会儿是歇斯底里的梦幻,一会儿是现实里血淋淋的屠杀;一会儿是后现代,一会儿是经典现实主义……总而言之,这本小说是个大拼盘,是小说表现形式与技巧的大拼盘,除却故事乏善可陈,我想,这后现代的结构大概该是这篇小说的价值所在。

后读桑塔格的《重点所在》,没发现重点所在。只觉得她对新世纪不无担忧,同时也表现出对一些知识分子同行的失望,感慨在这个没有英雄的时代里,一切严肃的事物不可挽回地沦为玩笑。想一想,好像在网上我们正在做着此事,玩笑着一切,如后现代思想所期盼的,网络似乎正在填平精英和草根之间的沟壑。真是这样吗?我有些怀疑,我更觉得这是表象的迷醉,催眠的狂欢,玩笑之中,似乎一切在变,一切又好像不曾改变,而唯一改变的,是更加难以刺激的麻木。

继续看纳博科夫的《独抒己见》,他一边大骂弗洛伊德是维也纳庸医, 一边喜欢着深受弗洛伊德思想影响的新小说派作家罗伯-格里耶,这看起来很矛盾啊,让人不太理解。另外择两条文中有关纳博科夫的八卦,一是纳博科夫自认为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据说是哪个元朝的王子娶了俄国的媳妇,此处不详,待考。想一想似乎也有可能,成吉思汗西征打倒欧洲,杀人放火,抢人家妻儿,说不定是哪次的偶然孕育了纳博的祖先。另一则,纳博科夫不仅是文学家,还是蝶类科学家,发表蝴蝶论文多篇,南美有种蝴蝶,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名字叫“Nabokovia”。

找来纳博科夫说的“庸医”《弗洛伊德自传》翻看,通篇流水账,味同嚼蜡。书中提及弗洛伊德竟然曾经获得过歌德文学奖,看起来有点滑稽,一个心理学家得文学奖,文不对题哈。通读这书,比较这本无趣,其实完全可以不读,它跟《荣格自传》相比,简直是一天一地。

前阵子想看伯恩哈德的《历代大师》未遂,转而看了他的《我的文学奖》。书写得非常实在,有趣。伯恩哈德每每被通知获奖,脑子里首先考虑的是有多少奖金,跟个老守财奴似的,奖金的多少压倒性地决定了他是否去领奖。他的第一个房子,第一辆汽车,都是用文学奖金买的,看来,他当初也真是个响当当的穷人哈。其实,伯恩哈德内心非常痛恨各种无聊的颁奖仪式,要不是为了钱,他才不会出席呢。可每每参加典礼,等胡弄完钱拿到手时,他又会痛恨自己无耻,对自己贪钱的本性也会自觉地大肆批判。然而,批判归批判,为了生计,下一次他还会硬着头皮去。就这样恨来恨去的,他纠结了好多年,如同我每天纠结着上班挣钱,而且是无可奈何天天这么纠结着。

今天也纠结着上班,坐地铁时开始读冯内古特的《众生安眠》。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第一篇《珍妮》就很好看好玩,黑色幽默名不虚传,于是对此书有更多的期待……




 
登录后才可评论.